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大事校园

当前位置: 首页 · 广大事校园 · 正文

广大事校园

【校园】扬帆广大 由你掌舵
来源:新闻中心 作者:陈颖莹 谭晓晴 等 编辑: 审核: 发布日期:2015/09/30

迈入大学,你是否带着希冀与迷惘?大学不是高考解放后的游乐园,而是人生新阶段的试炼场。大学之大,其一在于其平台的宽广和选择的多样,它蕴含着关于未来的无限可能。著名音乐人张雨生曾唱道:“我的未来不是梦,我认真地过每一分钟。”过好每一分钟,我的大学由我作主。

专业学习篇

学海无涯,专业领域内的知识浩如烟海,个人精力是有限的,以有涯随无涯,殆已。那么各学科内的“学霸”们是如何把好钢用在刀刃上的呢?

打牢基础,超前意识

理科学习尤其注重方法与技巧。得道者,便能事半功倍。无师自通太难,我们或许可以从他人的学习经历中得到启发。化学与化工学院13级的李铭宗和土木工程学院13级的林思齐分享了他们的故事。

首先,扎实的知识是必不可少的,它离不开课前预习。曾获第十三届“挑战杯”学术科技竞赛广东省银奖的李铭宗深谙此道,“大学课程对自学能力的要求更高,这种自学能力包括学会课前预习。不预习往往导致上课时听不懂,课后复习时事倍功半。”李铭宗是一名出色的时间管理者,每周都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时间安排表。当初他仅获得“挑战杯”校二等奖,一般来说,并无参加省赛的资格。但答辩时他凭着过硬的专业知识,获得老师的欣赏和推荐。而曾获国家励志奖学金的林思齐认为,大学生应该大胆打破“课程进度”的思维限制,善于在课前自学,并在课余时间主动找老师答疑,而不是等着老师在课堂上帮你解决问题。林思齐常常“超前学习”,如《概率论与数理统计》、《MATLAB语言编程》等专业课是在大二、大三才开展,而他大一时就到图书馆查找相关资料自学,“有了当时的超前学习,现在学习相应课程就显得轻松多了”。

再者,多实践、不局限于课堂知识是理科专业学习的重要法宝。“书本上的知识远不能满足实践需要,如果我们要得到一条化学配方,就要从一次又一次的实验中总结出来。”李铭宗如是说。而林思齐更加明了个中道理。他曾荣获2014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国家一等奖,2015年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以及中南地区结构力学竞赛一等奖。参赛经验丰富的他表示,参赛过程中有不少数学知识都需要自学,如果只局限于课堂学习,显然是没办法在众多参赛者中脱颖而出的。

此外,理科生不应只局限于自己的专业领域,还需广泛涉猎其他领域。林思齐说:“专业学习对于一个人来说,是培养一种技能,而不是去局限一个人的知识。”他建议相关专业的同学们要巩固好数学基础。许多著名的数学家往往不是纯粹的数学家,同时也是物理家、化学家等,可见数学和其他理科知识的结合十分紧密。李铭宗则会在课余时间学习韩语,平日看管理类、营销类、人物自传等书籍,甚至到网络科技公司做市场专员,“这些经历对专业学习都有所帮助”。

学习有侧重,归纳易背诵

肖唯楚,法学院13级学生,曾获校一等奖学金。在他看来,典型的法学院学生,都有“打破沙锅问到底”的性格。而他的性格和兴趣都与法学专业高度契合。

作为他人眼中的“学霸”,肖唯楚自有一番学习心得。在专业学习上,他认为应有所侧重。对于目标不同的人,偏重也有所不同。肖唯楚称:“以我的专业为例,如果想成为应用型人才,应注重学科知识体系的建构,我国法律制度的规定和背后的基础理论都应烂熟于心;如果想成为学究型人才,则应在专业基础上,广泛涉猎政治哲学、道德伦理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学科知识,为的是更深刻理解制度成因以及未来的发展。”面对复杂繁多的知识内容,不少文科学子都感到无从下手,对此,肖唯楚有自己的一套方法。平时,他会对笔记进行归纳整理,建立属于自己的知识结构;此外,他还会利用身边资源,参考相关培训机构的资料,对法学专业内的专题、重要问题及其阐述进行整理;为了巩固所学之知识,他会准备一份重点知识清单,以便记忆。

