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园动态 · 正文

校园动态

我校成功举办“粤港澳融合发展与湾区传播能力建设”研讨会
来源: 作者: 编辑:张芳 审核: 发布日期:2022/11/22

2022年11月18日,广州大学“粤港澳融合发展与湾区传播能力建设研讨会”顺利举行,来自中国社科院、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暨南大学等多所著名高校和研究机构的12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线上研讨,新闻与传播学院党委书记李雁、副院长张爱凤教授等60余名师生参加了研讨。本次研讨会由副院长邹军教授主持。

校党委书记、校长魏明海出席会议并致辞。他指出,把握好湾区融合发展与传播能力建设两者的关系,对于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有着积极意义。近年来,学校加快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持续完善优化“理厚工精、文优教特、交叉融合、创新发展”的学科专业布局,新闻与传播学院在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很大进步,学科整体实力显著增强,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

随后,各位专家围绕主题先后发言。中国社科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原所长、湖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尹韵公教授认为,粤港澳大湾区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经济实力,但复杂的社会环境为两岸三地的政治经济问题带来诸多挑战,因而在传媒研究方面具备较高的价值。在尊重中国基本国情的前提下,加州湾、东京湾等发达国家主要区域经济带可以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参考学习对象。他建议成立粤港澳大湾区传媒发展研究中心,将其作为中介平台,更好地开展相关研究。

中国社科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所长、中国社科院大学新闻传播学学院院长、中国传播学会会长胡正荣教授发表了《打造湾区全媒体平台,赋能湾区传播力影响力》的主题演讲。他结合二十大报告的相关内容和精神,认为全媒体渠道平台建设对湾区的融合发展起着基础设施的作用。要通过媒体融合,打造自主可控的全媒体平台,从而汇聚资源、深化服务、强化粘性、沉淀数据,赋能湾区传播力和影响力,最终实现湾区融合发展。

暨南大学党委书记林如鹏教授认为,粤港澳大湾区在传播湾区建设,讲好湾区故事两者形成合力方面还存在一些现实的问题。推动湾区融合发展,第一是要推动大湾区传播人才的培养力度,除了传统媒体,还要发动民间力量尤其是年轻人共同讲好湾区故事;第二是推动粤港澳三地传播人才良性互动,形成湾区合力,而不是相互消解。他对提升湾区传播能力提出了建议,如寻找共同议题,搭建交流平台,建立联动机制等。

北京电影学院党委副书记、副校长胡智锋教授从技术、媒介、文化三个层面讨论粤港澳融合发展。他认为,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媒介实现了智能化、深度化、融合化的深度扩展。在新的平台媒介下,不同媒介形式有着更大合作空间。基于岭南文化传统,粤港澳的文化应当有更多融合的空间。在融合发展背景下提高传播能力,要注重平台建设、队伍建设和品牌建设,尤其要注重媒体产品的打造。

湖南大学特聘教授、岳麓学者,中国传媒大学舆论研究所所长雷跃捷教授从总体国家安全观出发,讨论了国际传播问题。他详细梳理了总体国家安全观提出的背景、发展现状及国际反响,并就其实施提出了三点政策建议。他认为,总体国家安全观是新时代治国理政、参与全球治理的重要指导思想和战略指南,主流媒体的大众传播也是持续推进国家安全观的重要部分,因此应该全面加强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国际宣传,对外阐释清楚中国的国家安全观和安全理论,助力粤港澳大湾区的对外传播。

教育部高校戏剧与影视学类专业教指委主任委员、北京师范大学周星教授认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区域形象建设刚刚起步。首先,粤港澳大湾区的概念较为艰涩,其顶层设计和下层发展存在脱节。其次,粤港澳大湾区的品牌形象传播局限于本地,且并没有形成广阔区域的有效传播交流机制,无法达成内外信息通畅。他对湾区传播的“点”和“面”,以及如何“由内向外”,注重“请进来”和“走出去”进行了形象生动地阐述。

中央民族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特聘院长、华中科技大学张昆教授从习近平总书记二十大的政治报告谈起,溯源习近平总书记的国际传播理念,对其五个方面的内涵进行了较为详细地阐述。他认为,应建构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战略传播体系,确立大国宣传的理念,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旗舰性媒体。其次,要大力发展新型媒介,激活民间传播资源,协同政治外交。最后,要借力外国平台,向世界展示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

中国新闻史学会名誉会长、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陈昌凤教授从媒介的技术背景、媒介化的概念、媒介与社会的关系三个切入点讨论了媒介化对传播的重塑。在新技术变革的背景下,媒介从原来的“静态、独立”变革为“动态、连续”的过程,这一媒介化过程给传播带来了赋能的机会。在此基础上,媒介不再是“生产-分发-接受”的闭环,而是跨越空间的广阔的中介化过程。她还以智能算法和元宇宙为例,分析在当前媒介、人与社会融合的背景下如何提升传播力这一议题。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院长隋岩教授指出,湾区传播能力建设是以地区特色实现差异化竞争的命题。他从铁路娓娓道来,形象讲述了作为媒介的铁路带来的疆域传播。互联网虽然可以进行穿越时空的传播,但不能否认铁路的媒介性,只是互联网加速了原本的传播。广州作为千年商都,经济活跃,高端人流物流的聚集是湾区传播能力建设的天然优势。应该乘着政策的东风,把握好传播内容丰富的优势,打造强而优的湾区媒体,提升传播能力。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院长张涛甫教授以“分-合-分”概述了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历史。他认为,粤港澳大湾区不仅在地理层面上是一体化的,在文化层面上也同根同源,但是历史的原因和西方的介入使得湾区被人为分隔,在回归后依然存在不同层面的壁垒。他着重强调传播的力量,从平台、资源、能力、策略四个方面阐述了如何建立传播共同体的问题。

中国网络传播学会副会长、华中科技大学钟瑛教授从粤港澳大湾区目前在传播力建设上存在的问题着手,指出当前湾区传播存在历史文化元素挖掘不足,港澳青年文化认同度不高,媒体融合实践环境复杂三大问题。她认为粤港澳大湾区在人才资源、互联网科技、经济实力等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对提升粤港澳大湾区传播力提出了三点对策:突出地域特色,聚焦创新宣传;建立国际视野,讲好中国故事;加深文化认同,搭建共融平台。

广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田秋生教授从新中国成立前的香港进步报刊和新时期广东传媒的市场化改革两个方面对粤港地区媒体发展的历史进行了梳理。他指出,湾区有着历史塑造下独特的文化基因,有强大的经济实力支撑,有良好的技术与制度创新能力,这些都将为未来传播能力提升提供内在动力。

(供稿:新闻与传播学院)









上一条:第十四届全国部门法哲学研讨会成功召开
下一条:奋战在抗疫一线的“财务人”

广州大学版权所有  COPYRIGHT©1999-2016,   GUANGZHOU  UNIVERSITY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粤ICP备 0500885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