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大事校园

当前位置: 首页 · 广大事校园 · 正文

广大事校园

“雷励锋行” 我能行
来源: 作者: 编辑: 审核: 发布日期:2013/03/25

距离毛主席写下“向雷锋同志学习”这七个遒劲有力的大字已足足有半个世纪了,但雷锋精神却历久弥新,保持着鲜活的生命力。新时期,“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赋予了雷锋精神新的内涵。本期,记者带大家走进我们身边的志愿者,从这一名名“活雷锋”的身上挖掘出平日里那些点点滴滴的小爱,眺望其汇聚成大爱的海洋。

阳春三月 全民行动做“雷锋”

3月是“学雷锋全民志愿服务行动月”。3月5日为全校“学雷锋统一行动日”。当天,校红十字会组织各学院进行无偿献血活动,校青协及各学院学生组织到结对的志愿服务站点开展活动。统一行动日里,共25支志愿服务队走进街道,15支志愿服务队走进社区,关爱弱势群体,开展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6支义教服务队去到北亭村、南亭村、长洲街,走进农民工子女较为集中的学校、社区,开展关爱农民工子女的志愿服务活动。还有4支志愿服务队争做环保先锋,在校内的教学区、南五路、生活区天桥,开展节能减排及垃圾分类等环保志愿活动。

统一行动日当天,全校都沉浸在热火朝天的志愿服务当中。本次行动月的宣传充分运用了新媒体平台,各志愿服务队及时与同学们进行微博互动;校团委充分运用了官方微博,对行动日各个志愿服务队的活动进行了实时转播。微博上以#雷励.锋行#为话题的微博迅速成为热点,许多同学都感叹当天刷微博的时候被#雷励.锋行#的微博刷屏了。

同牵手 打开心灵之窗

有这样一群孩子,他们外表上与普通孩子没什么差别,但是他们紧闭的双唇、怔怔的神情泄露了恐惧,把自己孤立在只属于自己的封闭世界,他们便是患有自闭症的儿童。记者随新闻学院“爱心天使”学雷锋志愿服务队来到海珠区欢乐岛自闭儿童康复中心,近距离地接触了这些儿童,小心翼翼,生怕一点小小的举动便惊扰到他们的宁静世界。

海珠区欢乐岛自闭症儿童康复中心是一所专门为自闭症儿童开设的医疗机构。它就像一所学校,大多数孩子上课都需要家长陪同,治疗期一般为一年。孩子入学的前三个月是老师一对一辅导治疗,为每个刚进去的孩子制定他们的个人课表。如果六个月后第一阶段的治疗成功的话,就会把孩子转到集体班级。“爱心天使”学雷锋志愿服务队每周二下午都会去康复中心进行志愿活动,已经坚持了近半年。

因为志愿者需要一对一地辅导孩子,所以去之前他们必须接受专业培训。记者观摩了这些培训,发现与自闭症儿童交流需要注意许多细节。例如,即使孩子们没有给予反应,志愿者也必须不停地与孩子们交流;孩子们需要做一些简单的动作训练,如用牙签摆造型、手工制作工艺品和用夹子夹碗里的绿豆等。由于孩子们经常不会安分地坐在那里玩,因此志愿者陪孩子玩耍时要多吸引他们的注意力等。

“爱心天使”的负责人张竞予同学说,她在康复中心辅导的是一名叫王琪龙的孩子。小琪龙原来在上课的时候精神很不集中,经常不理会老师,做各种小动作。竞予来了之后,老师让她负责辅导小琪龙。于是,竞予在课堂上多和他互动,陪他一起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在辅导过程中,细心的竞予发现,小琪龙虽然认识很多字,但大多不会书写,因此在做作业的时候会注意力不集中。于是,竞予就一边抓着小琪龙的手教他写字,一边读这些字,像学骑自行车一样,当感觉到小琪龙熟悉了这个字后,再慢慢地松手让小琪龙自己写出来。日积月累,小琪龙会写的字也多了。

看着自己孩子的情况一天天好转,琪龙妈妈心里充满了欣慰。每当竞予他们一来,她就对小琪龙说:“看,大姐姐又来陪你了。”她还说,大学生和康复中心的老师不一样,和孩子在一起能教一些不同的东西。在得到家长赞许的同时,志愿者们也得到了康复中心负责人的称赞。他说志愿者们对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帮助很大,很感谢他们能抽空常来陪陪孩子。

