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大事校园

当前位置: 首页 · 广大事校园 · 正文

广大事校园

【校园】大学生课后作业大起底
来源:新闻中心 作者:陈颖莹 谭晓晴 编辑: 审核: 发布日期:2015/10/30

“作业都是提前告诉班内的同学,但每到收作业的点总有人拖拉,还有同学不交作业”,新闻与传播学院14级某班学委大诉苦水。

做作业是为了巩固自身所学知识,但不少大学生把作业拖到最后一刻才动工、甚至复制粘贴网上资料草草应付……如此“走形式而不走心”的做作业,是作业的内容让大学生觉得没多大意义,还是大学生做作业失去了意义呢?

为更好地了解同学们的课后作业内容、用时等,广大记者团于近期发起大学生课后作业情况的问卷调查,并收到444份有效问卷。

数读:近40%同学习惯拖延作业

超60%同学喜欢学以致用

做课后作业无需投入过多精力?

对待课后作业的态度,选择“不过不失,既不怠慢也不投入过多精力”的同学高达50.68%。14级美术与设计学院的萧同学认为,一些类似“手工制图”的作业没有完成的必要,“明明可以用电脑来解决,却要花很多时间手工制作”。化学化工学院的老师宋建华直言,虽然同学们能及时、齐全地上交作业,但有部分学生未经自己思考理解,便上网找参考答案,这难以达到通过作业巩固知识的效果。而教育学院的老师向祖强发现,在拓展作业中,有小部分学生以敷衍了事的态度应对,为交作业而交作业。

不到快交作业时不做作业?

有39.19%的同学认为自己平日做课后作业,存在“拖延症晚期,不到最后一刻不动工”的情况。13级新闻与传播学院的李同学对自己的“拖延症”表示很无奈:“我知道作业越早完成越好,可是我就是不想做,总觉得还有的是时间,最终就拖到临近交作业时才赶作业。”虽然做作业拖延的同学不少,但仍有27.03%的同学会“每天安排一定时间完成”。

同学最爱实践性作业?

对于作业的形式,有61.26%的同学希望课后作业能“多点实践,使自身学以致用”。14级经济与统计学院的冯同学更喜欢一些有趣的实践类作业,比如思修课用情景剧来阐释法律等。同时,认为“课后作业应多点趣味,不局限于书面形式”和“应减少一些走形式强制性的课后作业”的同学分别达到52.93%、52.7%。

化学与化工学院的老师宋建华认为,理工科学生应该在打好理论的基础上再参与科研实践,不然则是本末倒置。教育学院的老师向祖强表示,学生应多接触实践性作业,而老师可以鼓励学生就学科的课题设置研究方案,如成立焦点团体,让从事其中的组员确定一个专题、做海报,招募组员,撰写总结报告等。

同学们如何看待专业课作业和公共课作业?

(1)一视同仁派:对专业课与公共课作业持平等态度的同学占48.87%。

15级土木工程学院的黎同学认为,这两种作业都是必要的,“首先,完成作业是学生的基本义务;再者,做专业课的作业是巩固知识、发现问题的途径。至于公共课的作业,能引起我的思考,也能锻炼文字表达能力”。

(2)轻“公共课”作业派:更重视或喜欢专业课作业的同学占42.12%;同时,更重视或喜欢公共课作业的同学仅占9.01%。

在14级法律学院的甘同学看来,有些公共课作业内容“跟高中背的理论一样,我们没有学到新的东西”。13级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的杨同学则表示:“对于公共课作业,我们多数人一般都是抄的。但对于比较重要的专业课作业就会去理解,并认真完成。”14级经济与统计学院的冯同学坦言:“认真做公共课的书面作业只是为了不扣平时分而已,完成作业也是一半靠百度,一半靠自己。”

(文 / 陈颖莹 谭晓晴 梁焯贤)

作业因时发展

暑期,由上海教育新闻网发起的“中国好作业”活动,这些作业“接地气重创新”,吸引了2万5千多名学生参与。纵观古今学生的作业各式各样,做作业的方式更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

90年代:设备提升,机会增多?

