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大学教育学院心理学教授,中共党员,硕士生导师,广州市未成年人心理咨询与援助中心主任。1993年获“曾宪梓全国高等院校优秀教师奖”,1996年和2007年获“广州市优秀教师奖”,1997年获广东省“南粤教书育人优秀教师奖”。
厚于德 深感责任
2010年9月,“广州市未成年人心理咨询与援助中心”挂牌成立。不同于一般的心理咨询机构,这一机构最大的特色是心理治疗方法专业化、科学化。而带领工作人员建立起“心理咨询精细化、救助体系网络化”心理援助工作模式的人就是应湘。
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或多或少会出现迷茫和困惑,然而目前却并没有专门针对这一年龄层,倾听他们的心声,愿意无偿解决其问题的机构和组织。再加上,随着青少年的犯罪率逐年提高,心理疏导对于其中大部分的冲动型犯罪行为能起到抑制作用。应湘深感自己作为心理学专家的社会责任,面对青少年这一成长中的社会群体,她和她的团队都认为应该用自身的专业知识服务社会,而此时,这个面向广州市所有未成年人的公益性心理咨询和救助机构的建立,显得十分及时。
敏于行 锐意创新
为避免机构服务出现不专业、无系统、针对性不强、时效性不够的问题,作为负责人的应湘大胆发挥先行先试、不尚空谈、务实敢闯的精神,先是跟团队一起建立新型的未成年人心理援助工作模式,这是一种有别于其他的咨询机构,以分类型分年龄段的心理治疗方法,在中小学、市中心进行设点治疗。此外,她还特别邀请了广州大学、暨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东省人民医院的心理学专家教授组建专家委员会,进行严格的督导,保证机构的专业性。
就一些未成年人出现的上网成瘾、厌学逃学、离家出走、偷窃犯罪等行为,应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针对厌学而设立的“学习行为训练与辅导”,以及针对叛逆期出现的问题而设立的亲子活动。她认为青少年的很多问题都跟亲子关系有很大的联系,很多家长在亲子关系上的疏忽或者过分焦虑,让青少年对家长有错误的认识,并且产生反叛意识,会产生诸如逃学,沉迷网络等不良行为,所以机构中很多调节和辅导都从亲子关系入手,通过角色互换、亲子游戏等活动,很多求助的家长和孩子亲子关系得到改善,甚至家长和孩子在当场泪流满面,很多因亲子关系处理不当而引起的心理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该机构荣获“创文”集体二等功,为全市250多万中小学生及其家长提供了更专业、更完善、更系统的心理服务平台,在2011年-2012年的服务质量反馈调查中满意率显示100%,而她个人也荣获“创文”个人三等功。面对众多成就,应湘认为,这是中心上上下下所有人的贡献,是属于集体的荣誉,并非自己单独完成。应该感谢机构里面的每一位工作人员。应湘表示,这样一种公益机构的设立,对青少年和家长来说,能提升他们的幸福感,有政府在努力为人民想方设法地解决问题,对广州市民而言,也增强了归属感。
除了在机构里致力于解决广大青少年的心理问题,在学校,应湘坚持以德育人,寓德于教,也关注青年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注重学生的心理成长,努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帮助学生解决发展中的困惑,被评为首届“广州大学最受学生欢迎的老师”。
不管是在学校办公室,在课堂上,或者在咨询中心的办公室中,都有着应湘忙碌的身影。她,一个创先争优,争当“五带头”的优秀党员,一个在学校教书育人的心理学老师,一个奔走于社会上青少年心理学问题领域的专家,正以一份厚于德、诚于信、敏于行的广东精神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迎接十八大的胜利召开。
(供稿:学生记者 徐一 编辑:林雪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