课余之外,肖唯楚还是法学院辩论队的一员,能进行中、英文的辩论。他认为,加入辩论队也是锻炼文科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好方法。自大一加入辩论队至今,他获益良多,“逻辑思维能力是优秀法学院学生的必备技能。更重要的是,法律作为法学的研究对象,被用以规范纷繁复杂的社会实践,涉猎各种领域的辩论题目能给我更多的知识储备”。

以文韵驭播音,以态度定方向

新闻与传播学院13级播音生胡日哲,当年以末尾的专业成绩考入广州大学播音与主持艺术系。但经过努力,他获得我校第十二届主持人大赛季军,更是站在新闻与传播学院十周年院庆的舞台上,凭借节目《大时代小时代》,获得不少师生称赞。

胡日哲一直以非常积极的态度对待专业学习。播音班学生在大学前两年都要早起练声,而胡日哲在这两年里,因故没有参加练声的时间加起来不足一周。在平时的交谈说话中,他也非常注重自己的语音问题;有时在书上看到不会读的字,他会有意识地记下来,随后翻查字典,熟悉字音。这种抄录字词、翻查字典的习惯,很好地帮助胡日哲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同时,他建议,艺术生应多参加各类演出、比赛,从实践中锻炼自己,训练临场反应能力和语音组织能力。但胡日哲也提醒播音生们不可迷恋商业演出,“商演做多了之后,说话会有一个固定的腔调,渐渐地,自己的专业水平和层次就会降低”。

除了专业学习,播音生也应有其他学习方向。胡日哲说,播音班的学生大都多才且气质佳,可文化知识却难与其他学生相比,所以最好花时间修得一项“副业”,在充实、提升自己的同时,对专业学习也有帮助。他选择的“副业”,是在文学的世界中播种、收获。他有时会查阅各高校关于文学研究方向的书目,有时会去旁听人文学院的课程,“我已下定了考取文学类硕士研究生的决心”。

(文 / 陈颖莹 谭晓晴 方庭忻)

毕业选择篇

大学生毕业后,从校园迈入社会,面临着环境和社会角色的转变。转变的过程还需承受多方面的压力,那么从象牙塔内走出来的学生如何作出适合自己的选择?

创业——不悔的选择

2009年,刚步入大学,当其他学生还在为前路迷惘时。来自旅游学院09级的郑亮已早早规划好四年以后的方向——开一间属于自己的店。经过几番尝试,如今,他和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已拥有5家实体店。第6家分店正在筹备中。

谈起为何大学初始就想要创业时,郑亮表示:“我性格比较活泼,又带着一股‘冲劲’,比起固定的工作更喜欢创业,因为创业有更大的自由。”一开始,虽然他没被中意的“市场营销”专业录取,而是被调剂到“酒店管理”专业,但由于部分课程理论相通,譬如《经济学》、《管理学》,他还是认真学习了相关的理论知识。待真正创业后,他发现原来课本里很多理论可用于具体实践中,比如他在经营实体店时就可以利用《管理学》中的知识理论,合理配置资源,实现利益的最大化。

起初,郑亮并未找到创业的方向。在他看来,创业的方向极其重要,并不是哪个领域收益大就去涉足,而是要选择自身喜欢的领域,方能长久地坚持下去。一开始,他尝试过在路边摆摊卖公仔,但是因为路边流动性大,环境不够安稳等因素,他最终放弃了这个尝试。