本学期,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的老师肖忠主要教授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87年他读大学时,像现在常见的单板机,学校都没有足够的经费进行大量购置。因此,如果某些课程的作业确实需要运用到专业设备时,学生们只能采取团队合作的形式以分享设备。

当时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每周只有一节90分钟的上机课,幸运的话,还能每周在课余时间额外申请到一次上机机会。为了不浪费来之不易的机会,肖忠总会在上机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先用纸笔把程序框图画好,或先把整篇程序代码写好,再把草稿带到机房直接将内容打入电脑。而现在,几乎每一位大学生都会配备一台个人电脑。

课后,他一般要求学生通过独立编程,使他们各自的简易单片机具有完成某项特定任务的能力。在他看来,简易单片机为同学们提供了非常好的实践条件,不过其作用没有被同学发挥到极致:大部分同学仅把它视作一个做作业的工具,并没有意识到它的作用。

“总体来说,设备的升级与增多肯定会让学生的锻炼机会增多,但学生们能否真正利用这些机会还是要看学风,如果是带有明确学习目的的学生,他的锻炼成效是有显著不同的。”肖忠总结道。

00年代:资讯方便,要求放松?

美术设计学院视觉传达专业的老师李娟告诉我们,此专业学生的课后作业主要是根据老师提供的一个课题,经过自己的设计后制成成品。

2000年,李娟正当大三,个人电脑已进入学生群体,许多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一部电脑。“以前,我们做作业,会先画一个草图,甚至是自寻材料把实体做出来,再把现实的效果移到电脑上进行最后的完善加工”。15年过去,现在大学生要获得设计的资讯比以前容易太多,暂且不论网上各类与美术设计有关的网站,就连许多软件也自带设计参考版式。李娟说,“现在有很多学生喜欢直接在电脑上把各版式的素材拼凑成一个作品”。

在刚结束的材料课中,李娟便给她的学生们布置了一项作业:每人设计一个字符,自寻材料制作成实体后,再用电脑制出更完善的效果图。“不同的材料会呈现不同的效果,亲身选择材料与动手创作的过程和仅仅通过电脑制作出效果图,给予学生的感受是不一样的”。

李娟认为,现在资讯丰富,在学生所完成的作业中,她总能发现他们有许多非常棒的设计想法。但与以前的大学生相比,他们少了一点精致,少了一点亲自动手的动力。“也许他们现在所具备的高科技设施变多了,‘方便’反而让他们对自己的要求变低了”。

10年代:硬件升级,质量保障

2010年,新闻与传播学院的老师唐若寻所在大学的设备条件较为完善,遇到老师布置的摄像作业,他能通过租借或是向学校申请的方式来获得专业的设备进行录制。

而现在学生拥有各种设备,如手机、微单等。它们体积越来越小,拍摄质量却越来越高。唐若寻介绍道,以往一个价值上万的设备才能拍摄出标清的画质,但现在许多千元的机器便可达到高清的标准,这对学生课后拍摄作业的质量有非常大的帮助。

回忆起以前要拍摄出一个影片,往往需要团队商量、学校申请、租借设备等种种耗时程序,他强调:“现在自媒体是一个趋势,有了日常设备的支持,同学们可以独立成为一个小型的媒体端口,这可以更好地追求时效性”。

随着不断完善的还有影片制作软件。在唐若寻读大学时,主要运用的制作软件是Adobe的PR软件,那时此软件的版本还比较低,用于处理影片非常麻烦。为了制作出一个让人满意的效果,他不得不买一些教程书,并耐心地制作出一个又一个的效果从而选出最优方案。而现在,PR软件有了新版本,不仅简化了许多影片处理手续,还出了许多专用于此软件的插件,同学们下载后便可轻松做出各类精美的影片效果。

总体而言,对于拍摄设备与软件的不断升级,唐若寻觉得这可以节省学生制作影片作业的时间,做到“快拍、快剪、快发布”。

(文 / 方庭忻)

谁说国外大学没有作业?

在英国埃塞克斯大学的图书馆,就读于我校经济与统计学院的金融专业,目前作为交换生的曾婧如往常一样,拿着课本,带着电脑,准备写作业。刚来不久,她的作业基本是做与课程相关的题目、阅读书单规定的书籍、案例分析、以及回答主观题。

埃塞克斯大学图书馆的桌子之间有隔音板,每个桌子都有插头,以方便连接电子设备。在这里写作业,曾婧觉得十分安静。与在广州大学不同,埃塞克斯大学的老师在网上布置作业,因此,自觉、及时查看并完成老师在网上布置的作业,成为曾婧必做的事情。课后,老师会鼓励学生大量阅读,并给他们列出固定的书单,“如果不去阅读书单上的书籍,我们将很难完成作业”,曾婧说。

