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园动态 · 正文

校园动态

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建生在我校开讲
来源: 作者: 编辑:杨柳 发布日期:2018/10/19

 

本网讯 10月18日下午,院士论坛之中国空间站光学与紫外天文巡天讲座在行政西后座二楼会议厅举行,讲座由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天体学家陈建生主讲。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200多名师生认真聆听了此次讲座。

 

 

讲座前,师生观看了一段有关陈建生学术成就以及人生历程的视频。陈建生院士从国际空间站出发,引出我国建立空间站的国际环境和历史渊源,并讲述了我国空间站在组建过程中面临的技术落后、经费短缺等重重挑战,诸如航天员出舱、生活物品的对接、大数据的传收等问题。

随后,陈建生院士就空间站实施方案包括分段计划、具体细节、后期管理等,待改善的地方作了总体的讲述。他提到早在1992年9月,中国政府决定实施载人航天工程并确定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第一、发射载人飞船,建成初步配套的试验性载人飞船工程,开展空间应用实验。第二、在载人飞船发射成功后,突破载人飞船和空间飞行器的交会对接技术,利用载人飞船技术改装空间实验室解决有一定规模的、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第三、建造载人空间站,解决有较大规模的、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

 

 

紧接着,陈建生从体型、模块、任务等方面分别讲解了构成空间站的核心舱和两个实验舱,以及天舟货运飞船和单独发射的光学舱。据他介绍,我国计划在光学舱里架设一套分辨率与哈勃望远镜相当但视角是其300多倍的巡天望远镜。他围绕“三个为什么”问题对国外天文巡天的历史回顾、巡天的任务、巡天的分类、国际同类天文项目的比较等方面作出了详细的解释,同时鼓励我校参与到21世纪力推的大规模巡天项目中去。

会议接近尾声,陈建生强调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大尺度天文学的发展,科学需求的推动和技术的发展使得大数据天文学和大尺度研究具有更多可能性。大面积、高量子效率、低噪声数字化探测器为大容量数据的存储、高速网络提供了便利,天文学发展前景一片光明。讲到此处,他不禁动情地表示:“中国天文发展的希望不在科学院,而是在团结起来的大学,你们这一代任重而道远。”

在最后的学生提问环节中,在场学生纷纷提出了自己在天体物理和空间站方面的一些疑惑,当即得到了陈建生院士热心详细的解答。

 

(新闻中心学生记者:易华建 郑金凤 张雪郁 王庆龙 黄嘉贤 刘宇欢  摄影:邱茜 周泳锜 陈洁莹  责任编辑:杨柳)

 


上一条:我校向美国卫斯理安学院新任校长就职庆典致贺信
下一条:我校第五届教工足球联赛落幕

广州大学版权所有  COPYRIGHT©1999-2016,   GUANGZHOU  UNIVERSITY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粤ICP备 0500885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