大四时,他结识了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大家都想要一同创业。由于通讯工具换代速度十分快,加上大家都对电子设备特别感兴趣,他们便把眼光投向了通讯产品及其配件的销售环境。于是,他们一同凑钱,在新天地商场开了一间销售手机配件的小店。当时他们的很多客人都是附近大学的学生,郑亮说:“很感谢这些学生,因为我们和他们的年纪相仿,在了解到我们是自主创业时,他们都很支持我们。”其中对他们鼓舞最大的是一位师妹,在为其贴膜过程中,大家聊得很投机。得知郑亮是大四师兄后,师妹以“师兄”的称呼改掉之前老板的叫法,“在这之前,我一直觉得消费者和商家是对立的,而消费者很容易对商家产生抵触情绪,所以当我听到师妹叫我师兄,而不是世俗的‘老板’时,我很感动”。

目前郑亮和朋友们已经开了5家实体店,看似一帆风顺,但在初期他们也经历了一般创业者必经的困难。刚开第一家实体店时,他便遭到了家里人的反对。父母们都有“望子成龙”的期望。郑亮父母希望他能在大学里学有所成,毕业后找份收入稳定的工作。因此当他决定创业时,父母并不理解。后来,郑亮认真地和父母交谈过,并向父母展示创业成绩,父母才慢慢地接受了他的决定。最后,郑亮提到了他们团队的目标。虽然团队里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要想凝聚所有人的思想共同完成一件事需要经过磨合和努力,“还好,我们都有一个坚定的目标,就是要努力将我们的品牌形象做出来,让它响彻大学城”。

考研——深造的阶梯

在毕业后的众多选择之中,对于想继续深造的人,考研无疑是最佳的选择。虽然考研的竞争没有高考那么激烈,但是想要进入好的学府,事前准备可不少。

我校2014届地理科学学院毕业生李若诗,本科毕业后进入香港中文大学攻读硕士学位。她坦言,因准备较迟,备考全国统考的时间不足,所以选择申请国外或港澳的研究生。然而,这条路并不轻松。李若诗说:“申请不代表不用参加任何考试,国外和港澳的学校会要求一些考试成绩证明,申请者要根据自己的需求参加相应的考试,考试选择包括雅思、托福、GRE、LSAT等等。申请表也不简单,要多写些能加分的个人经历,这就要求本科时要多尝试不同的事情,丰富自己的经历。”

李若诗认为,在本科时做出的两个决定对读研有很大的帮助。第一件事是读二专,大二时,她报读了金融二专。二专课程占用平日时间多,课后巩固的任务也重,“最辛苦的时候是在期末考试前,”李若诗说,“两个专业都得复习,不得不熬夜,我甚至试过通宵复习”。修二专那段日子虽然很辛苦,她却受益匪浅:“其实很多学科都是交叉在一起的,多学一门专业可以拓宽自己的思维。”李若诗的毕业论文《广州市金融服务业空间布局和发展对策研究》,就是结合了本专业和二专的知识写出来的。正是因为她拥有金融方面的知识,有能力做地理经济研究,她才会被推荐到在港中文深圳研究院工作。除了储备知识,她还强调,二专的学习经历,令她很快就适应了研究生学习的压力。

李若诗的第二个重大决定便是出国当交换生。她说,在打算考研时,她曾考虑过是否出国读研,因此提前了解一下国外的学习氛围。李若诗回忆,在交换生的初期,她就因语言问题而碰壁,因此,她课后必须做大量的功课来跟上进度,这段苦日子也使她的英语突飞猛进,对她日后的托福考试带来了不少的帮助。此番留学经历,但也锻炼了李若诗独立生活的能力。她说:“正是在美国的日子让父母相信我是有独立生活能力的,因此后来我去香港读研,他们都很放心,也很支持我。”

关于研究生申请,李若诗给出以下的建议。第一,注意各校系统接受申请的开放时间,在时间段内提交资料;第二,如需要申请国外或港澳的研究生,或需通过像雅思、托福之类的考试。在广州这样的大城市考位很紧张,建议尽早报名,为申请预留时间;第三,自我介绍很看重科研经历和社会实践经历,比如参加学校举办的科研比赛、到世界500强的企业实习、参加志愿者活动等。

(文 / 胡 佩 张书艳)

