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轮回,又是一年高考季。每一个经历过高考的人对于“高考”这一简单词汇,都充斥着复杂情感,是怀念,是懊悔,是洒脱,还是无法释怀?
近年来,各种各样的青春电影喧嚣尘上,而高考正是其中不可缺少的桥段。不可否认,高考是至今中国社会一代又一代人难以磨灭的青春记忆。然而,对于“高考”,除了回忆,我们还可以有更多的认识。
一直想要逃离高中生活,到了真正离开的时候,我的内心却充满了不舍。在这里,有做不完的作业,有沉重的压力。但也有单纯只为一个目标一起奋斗的伙伴,有日夜操劳只为学生的老师。亦师亦母的您,让一直想逃离的我有了驻足点。千言万语,就用这束花代替!
刚进入高三,我没能很快适应不停做题的生活。尤其到了后期,我发现许多资料成了摆设,做题时感觉很吃力。第一年高考时,我不甘心考了一个不理想的成绩,于是决定复读。根据上一年高三的经验,我给自己制定了完整的学习计划。第二年,我考了572分,比上一年提高了74分,这些复习资料见证了我这一年的进步与不易。
语文考试结束后,我的内心颇为复杂。虽有如释重负之感,但心里难免对成绩有些担心。走出考场,看到老师送来拥抱时,我心里的阴霾都被她温暖的笑容一扫而光。这个拥抱,包含了对老师多年教导的感谢以及难以言表的喜悦。
我一直有收集用完的笔芯的习惯,尤其在高三时。一开始是自己收集,慢慢地,身边的同学也开始帮我收集。学校每次月考完都会按成绩分班,当我被分到其他班后,原先班级的同学和班主任仍会把用完的笔芯给我。高考后整理书本时,才发现这些笔芯由原来的一根变成几百根,这是高考的印记,更是情谊的见证。其实,高三除了学习,还有很多细节足以让人回味。
这是我2013年的高考准考证,现在拿出来看看还真有一番感触。作为体育特长生,备考十分辛苦,每天下午的训练让我明白所有的努力都与汗水相伴。如今我已经考上大学,相信这是对自己最好的回报。
70年代初的中国经历着贫穷与动荡,但仍有一批人坚持学习,等待着高考制度的恢复,旅游学院副教授彭顺生便是其中一员。
当年,彭顺生常说一句话:“通过择优录取的方式来选拔人才是必然的,所以高考是一定会恢复的,任何时候都要好好学习。”果然,1977年高考恢复,第二年他便报名参加了考试。但由于不满意成绩,彭顺生在1979年参加了第二次高考。当时,身边的人都认为能考上专科的他已很优秀,但彭顺生不服地说道:“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我就要上本科。”
回忆接到录取通知书的情景,彭顺生的言语中有着些许激动,“那天,我因等待多日却毫无消息而苦闷,便躲在房里睡觉。突然听到隔壁的大叔喊道:‘顺生,你的通知书来了’,我一下子跳下床,冲到外面接过我的通知书。那一刻的心情真是五味杂陈”。当年,彭顺生父亲过世得早,母亲患有慢性心脏病,为了养活家人,他一边教书一边干农活。在这种艰苦的情况下,他坚持自学,成为了那个年代的“天之骄子”。
“我拿到通知书后,一个人跑到山上,对着蓝天白云不断高呼‘我考上了’”。几十年过去了,这段回忆依然鲜活地刻印在彭顺生的心里。每每提及,他的眼里总泛着泪光。
他觉得,高考带给他的不仅是改变命运的机会,还有在备考期间磨练出来的吃苦耐劳精神和热血拼搏的动力。
“高考留给我的财富真的是太多太多了……”说到这里,彭顺生不住地点头,低声自语。
1981年,政治与公民教育学院副教授胡宜安参加了高考。他回忆道,“考完后根本没有心思玩,学校组织看电影,我也没有去看。一个人躲在被窝里,也不知道在想什么”。此后的四十天里,胡宜安一直处于忐忑的状态中,只有不断干农活时,焦虑才得以缓解。
胡宜安笑言,当年自己成绩一般,本没有打算考本科,“想着考个中专就算了,谁知道还上了重点线”。在他的记忆中,高中并不苦,大家都是一门心思想考大学。“现在的学生好像把高中看成是一个很苦的阶段,高考后就极其狂热地庆祝。而我们当年只是顺其自然,没考上也不后悔,就当是人生一个必经阶段。但能考上大学就意味着解决基本的生活问题,因为大学生平时可以领到国家补助,毕业后国家还分配工作。”胡宜安说道。
谈及对高考的看法,胡宜安说:“现在的高校学生大多数都会反思自己的高考,这是自我意识凸显的体现。当年我们就没有这种自我意识,觉得一切都是自然而然发生的,所以对高考没有什么看法可言。”但当多年以后回想起来,他体会到了高考的重大意义,“如果有机会参加高考,就一定要认真对待。因为这是目前最公平的教育资源分配方式,也是改变自己命运的重要方法”。
我校体育职业培训中心主任商执娜回忆起1997年参加的高考,同样感慨万千。作为既要参加体育高考,又要参加普通高考的体育特长生,她需要面对双重挑战,也就意味着需要承担双重压力。
商执娜介绍道,对于生长在90年代北方落后地区的孩子来说,出人头地的机会并不多,一旦成为体育特长生就意味着日夜的苦练。只有不停坚持奔跑,才能跑出贫苦落后的农村。她身边不少大学同学皆由此改变了命运,从寒门子女成为如今的大学教师,并让家里摆脱了原本的困境。
当初,身为退役运动员的商执娜,本有机会免试成为体育中专生,但她选择了参加高考,成为一名大学生。正因如此,她打破了“体育就是蹦蹦跳跳,追求身体健康而已”的传统思维,拓宽了对体育专业的认识视野,了解到体育是一门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于一体的综合学问。
