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月,2012级新生踏进了广州大学的校门,其中外省籍学生的比例占了近20%,为近年来最高比例。每年,众多来自外省的同学们阔别熟悉的家乡,来到广州大学这所陌生的校园,踏上全新的征途。面对新的生活环境,他们适应了吗?他们的大学生活又是怎样的呢?带着这些疑问,记者采访了在广大读书的部分外省籍学生,了解了他们的多彩生活。
生活变变变
最不习惯:天气、饮食、粤语
南方生活环境与北方截然不同,广州的气候和饮食与北方形成强烈反差,这种反差可苦了许多“南下”的北方新生。“广州的天气忽冷忽热,好像没有秋天,就直接从夏天到冬天了。”来自甘肃兰州的小佳如是说。来自山西大同的蔡添娇也有同样的看法:“广州夏天太湿热,总是黏黏的,冬天来的又晚,热的让人有点受不了。”
饮食方面,粤菜以甜、淡为主,而来自北方的同学大多口味较重,他们表示不习惯这里的饮食。教育学院来自河南的11级本科生杨同学说:“河南人喜欢面食。而且由于河南的气候寒冷干燥,在家时不必天天洗澡。来到广州后,只能入乡随俗,很多生活习惯都要随之改变。”如今在广州生活一年了,他告诉记者,自己已经能够适应广州的生活,虽然还是听不懂粤语,但并不妨碍他和同学们的交流。
遥远的家,温暖的家
回家,对每个外省籍学生而言都是最美好而迫切的愿望,可是往往也是最难实现的愿望。今年的中秋节,许多外省籍学生只能和同学一起过。旅游学院的小佳说:“今年是第一次离开父母过中秋,跟一起考来广州的老乡过的,吃了家乡的牛肉面和小月饼,但是觉得很难过。”她表示,如果寒假能回家,就算成为春运大军中的一员她也会坚持。
因为距离家乡遥远,外省籍学生每一次回家都有不一样的经历。人文学院来自江西的研究生欧阳同学就跟记者分享了一次非常难忘的回家经历。2008年春节她坐火车回家,恰逢大雪。火车站人满为患,而回江西的火车只有一趟。好不容易挤上“人贴人”的火车,外面大雪纷飞,车厢内却热气腾腾。下车后,由火车站回家的过程依旧艰辛,因为公路结冰的缘故,车辆无法通行,最后欧阳同学只能自己走回县城。但即使回家的过程这么艰辛,欧阳同学依旧每到临近假期都盼着回家。
对于远离家人的新生而言,同学是他们在学校的“亲人”。公管学院的雷同学说:“在这里遇到很多朋友,背景不同,性格各异,但是每个人都很好。主要是大家都互相包容吧!”同学之间的关心,使这个远离家乡的女生在广州的冬天感到温暖,“上周我生病了,她们都会陪我去门诊部看病。还有这几天转凉,天天短信轰炸我要多穿衣服。”雷同学笑着说道。
老乡见老乡
有些外省籍学生因为回家路途遥远,节假日只能留在广州。来自甘肃的成同学表示,他会利用这些空闲时间做社会实践,或是去旅游,见识外面的世界。来自同一个地方的同学们也会组织起来,举行聚餐等活动,丰富假期生活。同时各学院、各学生社团也会组织活动给留校的学生。
来自福建的大四学生魏运星告诉记者,从大一开始,他就在广大陆续找到与自己同乡的朋友,并相约举办一些活动。一年一度的“三明市在穗大学生座谈会”就是由在广州大学读书的福建三明市的学生组织的,他们邀请了在广州高校当教授的老乡前辈来给同学们开讲座,指导他们如何在广州更好地学习生活。这些活动方便了同乡大学生之间的交流,使他们在陌生的土地上感受到家的温馨。
文化差异大
来自新疆的雷晶同学是虔诚的伊斯兰教教徒,她表示,来到广州后有些习俗还是会照旧,“开斋节我们一天不吃饭;许多重大节日我们在这边也会祈祷;中午12点有时要进行朝拜;肉孜节我们就斋戒一个月。”
而与许多新疆同学同班的广东学生康同学表示,由于文化上的差异,新疆同学比较少参加班级里的聚餐和与自己信仰不同的宗教的节日庆祝活动。因此,大部分新疆学生仍然多与同乡的同学交往。
来自内蒙古的蔺同学也跟记者说起广州生活与内蒙古生活的差异:“在内蒙,与同学或朋友的聚会是一定要喝酒的(如果是成人的话),而且有很多酒桌礼仪。但是在广州这边,这种观念不太强。”
学习换换换
学习自由更要自律
除了背井离乡之外,与高中相比学习方式的改变,也使不少新生未能及时适应。对于大学的学习方式,不少同学认为很大程度上要靠自觉。公共管理学院的雷同学表示:“大学是一个自主学习的地方,独立性很强,没有谁逼你学习。”2012级的新疆同学小余说:“广州的学生好像都不怎么爱学习,反而更注重社团活动。”他认为大学与高中有很大差别,“高中什么科目都要学,压力很大,而大学相对宽松许多”,他说在广州他最头痛的就是英语,“这里的英语水平很高,要跟上大部队的脚步还需要很大努力。”因此,空闲时间小余都会到图书馆学习。
大学的社团活动与高中相比可谓多姿多彩。机电学院的小李对记者说,社团招新,他参加了学院团委学生会,开学至今令他最难忘的是学院的迎新晚会,排练过程的辛苦以及演出成功后的喜悦带给他前所未有的感受。
