名师风采

当前位置: 首页 · 名师风采 · 正文

名师风采

【名师风采】张晓磊:心系三尺讲台,书写数学人生
来源: 作者: 编辑: 审核: 发布日期:2018/03/20

张晓磊,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教师,主要从事计算机与信息安全的研究,著有《试论数学实验的数学教育功能》,2015年、2016年被评为“广州大学最受学生欢迎的老师”。

“从本科到现在,我几乎一直在广大,有一种‘身在此山中’的感觉。”毕业于原广州师范学院的张晓磊,现任我校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教师,作为一个“老广大人”,学生眼中的他,是一个幽默而睿智的人。

恩师在这里 心也在这儿

从本科到研究生,张晓磊的专业知识越来越扎实,而他也见证了广州大学的成长过程。“以前的广大很小,搬到大学城后,校园宽敞了,专业与老师数量也增加很多。”

张晓磊决定读研究生时,广州大学还未合并完成,等张晓磊研究生毕业,广州大学已然成为现在的样子。张晓磊回忆道:“那时走在合并了很多高校的新校区,在一个陌生地方,突然发现有母校的机构,很意外也很安心。”原广州师范学院后面有条铁路,研究生学习期间,张晓磊经常在课余时间沿着铁路散步。“那里并不繁忙,偶尔还能看到火车经过,直到现在,我每次回桂花岗校区都会拐进去看一看。”

“三尺讲台,三寸舌,三寸笔,三千桃李。”广州大学的三尺讲台,张晓磊于此受教,也于此成长。张晓磊在本科期间的高等代数老师是我校数学系的郭华光教授,后来成为张晓磊的研究生导师。张晓磊感慨道:“他的课程条理清晰,本人风度翩翩,是我的‘偶像’。”课余时间,他会跟着郭华光教授做课题项目,有时遇到感兴趣的数学问题,两人还会讨论到废寝忘食。郭华光教授现任我校督导,即便退休了,他也经常来听张晓磊的课,“郭教授时常坐在教室后排,目不转睛地听我讲课,还认真地在笔记本上写下建议。”下课后,郭教授会拿着写满建议的笔记本,和张晓磊讨论授课技巧。每每上课看到后排头发花白的郭老师时,张晓磊都十分动容。

张晓磊在本科期间,遇到了现任广州大学华软学院副院长徐祥老师,“我那时选修他的课程,他给予我很多帮助,在数学学习中经常为我指点迷津。”逢年过节,徐祥老师还会邀请张晓磊到家中做客,聊聊家常,谈谈事业方向,教给他许多为人处世的方法。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他成长在广大,恩师在广大,这里见证了他的青葱岁月,“身在此山中”,张晓磊与广大的缘分还将继续氤氲。

数学很美 像一幅画

戴着金属框眼镜,在办公室伏案而作,张晓磊在草稿纸上为一个推导证明写写划划,散落的纸张和身边来来往往的人都不懂他此时的快乐——数学逻辑世界的快乐。“数学像一幅画,一首诗,一段音乐,说不清哪里美。”

从初中开始,张晓磊就对数学显露出超乎常人的热爱。数学是理性思维和想象的结合,它的对称性、统一性、简单性无不让张晓磊如痴如醉。当他进入大学,接触到高等数学后,这种对数学之美的追求更加一发不可收拾。后来,本科的数学内容已无法满足他对数字、对逻辑思维的研究,于是他选择留在广州大学继续攻读研究生。

为学生授课时,张晓磊也不忘带领大家领略数学的美感。他经常在课堂上带领学生感悟数学公式的深刻性,为学生讲述公式背后的历史渊源,让学生在跟随他思考的同时,也能从中发现逻辑之美,解决问题之美。“我希望学生能够欣赏数学,感悟到数学的美,在我看来,每个数学公式都很漂亮,如同一门艺术。”

在张晓磊看来,数学学习是一个抽象的过程,通过一系列的数学实验,学生可以将理性的知识运用其中,从而获得感性的认识。“数学思维是神秘的,只有真正参与学习与实践,揭开逻辑的神秘面纱,才能领略到化繁为简的美感。”在他的《试论数学实验的数学教育功能》和其它相关论文中,也强调了数学实验的重要性。他解释道:“对于抽象学科来说,实验更能引起兴趣,从实验中学生也可以发现数学的奥妙。”