英国的会计科目和国内不一样,其语言符号存在差异,这对曾婧来说是一大考验。“我现在在做会计报表,看不懂全英文的,只能上网一个个翻译或者翻书找例题,用英语解释各个会计科目”,她说,“本地同学半小时做完作业,我要花一整天研究这些题目,还要重复看老师的课件。”

在距英国六千公里的美国卫斯理安学院,我校14级卫斯理安学院经济学专业谭同学,打开电脑,登录学校网站查看老师布置的作业。

今天英语课的作业是写论文,谭同学要花费2天的时间完成。“老师有时会给我们一篇文章或某些现象,要我们分析,以此写篇论文”,她说。做微观经济学、基础会计的课后习题是必不可少的作业,有时候,老师也要求学生写演讲稿。“这边的作业比较偏向写作和演讲类,对于演讲稿我需要准备1至3天才能完成”。

为什么国外大学要布置这些作业呢?谭同学表示,国外大学的重要教学理念之一是大学教育不仅要巩固学生的专业知识,还要锻炼他们的个人能力。

(文 / 胡 佩 谭晓晴)

新颖作业大观园

除了“中国好作业”,我们身边也有一些作业因其新颖和独特的要求,让学生们“又恨又爱”,甚至直呼“多布置这种作业”。

动手做食品

你有吃过自己亲手制作的果蔬饮料、肉罐头跟酸奶吗?如果有门课程的作业让你自己设计一些食品、准备材料并亲手制作,你会不会以为这是烹饪课?其实,这是我校化工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实验课作业。

这项作业要求学生们在原材料、添加剂、加工方法或时间上做出改变,从而探究一类食品的最佳配比,甚至研制出一种新的食品或饮料。同学们研究好原材料、动手制作后,要将做好的食品进行杀菌与封罐包装,并放置进培养箱,等待一个星期后再检验,根据检验成果写实验方案。

12级邵同学:“我们之前做过果冻、小丸子,前段时间也做了果蔬饮料、肉罐头跟酸奶。虽然写实验方案时觉得很麻烦,不过做起来真的觉得挺好玩,做成功而且真的好吃的食物,大家会抢着吃!”

天上有没有掉叉烧包?

如果你走在红棉路,发现大概8、9个人围在一起,抬头望着天空,你不要觉得奇怪,这只是公共管理学院社会工作专业的社会心理学作业。这项作业有个特别的名字——“天上有没有掉叉烧包”。它要求学生们组织不同人数的“看天小组”,在商场、路口等人群聚集场所,坚定地望着天空。实验助理则躲在暗处观察、记录停留并跟随“看天小组”一同仰望天空的路人数量。

13级孙同学:“当时是我们一堆人在红棉路做的实践,大家像傻子一样站在路中间望着天空,很多人都用奇怪的眼光看着我们。但是这项作业的初衷还是想让我们亲身体会和了解心理学上的知识”。

用自拍杆拍新闻?

在电视播报的新闻中,你可见过用自拍杆拍的新闻?新闻与传播学院广播电视学专业的电视新闻学作业要求学生以短消息形式拍摄国庆假期期间自己认为有价值的新闻,设备不限,可用手机、DV或者自拍杆等等。同学们上交的新闻视频将会上传至腾讯视频,并择优选择若干视频推送至该专业课老师自创的公众号“看着镜头说故事”上。此外,作业要求每位同学至少转发公众号两篇微新闻文章至朋友圈并附上自己的点评。

14级廖同学:“一开始有点担心,因为要走出校外找有价值的新闻并且拍摄、制作。而一个人独立完成拍摄、采访、配音稿写作、配音等等是存在难度的。不过,做完这门作业收获还是很大的,希望我们专业多布置这种实践性作业。”

(文 / 胡 佩)

老师新奇的作业方式,让学生找到兴趣,开心地完成作业。中科院院士、同济大学校长裴钢表示,作业形式应该更多样化,不一定非要在家里、在书桌前完成。由此可见,作业固然重要,但一份学生“爱做”的作业更重要。

(本版统筹:胡 佩 助理编辑:陈宏花)

注:本文刊登于2015年10月30日第315期《广州大学报》。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条:【校园】路遇老人跌倒,你扶不扶?
下一条:【校园】扬帆广大 由你掌舵

广州大学版权所有  COPYRIGHT©1999-2016,   GUANGZHOU  UNIVERSITY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粤ICP备 0500885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