大学毕业后,她通过不断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成为著名体育社会学家吕树庭的研究生。她感慨道,如果没有选择高考,她就没有机会从北方来到广州求学,感受不一样的生活,过不一样的人生,这正是高考的神奇之处。
商执娜认为,高考是否神圣,取决于个人是否因为高考而打破旧的思想以及行为习惯方式,从而沿着新的人生轨迹去努力。
新闻与传播学院播音与主持艺术系的肖思为老师是2005年的高考考生。她认为,进入新世纪以后,虽说高考已不再是“独木桥”,但艺考生的人数持续增多,竞争愈发激烈。以2014年中国传媒大学为例,计划招生26人的表演专业超4400人报考,招生比例接近170:1,而该数据在2009年仅为120:1。
关于高考,作为艺考生的肖思为,有着更多不寻常的体验。她提到,艺考生在准备学业考试的同时,还要兼顾艺术特长训练。为了考取心仪院校,她不仅要熟背、理解艺术常识,还要经常练习至深夜。
肖思为回忆,艺术考试当日,北京天气干冷,气温已是零下几摄氏度,参加考试的大多数同学都因天气原因感冒了。然而候考队伍排至室外,在凛冽的北风中,她一等就是两个小时。
而她的父母也同样在考场外的寒风中,陪伴着自己焦急地等待着。考试结束后,久候多时的父母便为她送上一杯冒着热气的水。有时,他们甚至为了陪同侯考而误了饭点。
肖思为说道,自己并非为了上大学才选择艺考,而是因为从小就对电视主持人这一职业心生向往。早在初中时,她已暗下决心,一定要学习播音专业。正是高考,让她如愿以偿。
2014年,高考改革方案正式出台。2017年,我国将全面推进新的高考改革方案的实施。改革包括:语文由150分提高到180分;英语由150分降低为100分,并且一年两考,三年六考,取最高分计入高考成绩;不设文理科,学生可以在物、化、生、政、史、地六门中自选三门参加高考,分数增加为320分等。
答:高考是一种人才选拔的方式,恢复高考后,高考制度在不断改革。在“怎样使高考更合理、更科学、更有利于人才选拨和培养”的问题上进行探索是很有必要的,因此,我认为新的高考改革指出了一个好的教育改革方向。(教育学院党委书记 刘晖)
问:新的高考制度中语文分数提高了,是否会对高校学生人文素质培养产生影响?
答:其实分数的变动倒不是很重要,语文分数增加并不意味着日后学生的语文基础会变好,而是让他们更注重语文学习。高考是一个风向标,从中学开始就注重语文能力培养的学生会更占优势,更符合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要求。此外,大学毕业生想在工作单位取得优势,关键看个人是否有不可替代性,即是否掌握某些“软性东西”,比如思想、文笔等。因此未来高校更强调人文学科的学习,更强调人文素质的培养,我也建议学生多学习社会学、文学课程。(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 席红)
问:相对于目前高校规定某些专业只能是理科生或文科生报考的制度,新的高考制度不再分文理科是否会对这些专业的招生情况产生影响?
答:文理分科其实是对高考生选择的一种限制,但对高校而言,如果专业的口碑好、质量高,那么对学生的吸引力就更强。在没有明显文理分科的情况下,学生的选择权更大,那么高校潜在的生源容量也更大,这对于名牌学校、名牌专业来说反而是好事。(教育学院党委书记 刘晖)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回首高考,不少同学都有一番自己的感慨。再看刚经历高考的考生们,我们心中总有许多叮嘱,想轻轻地跟他们说……
高考就像一场和男神或女神的约会,你总是一边憧憬着美好的结果,又一边担心着会坠入悲伤的深渊。但不管你对这场约会是不闻不问还是朝思暮想,它都会如期而至。也许这一天并不一定阳光明媚,但都不会影响你以最好的一面赴约。勇敢地迈出这一步,赴一场青春无悔的约吧!
大学生活没有想象中那么轻松,但确实非常丰富多彩。它为每一人提供更加广阔的平台,更多展现才华、提升技能的机会。理想大学在等待你的加入!Believe that you can do it!
十年寒窗读书苦,只为今朝梦想成。功夫不负有心人,勤奋努力结硕果。高考场上状态好,笔走龙蛇无难题。金榜题名人骄傲,父母亲人都欢笑。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高考面前人人平等,人人都有机会,相信自己。
虽然高考分数很重要,决定未来四年就读的学校和专业,但也要尽量保持平和心态。如果无法选择心仪的学校或专业,也不要太过自怨自艾,学校和专业的确定也仅仅代表着新一段人生旅程的开始,况且大学中仍有“逆袭”的机会。
无论高考结果怎样,能坚持长时间的全力备考,本身就是一件疯狂的事。大学最有趣的事,就是可以接触并学习不同领域的知识,并从中找到自己真正喜欢的方向,千万不要让视野局限于专业。
注:本文刊登于2015年6月15日第307-308期《广州大学报》。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