授之以鱼 不如授之以渔

张晓磊坦言,自己教授的课程对学生们来说比较枯燥,随着课程难度加深,有些学生会比较懈怠。为了改进教学方法、活跃课堂气氛,张晓磊会在讲授知识的同时,穿插些有趣的数学故事,“多讲一些在数学史上发生的有趣之事,可以调节课堂气氛,学生对知识的吸收也会更主动些。”此外,他也意识到硬把知识塞给学生反而过犹不及。“老师的教学应该‘有所保留’,通过教学引导学生自己思考与总结。”张晓磊这学期还给学生们推荐了其他名校的慕课资源,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学生通过自行总结,掌握学习方法才是最重要的。

为了方便与学生课下进行交流学习,张晓磊与学生们建立了一个学术讨论微信群。“学生都很积极,还有不少人单独加我的微信问我问题。”课堂的时间有限,他发现线上聊天的方式更能增进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微信群里,他会推荐比较好的专业书目,发一些自学链接供学生课后自学。

上课时,张晓磊会努力记住学生们的名字。“信息安全专业的吴嘉熙,她的计算机技术特别优秀;还有数学专业153班的黎晓娴,专业课功底特别扎实”,张晓磊清楚地记得他们的班别姓名。谈话间,他还回忆起一位2005级的学生,这位学生开始比较厌学,对未来也很迷茫。“听了我的课后他对我说自己对数学很感兴趣,之后他将之前落下的课全部都补上了。现在这位学生已经在布里斯托大学读博士。”

因爱而变 拥抱生活

“其实我年轻时非常内向,是同学聚会上的‘小透明’。”张晓磊以前不善表达,不喜与人交流。回想起第一次站在学生面前上课的场景,张晓磊面对着学生,紧张得手心冒汗,说话时连舌头都在打结。自此,他决意要改变自己。

授课是一个表达观点、与学生进行思维交流的过程。张晓磊开始试着与学生进行眼神接触,他发现只有通过交流,才能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调整教学计划,上课效率才会提高。“我的另外一个秘密诀窍就是带学生们上实验课”,张晓磊不断鼓励学生上程序设计试验课,一来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二来这也是他与学生交流的好机会。程序课上,学生会不断提出问题,张晓磊需要到他们身边讲解分析,利用这样的交流机会,渐渐地他们就不再紧张。“要谢谢我的学生们,他们与我交流,与我成为朋友,使我性格也变得开朗许多。”

除了研究电脑程序,张晓磊也会在周末抽空学习巴西柔术。生活中,张晓磊还是一个重度“猫奴”,在家里养了两只品种不一的小猫,也许是出于数学的影响,他为这两只小猫分别取名为牛顿和高斯。他对此解释道:“理性告诉我,一个几十岁的男人不可以这样,但是猫很可爱,一看就喜欢,有时候理性不一定能压制本能。”

情系讲台 初心不变

从教多年,张晓磊一直坚定要“跟随自己的心”。“在学习、生活的过程中要用心去感受自己喜爱的事物,并加以努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喜欢才能坚持。”对张晓磊而言,数学思维是他的血液,传道授业解惑是他的生命,将所掌握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更是他现在最想达到的愿望。教学之外,在科研方面,张晓磊也希望能带领学生做一些项目,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在研究方面能做出更多成绩。

也许正是因为张晓磊在学术上的坚持,在课堂上的引领,让学生们喜欢上这位“随心”的老师。他也被学生评选为“最受学生欢迎的老师”。

一晃十几年过去,桂花岗的老铁路还在,“老广大人”张晓磊却已不再是沿着铁路一直走的大学生。春去秋来,广州大学不断迎来新鲜的“广大人”,但张晓磊依然像往常一样,抱着课本,穿梭在理科楼与办公室之间,他对恩师的感激和对数学的痴迷还在,对学生的责任和对生活的热爱,依然让他在这所学校里步履铿锵地前行。

(学生记者 袁梦郑东芝)

注:本文刊登于2017年12月21日第365-366期《广州大学报》。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条:【名师风采】祝晨光:与乐作伴,如晨如光
下一条:【名师风采】马玉宏:求知欲是前行最大的动力

广州大学版权所有  COPYRIGHT©1999-2016,   GUANGZHOU  UNIVERSITY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粤ICP备 0500885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