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广大

当前位置: 首页 · 头条广大 · 正文

头条广大

【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弘扬“四最”劳动精神 培养全面发展新人
来源: 作者: 编辑:杨春荣 发布日期:2018/11/07

编者按: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9月10日至11日,党中央在北京召开全国教育大会,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站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高度,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教育工作作出了重大部署,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了根本遵循。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在我校师生中引起了热烈反响,师生们深受鼓舞、倍感振奋,纷纷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就如何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撰写心得体会。

 

 

弘扬“四最”劳动精神  培养全面发展新人

李育球

 

2018年9月10日,全国教育大会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作重要讲话。讲话中明确指出:“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劳动精神与劳动教育提到非常重要突出的位置为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劳动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

一、什么是“四最”劳动精神?

“四最”劳动精神,即习总书记明确提出的“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简称,它是马克思主义劳动精神的中国表达,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新时代劳动精神的集中体现。四最”劳动精神,精简凝练、内涵丰富,浓缩了马克思主义劳动本质观、劳动价值观、劳动社会观与劳动实践观。 

二、如何理解“四最”劳动精神?

理解“四最劳动精神,我们需要从马克思主义劳动观视角追问,劳动何以最崇高、最伟大?劳动何以最光荣、最美丽?

劳动崇高源自劳动本质。马克思主义劳动本质观认为:劳动本质上是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显现。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认为“劳动是人在外化范围之内的或者作为外化的人的自为的生成。”习总书记也明确指出“劳动是人类的本质活动”。可见,劳动是人的本质力量彰显,是人之为人的重要特征。从某种意义上说,劳动成就了人,没有劳动,也就没有人。故,劳动最崇高。

劳动伟大源自劳动价值。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观认为:劳动价值具有四重基本内涵,即劳动的人学价值、社会价值、历史价值与生态价值。劳动成就了人,它把人从自然中高贵地立了起来,它丰富了高贵的人性,它创造了伟大的文明;劳动推进社会发展,它把茹毛饮血的原始社会推至丰裕文明的现代社会;劳动开创历史,它一边书写人类历史,一边开创美好未来;劳动美化自然,它赋予自然一种人文之美,本真的劳动应促进天人合一、促进自然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劳动光荣与劳动美丽源自劳动社会性与劳动实践性。马克思主义劳动社会观与实践观认为:劳动因其为社会创造价值而光荣;因其诚实创造、辛勤奋斗而美丽。劳动不是一个人原子式的劳作,也不是一个人占有式的独享,而是个体与社会的双赢,它既为劳动者创造财富,也为社会创造价值;劳动不是身心的分离,也不是苟活的工具,而应是身心合一,创造性的实践。劳动没有贵贱之分,只有分工之别,本质上都是人自身力量的显现,都是对社会做贡献,都是自我人生价值的实现。习总书记指出“人类是劳动创造的,社会是劳动创造的。劳动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任何一份职业都很光荣。”诚实劳动是劳动社会性与实践性的基本要求,习总书记指出“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人世间的美好梦想,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实现;发展中的各种难题,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破解;生命里的一切辉煌,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铸就。”只有诚实劳动,才能实现劳动者的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才能赢得尊重,收获美丽。

三、新时代劳动教育,如何弘扬“四最”劳动精神?

首先,提高对劳动教育的理性认识,以推进德智体美劳协同发展。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劳动以外的教育和没有劳动的教育是不存在也不可能存在的。”可见,劳动教育在教育中举足轻重的地位。新时代教育离不开劳动教育。劳动教育对时代新人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作为身心合一的社会性主体实践,劳动是德之发展沃土智之发展温床体之发展双翼美之发展双眸。劳动教育应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有机地统一于新时代的立德树人的伟业中。

其次,在劳动教育中增进劳动情感,以提高劳动内驱力。只有深厚的劳动情感,才能为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提供强大的内驱力;只有增进劳动情感,才能让劳动精神在学生灵魂深处生根发芽、茁壮成长。培养时代新人,要注重四个层次的劳动情感培养:个人性劳动情感、社会性劳动情感、民族性劳动情感与人类性劳动情感。个人性劳动情感建立在劳动的个人价值基础上,要让学生切身体验到劳动带来的收获与喜悦。社会性劳动情感建立在劳动的社会价值基础上,要让学生体悟到劳动不仅能致富自己、成功自己,而且能造福社会、造福人民。民族性劳动情感,以优良的民族劳动传统精神为支点,建构劳动的民族身份认同,要让学生自觉到以生在勤劳的中华民族而自豪,以弘扬民族劳动精神为己任。人类性劳动情感则建立在对人的劳动本质的反思性认识基础上,要让学生觉悟到一种生而为人,生而劳动的普遍性情感。具体而言,新时代劳动教育需要以个人性劳动情感为起点,以社会性劳动情感为基点,以民族性劳动情感为底蕴,以人类性劳动情感为指向,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地融进劳动教育中,为社会主义新时代培养大批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四种劳动情感增强了,辛勤劳动、诚实劳动与创造性劳动就具有了深厚的情感之基、强劲的动力之础。

,在劳动教育中提升劳动能力,以促进创造性劳动。创造性最能体现劳动能力水平。习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是勤于劳动、善于创造的民族。正是因为劳动创造,我们拥有了历史的辉煌;也正是因为劳动创造,我们拥有了今天的成就。”劳动能力不是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机械活动能力,也不是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不劳而获能力,而应指向有价值的创造能力。只有具备创造能力,长大后才能从事创造性劳动。创新型国家建设、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仅需要大批劳动者,而且需要大批创新型劳动者。因此,在劳动教育中要注重以创造力为取向的劳动能力培养。     

                                      

(作者系广州大学教育学院教师

 


上一条:我校召开国家级科研项目申报总结暨动员会
下一条:深圳大学调研团来校调研

广州大学版权所有  COPYRIGHT©1999-2016,   GUANGZHOU  UNIVERSITY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粤ICP备 0500885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