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玉,1927年出生,十岁时中国爆发抗日战争,十四岁在家乡山西兴县参军,在二十多年的行军生涯中曾辗转山西、沈阳、天津一路南下至广州。曾在山西兴县六区妇救会、晋绥党校青年队、四十四军卫生部等处工作,退伍后在广州市教育学院(广州大学前身)干训部担任副主任。如今88岁高龄的林玉育有两女一子,家中有六人曾服兵役。
林玉的家乡在山西兴县,家中有九个兄弟姐妹,老大不幸夭折之后,作为二姐的林玉就担负起了“老大”的责任。1941年,抗日战争的炮火烧到了华北平原上,这片贫瘠的土地上开始升起不绝的战争硝烟。无数的华夏子孙迎着炮火前进,誓将敌人赶出中原。
林玉在十四岁那年,遇到了改写她命运的一个人。当时的中国处在内忧外患的危急存亡之时,内有国民党严防死守,外有日本敌人虎视眈眈,山西做为华北的军事要地,被紧紧的管制起来。而在此期间,有一支抗日部队经过林玉的家乡,紧张的战事使很多身负重伤的士兵找不到可以让他们安置治疗的地方。军民一家亲,很多村民主动将伤员安置在自己家中休息、疗伤,躲避日本军队的围剿。在林玉家中,就住着三位受伤的抗战士兵,其中有一位就是这支军队的指导员。白天,日本人进村围剿的时候,林玉一家就将伤员送进深山中,到了晚间再将病号们接回家中修养。
与战士们朝夕相处二十多天之后,林玉和他们之间产生了深厚的感情。考虑到目前国难当头、民族危机的形势,林玉主动向指导员提出申请,希望能够加入抗战的队伍中。而指导员则认为当时只有十四岁的林玉年纪太小,家里人可能不会支持,没有同意林玉的请求。下了决心为革命贡献出自己青春的林玉并没有为此退缩,她打听到了部队开拔的时间,偷偷地从家中溜了出来,跟着大部队一路前进,而家里的亲人,却丝毫不知情。林玉这一走就是四年,在通信技术不发达的年代里,林玉在这四年中没有打听到家里一丝一毫的消息。
从入伍那天起,在医院工作的林玉见证了战场上的枪炮无情。当我们试图让林玉回忆起最惨烈的战役时,林玉表示已经想不起来了,“那时,许多同志断胳膊断腿,还有的同志连头都没有了”。
当时战争年代,物资匮乏,医院、医疗站所能提供的药品只有红药水和紫药水。最繁忙的时候,林玉的工作就是为战友们截肢,林玉说道:“那个时候,伤势只要稍微严重一点,药水不管用的话就只能截肢。因为不迅速地给伤员截肢,把坏掉的残肢切断,其他地方就会腐烂。截掉了他的坏肢,他剩下一只胳膊还可以上战场继续打仗”。
1941年到1943年,是抗日战争最困难的三年。日本进攻华北地区,后方国民党又严防死守,前方的八路军部队没有喘息的机会。战事紧急,得不到物资支援,抗日战士们几乎是饿着肚子打仗。迫于无奈的炊事班战友们将原本用来喂驴的黑豆磨成颗粒,用热水冲成糊状。每个同志拿着小水盅,女同志可以分到一杯,男同志可以分到一杯半。好在当时部队有着坚实的群众基础,老百姓们都主动地伸出援手,今天送一把米,明天送一把盐。依靠群众支持,林玉和其他的同志走过了最艰难的一段时期。
在林玉从军二十多年的生涯中,她曾在后方医院救助过负伤惨痛的军人;也曾在妇救会中说服无数老百姓加入或者提供物资帮助军队;甚至上过战场持枪直面鬼子……在这一过程里,一位又一位的战友离她远去。从开始的伤心难过,到绝望崩溃,再到最后的麻木,林玉在这其中所遭受的痛苦是常人难以理解的。
林玉回忆从军的往事时,向我们讲诉了一个故事。那是在某年日本人围剿共产党军队的时候,弹尽粮绝的日本军队将村子里人都聚在一起,逼问他们粮食的下落,老百姓们咬紧牙关,打死也不说出粮食的下落,只说我们吃的都是草皮树根。残暴的日本人将其中一位老奶奶逼到墙角,拿着枪逼问粮食的下落。就在这时,老奶奶的两个孙子突然大哭着冲出来抱紧奶奶的腿,被激怒的日本人猛地将刺刀插向其中的一个孩子,刺刀穿肠而过,生生穿透了孩子瘦弱的身躯。另一个孩子也难逃厄运,两个日本军人一人抓住了孩子的一条腿,生生将孩子撕开。林玉回忆到这里,手指不停地颤抖,眼神中流露出的除了悲伤,更多的是对那些黑暗日子的恐惧。
同样是十几二十岁花季的青春,林玉与身处太平盛世的我们不同,她经历的这些生离死别,使她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更加珍惜这平静的生活。
1945年,抗战军队与日军在太原展开火力交锋,林玉受命坚守后方。此后,她跟随大部队一路行军,五个月后到达东北;东北解放后,她又随军一路南下,解放全中国,最后到达广州。林玉和她的爱人相识于部队,成家后育有两女一儿。大女儿和女婿、儿子、孙子都曾经在湖南、陕西、广西、西藏等地当过兵。现在的林玉已经和山西老家联系甚少,逢年过节时家人的一通电话就能让老人开心很久。自从参军之后,老人只回过三次家,一次是1944年,弟弟多方打听姐姐的下落,最后在部队找到林玉;一次是在1950年;而最近的一次是在1984年,林玉离休之后的第一年。如今,林玉身边的朋友们大多失去了联系,随着年纪渐长,有些人身体欠佳,有些人则已不在人世。谈及此,这个一生辗转全国,为了解放事业奔波的老人,眼里泛起了泪花。
在今年的“9·3阅兵”中,老人看到了现代中国先进的军事武器,一改当初“小米加步枪”都算高级的窘迫情势。林玉清晰地记得习主席的话“铭记历史的目的是为了保卫和平”。当今的和平究竟让多少人以付出生命为代价,是多么的来之不易,或许没有人比林老这辈人更能感同身受。
采访结束后,林老坚持拄着拐杖将我们一行人送至电梯门口,在告别的时候,林老还很开心地向我们招手。随着电梯门的缓缓合上,大家都沉默了,像是有一股铺天盖地的悲伤涌进了狭小的电梯间。
这些老人用热血和生命,夹杂着背井离乡的孤独,为我们带来了安稳的生活。而如今,我们希望能够用更好的将来,给过去、给他们一个最好的交待。
(供稿:学生记者 袁 航 周佳琪 摄影:杨 雯 助理编辑:陈宏花)
注:本文刊登于2015年9月15日第311-312期《广州大学报》。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