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风采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友风采 · 正文

校友风采

【创业团队系列报道】“哪有”学生创业团队:
来源:新闻中心 作者:方庭忻 郭颖晞 编辑: 审核: 发布日期:2016/06/02

编者按 近年来,党的十八大对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作出重要部署。为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我校大力整合地方政府、企业、学校以及社会资源,精心打造“创业生态系统”为创新创业人才护航,并取得阶段性的成果。从本期起将推出创业团队系列报道,展现我校学生追梦过程,敬请关注!

2014年,我校应届毕业生郑中信、谭汉亮、朱伟文、曾小凤、冯志亮等聚集在一起,成立“哪有”团队,创立了广州希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并开发了校园服务平台——“哪有”微信公众号,为学生提供教务查询、实时公交等服务。如今,“哪有”公众号已覆盖大学城五所高校。据悉,广州希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于2015年暑期获得了百万级天使轮融资,现在各项业务事项处于扩展当中。

因兴趣不断尝试

2012年,即将升入大三的朱伟文、谭汉亮和郑中信因为对互联网有着浓厚的兴趣而聚在一起,并在宿舍创建出第一个尝试性产品——“找到”网。虽然这个“找到”网最终因关注度低、竞争力不足等原因而被放弃,但它却是广州希途信息有限公司的形象代表产品——“哪有”微信公众号的前身。朱伟文说:“其实我们一开始只是想找些事情做,无意间看到互联网所带来的商机,便开始了尝试。”

在创业这条艰苦的道路上,“哪有”团队不断发展、壮大。成员们通过打工兼职、筹借等方式,自筹了万元资金,创建了现在的广州希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从创立公司伊始,他们便明确地把目光放在了高校,“因为比起社会,我们对校园、对学生群体是最熟悉的”。2014年4月18日,“哪有”公众号上线,为学生提供教务查询、实时公交、校园活动介绍等服务。

2015年5月,“哪有”团队重返学校进入创业研究院创办的创业精英班学习,成为了精英班的首期学员。首期创业精英班共吸纳了14个青年创业团队。“哪有”团队在其中不仅可以接受专业的工商理论知识教育,聆听许多出色的企业家传授经验,更能了解当前的社会形势。不过,“哪有”团队成员曾小凤强调,现今大学生,尤其是有创业意向的大学生必须要有这样的意识:如果你不能把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在实际中应用的话,一切都是徒劳的。大学生千万不能怀有自以为是的优越感,而应该踏实工作。

除了理论方面的收获外,“哪有”团队在创业班中还认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并获得了团队的第一笔天使轮融资。“获得投资以后,我们从北亭村的出租屋搬迁到广东工业大学国家数字电路基地进行办公,使工作变得更专业、更规模化。”朱伟文说道。

遇困境不断探索

广州希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一年多来,除了经营“哪有”微信公众号,还会根据企业或客户的需求设计一些互联网产品。而作为主打产品,“哪有”公众号现已具备了诸如查成绩、实时公交等多种功能,影响范围覆盖了包含广州大学在内的五所大学城高校。朱伟文坦言:“其实‘哪有’并不能称得上是成功的,我们也曾经考虑过放弃。”诚然,创业并非易事。

所有得以展翅的蝴蝶,都必经一段破蛹的煎熬。在公司运营了一年以后,团队发现公司在人力开销和场地成本等方面开始出现资金流转困难的问题。技术人员薪金的不理想,更使公司面临着人才流失的危机。好在之前一笔商讨已久的投资顺利谈成,公司才得以顺利度过难关。与此同时,为了避免同样的危机再次出现,公司开始承接其他企业或客户的互联网产品项目,如开发学校图书馆的“新生入学教育平台”网站等,以此支撑公司的各项支出。

现在,团队成员又面临另一困境——公司能否从天使轮融资顺利地过渡到A轮融资。“如果没有更好的盈利模式,也许同学们下一年就再也见不到‘哪有’了,”朱伟文如是说,“我们就像导演了一部电影,观众看起来觉得很精彩,但算下来票房却亏损不少,这直接影响了投资人的投资意愿。”另外,纳税对他们这种小型企业而言也是一个不小的负担。与拥有更优越资源条件的大型企业相比,小型企业的竞争力弱,盈利空间也相对更小。

“哪有”公众号是团队成员的梦想所在,但同时也满载着外界的期待。团队成员的家人们常常会询问起公司的盈利情况,这使他们必须面对来自家庭方面的压力。但成员们会把公众号的每一条推送,当做对家人的一个交代,“这至少向他们说明了,我们有在努力工作,所做的事情也是有价值的”。

实践中不断积累

在创业精英班学习了一年后,广州希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在14个创业团队中脱颖而出,获得了百万级天使轮融资。在往后的发展中,他们将会逐渐扩大服务范围,开发更多服务学生的功能,为“哪有”公众号添砖加瓦。当提到公司未来的发展目标时,朱伟文稍显兴奋:“我们的最大目标,就是将‘哪有’公众号的规模扩大十倍,争取覆盖全国五十所高校。目前公众号的完善程度只达到了我们理想中的10%,但我们相信当公司运作规模化之后,每覆盖一所新高校所需的成本就会降低,盈利会相对增加,公司的整体状况会得到改善。”

今年,虽然“哪有”团队并没有迎来新的融资,但“哪有”公众号却获得了更多学生和社会人士的关注和支持,吸引了更多的广告商,“16年的业务发展更加广了,相比15年也更加成熟”。“哪有”团队的行政助理林嘉丽表示,能获得这些突破,主要是他们吸取了两点经验:一是推送文章选题更贴近学生生活,“哪有”公众号最近的几条推送,如《今年广州大学暑假放到9月5日》和《广州大学六大悬疑之谜(二)》等,都深受同学喜爱;二是对商务合作有所选择,主要选择与大学生生活相关的广告内容。“15年刚起步,盈利相对还是较困难的。但积累了经验和人脉,今后会有更多的客户找我们合作,”林嘉丽补充道。

此外,为了保证公司盈利,“哪有”团队开始多元化发展业务,如新媒体运营方面的广告投放、软文写作业务,教育软件制作业务以及淘宝业务等等。最近他们还申报了广州市的创新科技等相关项目,希望能成功申请财政资助。

平时,团队成员要应对繁多的业务,不可能没有分歧,甚至每天都会为了工作的事情吵得“不可开交”。“我们有时会对同一件事抱有不同观点,如果我们觉得对方的想法存在问题,那我们就一定会直接指出来”,团队成员曾小凤说,“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公司未来的发展,在工作方面,我们不能顾及情面”。由于工作上的分歧在所难免,所以公司每一件事务有且只有一个明确的最终负责人,负责人要决定最终方案并担负主要责任。

从当初的“找到”网到现在的“哪有”公众号,“哪有”团队仍在朝着最初的梦想前进,不断地探索。同样,团队成员也建议心怀创业梦想的大学生们,在校期间一定要多多尝试,把握机会。“创业绝对没有你在学校宿舍中想的那么简单,当你决定行动时,就要承担起一个社会人的责任”。

(供稿:学生记者 方庭忻 郭颖晞 助理编辑:黄 颖)

注:本文刊登于2016年6月1日第330期《广州大学报》。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条:【创业团队系列报道】鲜果宴学生创业团队:
下一条:【寻访校友足迹】地产精英的学子情怀:壮而飞兮,回馈母校

广州大学版权所有  COPYRIGHT©1999-2016,   GUANGZHOU  UNIVERSITY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粤ICP备 0500885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