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大事校园

当前位置: 首页 · 广大事校园 · 正文

广大事校园

【深度】数学建模屡创佳绩,师生携手一路前行
来源:新闻中心 作者:梁紫珊 杜泳斌 等 编辑: 审核: 发布日期:2015/06/01

运用数学去解决各类实际问题时,建立数学模型是十分关键的一步。建立教学模型的过程,就是把错综复杂的实际问题简化、抽象为合理的数学结构的过程。数学建模通过调查、收集数据资料,观察和研究实际对象的固有特征和内在规律,抓住问题的主要矛盾,建立起反映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然后利用数学的理论和方法去分析和解决问题。我校自1993年开始组织学生参加数学建模比赛,二十二年间,共获得数十个国家、国际奖项,其中包括2015年美国国际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国际一等奖3项、二等奖3项及成功奖2项。

有起有伏,仍一路前行

2001年,我校正式建立数学建模创新实践基地。但从1993年到2000年,我校的参赛队伍几乎没有能获得省级一等奖,而要获得国家奖的前提条件是获得省一等奖,因此,在那段时间内,我校在数学建模比赛方面一直处于瓶颈期。直到2010年才渐露锋芒。

2010年是我校数学建模发展的一个转折点。我校数学学院教授钟育彬被任命为数学建模创新实践基地的负责人。此前,他曾担任过七年的数学建模比赛指导老师。钟育彬把基地的建设和人才的培养结合起来,以提高学生的素质为目标,摒弃以前单纯地“为竞赛而竞赛”的做法。2010年9月,钟育彬组织了十支队伍参加全国的数学建模比赛。其中,有两支队伍获国家级二等奖。“这次比赛让我们恢复到了最高的历史水平,这是我们过去二十年中获得的最好成绩”,钟育彬说道。

国赛刚刚落幕,学校便要求他继续组织学生参加几个月后的美国国际大学生数学建模比赛。该项比赛是目前最著名、最广泛的国际数学建模比赛,学校对此相当重视。比赛需要三名学生组队参赛,参赛选手需要在四天之内完成一个实际问题的数学建模的全过程,并就相关问题内容写出论文。忆及那时,钟育彬依然印象深刻。“当时压力很大,想着如果再给一年的时间肯定拿奖”,不过钟育彬依旧不辱使命,在他的悉心教导和学生的虚心学习之下,我校参赛队伍的实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美国国际大学生数学建模比赛的参赛队伍来自各国高校,其中不乏大量名校。在参赛的2775支参赛队伍中,钟育彬带领的三支队伍都获得了国际二等奖,实现了我校在数学建模比赛的新飞跃。

比赛虽重,但育人更紧

目前,我校数学建模创新实践基地有将近10个讲课老师,实行团队教学模式,根据不同老师的特长教授相应的课程。为了选拔参加数学建模比赛的好苗子,我校开设了一门关于数学建模的全校公选课。每年8月份,基地老师会为选拔出来的学生开展暑期培训课程,开学之后就组织他们参加全国数学建模比赛。今年,选修数学建模公选课的人数多达300人,是去年人数的一倍。尽管学生人数的增加会令建模基地的工作压力增大,但钟育彬还是洋溢着笑容说:“我有一个理念:凡是自己值得做、该做的事情,一定要尽自己的努力做到最好。每次看着学生拿奖,我都觉得是一种享受,感觉学生没有白教。我学生人数变多,带给我的更多是前进的动力。”

数学建模很考验学生的创新能力,钟育彬在教学过程中也十分注重培养学生这一点,他希望学生不要被保守的思维所束缚。每当学生完成一份作品时,钟育彬都会要求他们讲出作品的创新点在哪里。“但在教学中,常常会出现思维较为保守的学生,认为书上说的和老师讲的都是对的。”作为老师,钟育彬认为,他有义务引导学生,激发他们的质疑精神。“但有时候也有学生的思维过于超前,仅凭感觉去创新,很容易跑偏”。遇到这种情况,钟育彬会耐心地指出学生在思考过程中应该注意的地方,把学生引回正确的方向。在他耐心的指导下,学生的情况都有所好转。“我希望让每个来听课的学生都感觉到没有白来。我去讲,台下的学生认真地听,然后有所收获。那么我的劳动就没有白费了”。钟育彬告诉记者。

师生携手,求为校争光

我校土木工程学院13级学生林思齐曾先后代表我校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比赛和美国国际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在钟育彬的悉心指导及其自身的不懈努力之下,均获得一等奖的佳绩。

林思齐坦言道,刚开始接触数学建模的时候,比他想象中要难。“与当初设想的数学应用题完全不一样。数学建模更像是一个工程建模项目,十分具有挑战性。数学建模要求我们不断抽象概括事物之间的共性、研究一般规律,从而用于解决更多实际问题。”数学建模比赛需要三人组队,合力完成。在林思齐的团队中,他担当队长,负责统筹和建模。另外两个组员分别负责编程和论文写作。在林思齐看来,团队合作所发挥的能力远比一个人单打独斗要强。“就以美国国际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为例。这场比赛持续4天,前两天我们基本在讨论如何建模,同时解决了小部分编程工作;第三天的工作重点是编程结果处理,这时候论文也要开始动笔了,最后一天是翻译。对于中国的选手来说,最大的难点莫过于翻译。我目前的英文水平尚难以承担翻译重任,所以就把这个难题交给我的队友张艺渊解决。一个人干不了所有的事,因此,团队合作十分重要。”

每次数学建模比赛,他们在机房一待就是三天或四天,而且不能与外界有任何的交流,包括指导老师。虽然老师不在身旁,但老师教导的知识在选手们的脑海中闪现,老师在赛前对选手们的提点也不时在他们耳边响起,这让他们感觉能突破眼前的千难万险,到达胜利的彼岸。“我们的成功当然离不开导师的教导与帮助”,林思齐回忆道。“在国赛的最后一晚,实践基地的所有队伍基本都在通宵地赶论文。这时钟育彬老师带着几箱梨子和面包突然出现在我们面前,说是‘带食物给我们解渴充饥’,我们都十分感动”。

近年来,我校在数学建模比赛中屡创佳绩。谈及原因,学生对导师有说不完的感激。但钟育彬认为,在数学建模比赛中取得的成绩主要归功于学生自身对比赛的重视。“学生肯干,这个与他们自身对数学建模的兴趣爱好有莫大的关系”,钟育彬说,“数学建模暑假培训的训练强度并不小。我们从上午9点一直训练到晚上8点。在这段时间内,除了吃饭和半小时的午睡,几乎没有停下来。但即使是这么辛苦,参加数学建模竞赛的同学和老师都一起坚持了下来。对我来说,这是一个痛并快乐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和学生携手并进,为我校书写辉煌。这也是我最自豪的地方”。

(供稿:学生记者 梁紫珊 杜泳斌 赵毅鹏 助理编辑:陈宏花)


上一条:【校园】高考,你我的青春回忆
下一条:【校园】淡去的英语角:谁说大学生不爱英语?

广州大学版权所有  COPYRIGHT©1999-2016,   GUANGZHOU  UNIVERSITY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粤ICP备 0500885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