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刚刚完结的韩剧《奶酪陷阱》里面就有一个有关小组合作的经典桥段:女主角洪雪在一次小组分组合作中,因小组成员不合作,她只能一人独揽,熬夜苦干。可是,当老师要求全组成员上台展示时,真相被老师洞察。最终全组成员都只能得D。
小组合作也是大学中常见的合作方式。小组成员共同进行组内问题讨论,做调查、写报告、交作业等。在一般人们的想象中,小组合作不但有利于“一个好汉三个帮”的人际关系发展,也是集思广益、事半功倍、众人拾柴火焰高的代名词。但如果小组合作不顺利,参与者则有可能掉进有损情谊且拖累进度的困境中。像洪雪这样为了完成任务只能默默独揽任务的情况并不少见。
来自我校工商管理学院的小齐(化名)同学也曾经为小组作业所苦恼。为了一起完成关于运输管理的作业展示,小齐建了一个微信群方便大家讨论主题和分工。小齐同学多次召集小组成员出来讨论主题与分工无果,因为大家不是要参加社团活动就是要兼职,“总是凑不齐人”。
“想在微信上讨论,大家却总是不能同时在线,作为组长的我真的好着急啊!”小齐说道。不得已之下,小齐只好自己搜集资料并定下了主题、分配好任务,要求大家在一周内把自己负责的内容做成PPT发给他。尽管如此,仍有两位同学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没有及时交上来,小齐只能一声不吭把剩下的部分独自做好。
此外,机械与电气学院的林同学亦表示,对于小组作业,有些是大家一起合作的,有些则是个别人独揽任务,埋头苦干。即使一起合作,有些成员的积极性并不高,需要去具体地给他安排任务他才会去做。“小组合作的重点在于合作,而让一个人独揽的确说不过去,这是一个team,但是有时候成员的不积极,偷懒逃避让作业停滞不前,看了也是心急,所以就只好自己包揽下来了。”
当小组合作与宿舍挂钩,小组合作便可能变得暧昧而尴尬了。我校15级的学生欧阳雪(化名)提起了她尴尬的小组合作,“老师布置的小组作业是以六人为一组的时候,很多人都会默认以宿舍为单位。但以宿舍为单位的小组作业,几乎都是我和另一个舍友承包,而其他舍友‘坐享其成’。她们每次表现出来的都是无关紧要的态度,对于分工安排她们也是敷衍了事,随便在百度上找资料复制粘贴。”欧阳雪对此也只能干着急,“她们觉得及格就好,可是我和另一个舍友想要高分。种种无奈,我和另一个舍友只好默默地,多出一份力,把小组作业做好”。
而来自我校人文学院的小威(化名)甚至会对此感到心理不平衡。在一次要求小组合作完成的假期作业中,身为组长的他早早地把任务分发给各组员了,却迟迟得不到回应。“当时在假期,同学们有的回乡,有的打工,很难联系上,更别说催他们完成任务了。而某些同学更是毫无诚意,上网复制黏贴便应付了事,最终只好替他们完成了,”小威补充道。“那次的作业获得了不错的评价,全组成员都得到满意的成绩,但很大程度上都是我一人的努力,看着某些坐享其成的同学,心里难免会感到不平衡”。
如今小威对于这种消极低效的小组合作方式早已习以为常,他认为:“在我看来,不少所谓的小组合作都是徒有虚名,很多都是核心成员独自完成,其他同学顺便挂个名而已。”
不少同学都遭遇过吃力不讨好的小组合作,但很少有同学敢于开口说破,原因何在?