非专业技能篇

如果学科专业是条河,那么专业以外就是海。多一技傍身,不仅能给你在漫漫航程中增添乐趣,还可能给你带来更多扬帆前进的机会。

学习多一门语言,意味着更多的可能

来自外国语学院10级英语专业的陈静雯,曾经到国外留学,学习多种语言,如英语、意大利语、法语等,拥有欧洲语言水平等级PLIDA证书和法国教育署法语联盟的500学时证明。她表示,对于英语专业出身的她,学习第二外语虽是出于专业需要,但自身对外语学习的兴趣亦是一大驱动力。她提到:“语言就是一扇门,可以带你走向意想不到的地方。学习多一门外语,不但能了解到不同的文化,拓宽知识面,还能通过发现不同语言之间的联系性,触发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学习多一门语言就意味着更多的可能性。”陈静雯因在本科时掌握了意大利语,所以获得了到意大利留学的机会。回国后不久,她便得到成为口语翻译的工作机会。

如今不少大学生都希望学习第二外语,对此,陈静雯给出了自己的看法。对个人而言,学习多一门外语就意味着多一项技能,有利于增强自我竞争力。但她认为学习第二外语需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如若为了学习第二外语而导致英语退步,则得不偿失,“在如今社会背景下,把英语学好、学精,比学习多一门外语可能更重要。”同时,陈静雯建议学习第二外语的同学需要“扣好第一颗扣子”,打好发音基础。不必多练习,但需要多听、多模仿。她强调,错误的练习,还不如不练习,模仿才是学好一门语言的根本途径。

老师建议:

1.在学习初期,选择一套核心学习课程书,跟书背诵词汇、学习简单语法,即可自学。若要快速入门则可以选择报课程。

2.找到几本权威并与时俱进的双解字典。如学习法语,则最好具备英法双语字典,而非中法双语字典。推荐使用电子词典,方便快捷。

3.尽量多看该门语言的电影或电视剧,多听该语言的音乐,边听边复述,锻炼语感。同时泛读大量泛读短篇文章,通过阅读理解来深入学习语法

4.学习到一定程度,可抛开学习课程书,通过接触更多地道的表达来巩固并获取新知识,如该语种的报纸杂志和文学作品。

学习乐器,贵在坚持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进入大学后,不少同学计划在课余时间掌握一门乐器,希望自己可以“能文善舞”。 正如来自土木工程学院14级学生梁型所说,“我认为在大学里必须掌握一门乐器,这样才能让自己的大学生活过得有意义。”初学时,梁型甚至连笛子也吹不响。但他刻苦练习,反复听创作者吹奏的录音,并查阅资料,技艺也因此进步了不少。去年,他受到南方医科大学顺德校区笛箫协会的邀请,登台独奏了一曲《画心》。

被问及学习乐器的耗时和对本专业有无帮助时,梁型表示:“只要自己平日管理学习和娱乐,便能节省出学习乐器的时间。我相信,掌握一门音乐技能起码能帮你在日常生活中释放压力。”同时,他建议要谨慎选择真正喜欢的乐器,以延续学习热情。

老师建议:

任教《乐理与视唱练耳》的祝晨光老师认为大学生学习音乐,为时不晚,“因为他们不是以音乐为专业,而是以音乐为乐趣。”对于没有音乐基础的同学,她建议,可一方面学习与音乐相关的理论知识,一方面多接触经典音乐作品以培养综合音乐素质。然而,最关键的是坚持。她由衷叮嘱同学们:“选择学习一门乐器,无论难易与否都要坚持,只有持久的学习与练习才能有进步。”此外,她希望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做音乐传播志愿者,建立乐器学习社团,以减轻学习乐器的经济负担。

(文 / 陈颖莹 梁焯贤)

(本版统筹:梁焯贤 助理编辑:陈宏花)

注:本文刊登于2015年9月30日第313期《广州大学报》。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条:【校园】大学生课后作业大起底
下一条:【专访抗战老兵】林玉(88岁):一生曲折为家国

广州大学版权所有  COPYRIGHT©1999-2016,   GUANGZHOU  UNIVERSITY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粤ICP备 0500885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