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来,我校紧紧抓住加快发展的机遇,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意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扎扎实实做好我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师德建设,进一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打造富有广州大学特色的校园文化精品,形成全方位的育人环境。
2006年3月31日,我校召开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专题会议。校党委书记陈万鹏要求全校教职员工切实担负起“三育人”光荣职责,形成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格局。
在近几年的探索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努力做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积极推进 “四项工程”:
一是推进“灵魂工程”。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二是推进“修身工程”。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认真学习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广泛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引导大学生自觉遵守基本道德规范。三是推进“成长工程”。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全面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四是推进“阳光工程”。切实做好贫困生助学工作不断完善。
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坚持创新。如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和改革,启动实施了领导干部联系班级和专任教师值班制度。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主渠道作用,成立广州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深入推进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的工作。2007年,我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成功入选全省思想政治理论课优质课程,刘树谦、刘雪松双双入选全国“精彩一课”。

启动领导干部联系学生班级制度
2008年9月,我校正式实施领导干部联系学生班级制度和专任教师值班工作制度。有效地缓解了整体搬入大学城后存在的“教师走教”与“学生住学”的矛盾,这是学校干部教师“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重大举措。这两项新制度,在师生之间搭建起了课堂以外互相交流的平台,受到学生们广泛好评。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关键是进一步提高教师队伍的思想道德素质。2005年教师节,我校启动以“崇教厚德,为人师表”为主题的师德建设教育活动。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辛勤耕耘、默默奉献,努力践行人民教师的优良品德,以爱岗敬业的精神潜心教学、潜心科研、潜心管理,取得突出业绩,赢得了学生的尊重和社会的认可。在2008年抗震救灾中,周福霖院士不辞劳苦,不顾艰危,两次深入灾区考察调研,并受市政府委托向国家有关部门提出抗震救灾重大建议,被中共广东省委授予抗震救灾优秀共产党员光荣称号。2008年教师节,市委书记朱小丹称赞周院士是教师的楷模和科教领域的一面旗帜,
在扎实推进思想政治工作机制下,我校进一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打造富有广州大学特色、为广大青年学生所喜闻乐见的校园文化活动。近年来,我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坚持以大学精神文化建设为核心,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认真制定规划,积极分步实施,取得了非常好的成效,并出现了很多的亮点和精品。比如 “挑战杯”科技作品竞赛、“博学讲坛”、辩论赛、文化艺术节、歌咏比赛等等,都搞得有声有色,深受学生喜欢;我们在教学区设置的雕塑群和名人名言牌,在美化校园环境的同时,增强了新校园的人文气息,起到了潜移默化的教育引导作用。
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
在文化素质教育方面,我校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以高水平的科学文化学术讲座为重要载体,以各种形式的文化艺术活动为媒介,以课外科技竞赛活动为补充,大力拓宽提高学生文化素质的渠道。
即将完工的学生文化广场
作为育人的场所,我校还进一步完善人文景观的建设,积极推进校园文化环境建设。抓紧启动学生文化广场、图书馆区域核心景观区等项目的建设工作,提出2009年底前落实“积极推进校园文化环境建设,抓紧完成学生文化广场、文化桥、图书馆区域核心景观区等项目的建设工作”。去年11月学生文化广场施工,目前工程已完成过半 预计今年4月底完工。
正是在学校的高度重视下,我校校园文化建设跃上新台阶。2003年以来取得了丰硕的课外科技文化活动成果,在校学生获得了数量可观的各类奖项,主要包括学术科技奖、文化艺术奖和社会实践与共青团工作成就奖。
(供稿:新闻中心记者 林雪漫 编辑:高良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