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月,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审议通过,我校被批准增列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应用数学和防灾减灾与防护工程被授予博士学位授权点,我校硕士学位授权点从9个增至44个。至此,我校形成了从学士、硕士到博士的完整的学位教育体系,而申博成功也表明我校整体科研实力达到新的水平。

近几年来,我校坚持以教学带动科研、以科研促进教学、以学科建设提升科研水平,按照“内抓质量、外抓渠道、纵横并进、点面结合”的原则和“抓重点、抓亮点、带动全面”的策略,发挥“指导站”与“加油站”作用,加快推进科研立项,加大项目管理力度,促进成果的产出和转化应用,不断提高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在科研和学科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实现了我校科研与学科建设工作跨越式发展。
首先,我校科研立项成绩显著,重点项目、团队项目取得突破,科研经费大幅度提升,科研成果明显增加,水平不断提高。七年来,全校共获得科研项目2353项,其中承担“973”项目、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等国家级课题89项,省部级课题268项,其他项目499项,合计获得外来研究经费达3.3亿元以上;共获得各级各类科研成果奖128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省级科研成果一等奖3项。
其次,我校抓住契机,实现了重点学科建设的两次跨越。第一次是在2003年,我校合并正处于磨合时期,但是我们还是不失时机地组织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学科、应用数学学科和凝聚态物理学科3个学科被确定为广东省重点扶持学科,实现了省重点扶持学科零的突破。第二次是在2006年,我校防灾减灾工程与防护工程、天体物理2个学科被评为省级重点学科,实现了省重点学科零的突破;应用数学、凝聚态物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市政工程、供热、供燃气、通风与空调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化学工艺、植物学等9个学科被评为省重点扶持学科,所拥有重点扶持学科位居省高校前列,其中,文科实现了省重点扶持学科零的突破。
同时,我校还实现了省级重点实验室和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的突破。目前,我校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即省部共建广东省减震控制与结构安全实验室;拥有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即结构安全与地震工程实验室;省级实验室2个,分别是地震工程与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和信息安全(密码学)研究与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市级重点培育实验室5个,分别为公用市政工程实验室、环境污染控制与同位素应用实验室、建筑节能实验室、氢能与绿色催化实验室和植物抗逆基因功能研究实验室。
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建设方面和承办大型国际学术会议等方面,我校也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七年来,我校建立了7个省市级人文社科研究基地,还承办50多个国际、国内学术会议,举办1800多场学术讲座,派出近2000人次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和合作研究。
此外,我校推进“服务荣校”战略,积极推进产学研结合,校区(市)合作逐步展开,服务地方经济设社会发展的能力的得到提高。近几年来,学校科研工作密切关注社会经济重大需求与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紧扣服务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主题,创造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得到了社会的肯定。如围绕公共安全与应急救灾方面,我校承担了广州体育馆、广州新电视塔的抗震检测实验,为保证质量安全,预防公共安全事件的发生提供的数据等。
(供稿:新闻中心记者肖湘 编辑:高良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