当被问及为什么要独揽任务而不与其他组员好好沟通时,小齐很无奈地说:“事实上,我私底下也有催他们一下,但是他们总是以各种各样的借口说忙,最后还哀求我把他们那部分顺便做完。碍于情面,也不好说他们总是不做事,免得以后尴尬。”“或许我不是一个合格的小组长吧,心太软了。”小齐补充说道。
对此,欧阳雪也表达了同样的无奈:“同学一场,碍于人情,不好意思说破,更不好意思找其他宿舍的同学合作,怕伤了和气。”她还表示,组队合作的同学之间的关系本身不坏,没必要为了一次作业而破坏交情。而来自机械与电气学院的林同学亦有相同的观点,“如果整个工作最后可以顺利完成,且不会受到影响,那么对个别不积极的组员,我们也很少去和他协商或是讨论。主要原因还是会顾及到彼此之间的情谊吧”。
在小组作业中,对于“坐享其成”的组员,小齐比较“看得开”。她认为他们不认真做事是他们的损失,既不能从中学到东西,而且还可能损坏了自己名声,“如果大家都认真负责的话自然可以做出很好的小组作业,自己也从中学习到不少,比如其他组员的思维方式啊,关注点啊等等。”而林同学认为,小组合作这样的方式主要是锻炼学生的能力,收获与付出成正比,得到什么失去什么,只有自己清楚。
老师布置小组作业,有时候会实行统一的评分标准。但如果出现一人揽活,其余人坐享其成的情况,统一评分公平吗?对此,我校政治与公民学院的温远鹤老师则表示布置小组作业的初衷是减轻学生的负担和让学生学会合作。谈及一个小组中会出现大部分人坐享其成,只有少数人干活的情况时,温老师也感到无奈,他说,“这种情况是难以避免的,因为这是一个大课堂,如果让每个同学都完成一个作业并上台汇报,这是非常不现实的,时间太有限了”。
当被问及统一给分是否会有失公平是,温老师表示他没有办法详细知道小组中每个成员对作业的贡献,而大部分小组汇报的演示文稿中也没有详细说明每个成员的任务。“我反复强调过如果哪一个成员没有付出劳动成果,就不要在演示文稿上署他的名”,温老师这样说道。除此之外,温老师还谈到,这些作业都是课后完成的,有些不想付出劳动成果的人甚至会抄袭,老师也很难断定他的抄袭程度。对于这种情况老师也是非常无奈的。
在有些情况下,小组人数与小组效果并不是正相关的,很多时候人多反而添堵,老师会如何控制人数呢?温老师答道:“人数多的话,学生之间要学会相互配合和合作,这也是一种锻炼。在进入社会之后,很多工作同样是要团队来完成的,如果一个人坐享其成,受害的终会是自己。学生在学校渐渐学会了团队合作后,并且适应了这种环境,那么进入社会后也能较快适应工作环境。”
而来自政治与公民教育学院的李杰老师表示:“这我也曾考虑过,统一评分有时候确实会不公平。”但李杰老师认为,这种情况还是可以避免的。“首先,在自由分组的时候,你就要考虑清楚,要和什么样的同学一起合作。如果你知道有些同学是不愿意干活的,可能会拖小组后腿的,你可以选择不和他们一组。该拒绝的时候还是要拒绝,放下人情和面子;其次,分组后进行的小组合作,我会要求学生写出组内成员明确的分工情况,这样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有些同学偷懒。”如果分组后才发现组员的被动与惰性,碍于面子和人情,不好意思说破,又该如何处理?“这还是得靠学生与组员进行积极的、灵活的沟通。小组作业也是要培养学生沟通交流能力的。若实在沟通无果,那也可以选择自己退出,投靠另一个小组。”李杰老师补充说道。除此之外,李杰老师还说:“既然是小组作业,那就意味着工作量很大。一人揽活不好,其余人坐享其成也不好。只有全组成员共同努力,小组合作才会达到应有的效果。”
相比于国内,国外进行小组合作的传统,更为悠久。某些国外的学校非常重视学生的小组合作,而在国外的学习中,学生间也会存在不和谐的小组合作。我校14级的小理(化名)同学,目前在美国求学,分享了一段她上学期有关小组合作的经历。“说起小组作业,在课堂上,大家都会积极讨论,也会相互给组员发言的机会。但是在课后作业上,则出现明明约好时间却不出来讨论、不做作业、只管自己的事情的情况。”当问及这样是否影响这个小组的成绩时,小理说道:“因为这个小组作业不是统一评分,所以影响并不是特别大。很多时候,美国老师还是会根据个人情况来给分的。”此外,她还补充说道,“与国内对比,在美国的小组合作学习中,在语言上可能会有差距,表达方面会有所欠佳。不过美国的老师会把各种评分明细列出来。有时候分组的时候还会提醒,‘不要把事情推给一个人做,我看得出来的’”。
来自深圳某高校的14级应用德语专业的王同学曾赴德国交流学习,她表示,在德国,小组合作也很常见,老师很提倡也很注重小组合作。“相比较而言,我觉得国内的小组合作偏向理论,一些资料直接在网上收集整理就可以了;而在德国的小组合作比较注重实践,即使是做PPT报告,也要到当地城市亲自做问卷调查”王同学说,可见对于小组成员的参与度要求很高,任务之重也非一个人可以独揽。
小组合作有时候并不是众人拾柴火焰高,人多力量大;有时候会是面面相觑的尴尬,袖手旁观的冷淡;小组合作到位,固然能集思广益;小组合作欠佳,却只能默默地集“撕”广益。想顺利地进行小组合作,也不外乎两个条件:一是在组队时选择正确的队友;二是放下不必要的人情和面子,进行有效的沟通。
(文/ 学生记者 陈香伶 张佳琳 张世荣 丘敏华)
注:本文刊登于2016年4月15日第326期《广州大学报》。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