可是,与渐渐康复的小琪龙不同,很多孩子因为两三个月的治疗无效后便被放弃了。竞予去年在康复中心还带了另外一个孩子,叫苏俊浩。小俊浩一开始什么话都不说,对外界有强烈的抗拒感。后来志愿者与小俊浩一起聊天,一起玩耍,虽然小俊浩依旧不怎么说话,但是与志愿者逐渐培养起了感情。有一次放学后,志愿者们要回大学城了,小俊浩不舍地拉着妈妈的手,跟着志愿者们到了地铁站。当小俊浩妈妈使劲把孩子带回的时候,俊浩还是不断回望志愿者们。被这一幕感动的竞予,下定决心要努力帮助小俊浩走出自闭症的黑暗。可是,当他们再一次去康复中心时,发现小俊浩已经不在那里了,才得知小俊浩的家人决定放弃治疗。

竞予说,与小俊浩一样的孩子还有很多。许多父母因为两三个月的治疗无效便放弃了。可是,与自闭症小朋友们在一起最重要的就是耐心。“和孩子相处需要长期经营才能建立感情。为了打开他们心灵的窗子,我们有些志愿者一有空就过来看看小朋友。我们打算把这个志愿活动坚持下去。”

自闭症孩子是被称为星星的孩子,这些星星孩子需要关爱,不只是来自父母亲人的关爱,同样来自于社会。竞予说,虽然他们的力量微薄,但希望能够帮助更多的自闭症孩子们敞开心扉。

指教鞭 传递知识之火

广州市一份小学生家教的报酬大约是30?100元/时,每个星期两小时的辅导,一个学期下来,对一个普通家庭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数目。可是,来自我校土木工程学院的北亭义教队却义务为外来农民工子女辅导功课,共坚持了八年之久。

这支义教队伍是由土木工程团委学生会社工部组织起来的。他们在每学年第二个学期开学第一周在村里的菜市场摆摊接受村民报名。服务队的负责人说,摆摊短短半个小时,便已吸引了近五十个家庭报名,当中不乏有已连续几年接受过志愿者帮助的家庭。像前来报名的卢阿姨就表示,她的儿子小耀今年读四年级,前两年也接受“北亭义教服务队”的服务。她对志愿者的服务赞不绝口,今年得知他们继续有义教服务,就毫不犹豫地跑来报名了。

志愿者固定在星期六的上午去接受志愿服务的学生家中,通常对孩子们进行两个小时的辅导。除了辅导家庭作业外,还会帮助他们进行复习和预习。

11级道路桥梁专业的小李是义教队中的一员。第一次参加义教,他觉得很新鲜,辅导功课是做得最多的事情,教学生做语文阅读、和学生一起读英语……他从来没觉得有什么不同的地方。直到有一天,学生告诉他对电路分析图有感觉了,惊讶之余,小李才觉得付出是有意义的。来自山区的小李,对村里的孩子自然而然生出更多理解与怜惜。上课时被打断,他不恼怒,使出“哄”招,给他们讲卡通故事,果然有效。小李感叹,义教活动不仅是帮助他们学习,更是送去关怀,送去温暖。

现任社工部部长小许说,十几个家庭不算多,但是碰上志愿者临时去不了的情况也是很棘手的。尤其是遇上像计算机考试、英语四六级的全校性考试时,这时候最需要人手,也最难调配人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去年义教服务队开始与华南师范大学义教服务队合作。这学期,外国语学院的志愿者们也加入进来。相比做大做强,义教服务更需要的是做精做细。小许希望这些血液能将这份义教活动更好地继续延续下去。

岁岁年年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八年里他们累计服务了近90个家庭,三百多位学生。义教服务队只招收大一的学生,八年来,志愿者换了一批又一批,却从来没出现过招不满的窘境。已经卸任的社工部部长廖德熙的体会也许代表了这群大学生的心声,“我们不是专业的培训机构,所以在开展义教的时候,我们并不特别在乎孩子的成绩。对于志愿者而言,参与其中,收获一份简单的快乐,就是最美好的收获。我们希望带给孩子学习的乐趣。”

(供稿:学生记者 何茜华 欧阳又梅 黄爽宜 周立彪 编辑:林雪漫)


上一条:先学沟通,再学恋爱
下一条:我志愿 我快乐 我付出 我成长

广州大学版权所有  COPYRIGHT©1999-2016,   GUANGZHOU  UNIVERSITY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粤ICP备 0500885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