经过几年的学习,众多外省籍学生慢慢适应了环境,融入到广大的氛围中。公共管理学院外省籍学生占学院总人数比例较大。公管学院一位老师说:“之前几届所招收的外省籍学生,不论是上课表现还是社团工作等方面,都起到了推动班级优良学风建设的积极作用,特别是在各项科研活动中起到了很好的带头作用。”
另外,外省籍学生中不乏相当突出的个人。来自新疆的布加娜提?买买提、来自内蒙古的刘婷、来自福建的陈旭楠、来自安徽的周洋都曾获得我校“十佳学生”的荣誉称号。
研究生??更成熟的转变
外省籍研究生多是从外省考进我校读研的。他们当中的大部分人在外省学习完本科的课程,已有一定的高校学习经历。他们离乡背井来到我校,在新的环境中继续磨练自我,学习独立成长。
来自江西的研究生欧阳同学表示,到广大后,感受最大的变化就是她的学习时间集中在了晚上。她觉得广东的学生喜欢晚上学习,入乡随俗,她也渐渐习惯了学习到很晚。谈到关于是否考研的问题,他们觉得广东的学生在读完本科后更多的是选择出来工作,而外省籍学生则是以考研为第一选择,没有考上的才会选择出来工作。
谈及与本科生活的区别,大部分外省籍研究生表示,读研后,自己的思想更成熟了,知道如何自主学习和合理地安排时间,前进的方向也更明确了。同时,因为必须有创新的成果,所以读研后压力也变大。“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来自人文学院哲学系的张若珂说道。
作为过来人,研究生师兄师姐们向大一的新生们寄语:希望师弟师妹们首先学好专业课知识,只有把基础打牢,有拿得出手的成绩,参与市场竞争时才有资本;其次要参加一到两个社团,积累自己的人脉,扩展交际,同时也要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提升自己的社会适应能力;再次要支配好自己的时间,珍惜现在。
未来看看看
回去还是留下?
当问及毕业后的去向时,大多数外省籍学生都选择留在广州。“广州经济好,环境好,有更大的发展空间。”来自云南的徐同学说。但是也有同学有不同的想法。来自甘肃的小佳告诉记者,毕业后她会回家乡,支援西部建设。她说,虽然西北的媒体现在还比较落后,但是自己习惯那里的生活,对那里有很深的感情,终究会回到那里。余同学也表示毕业后自己会回到家乡,“我是一个恋家的人,希望能够经常和家人见面。而且回到新疆的大城市也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就职压力也没广州这么大。”
针对近年外省籍毕业学生的就业情况,学生处一位老师说,由于外省籍学生专业技能扎实,学习刻苦,求职定位较合适,其就业总体状况较本地学生要好。
更包容,更开放
招生办一位老师认为,外省籍学生数量的增加,既有利于结构调整和整体生源质量的提高,又有利于改善我校学风,更为学校研究性办学提供了生源,为我校实现建设国内知名大学的目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当谈到外省籍学生在校可能面对的问题时,学生处的一位老师做出以下总结:第一,环境适应性,主要表现在水土不服;第二,文化适应性,主要表现在语言沟通出现障碍;第三,人际适应性,主要表现为南北方思维方式的差异;第四,学习适应性,主要表现为高中与大学学习方式的不同。
面对外省籍学生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学校也做出相关的应对措施,例如:把外省籍的学生召集起来进行授课,讲述如何适应新的环境及如何在大学学习;组织专家对外省籍学生开展调查研究,找到问题所在并提出相应的对策;针对较为突出的个案重点关注并解决。
,公管学院一位老师聊到他在给大四的同学上就业指导课时提到的一个问题:广州大学的毕业生与其他大学的毕业生相比优势在哪里。广大人的优势就在于本土化。我校无论是在日常教学还是在日常生活中都融入了广州的本土文化,这是日后广大人在投身广东地方企业时拥有的最核心竞争力。所以,在我校就读的外省籍学生,更应该以积极和开放的态度对待广东文化,融入广东生活。
关注外省籍学生,关爱外省籍学生,有利于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心态,并发挥他们在学习上的引领作用,进一步促进学校的学风建设,使他们更好地融入广大这个大家庭!
(供稿:学生记者 高珊 黄淑仪 李晓纯 何茜华 林佩雯 李思文 刘俏婷李虹霏 邓洁 吴穗芬 陈道久 林金铮 张雯 黄飞 古雁冰 孙文睿 编辑:林雪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