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风采

当前位置: 首页 · 名师风采 · 正文

名师风采

杨木壮:把实践带进课堂,与学生成为朋友
来源: 作者: 编辑: 审核: 发布日期:2013/11/29

从2005年被聘为我校地理科学学院教授至今,杨木壮已在广大授课8年。在广东省科学院工作的经验,让他练就了一身独特的教学本领――把实践带进课堂,与学生成为朋友。从一名科研工作者转变为教育工作者,杨木壮与记者分享了他在教学路上的点滴。

身临其境 实践教学

部分学生认为,地理枯燥乏味,也不是热门专业,因此提不起学习兴趣。许多曾抱有以上想法的学生,在毕业后却爱上了地理,并投身地理工作。杨木壮认为,只要学生肯认真学,用心发掘地理学科的有趣之处,必定会有所收获。

有人说:“一名出色的政治家,首先要做一名出色的地理学者”,杨木壮对此十分认同。一位出色的政治家必须具备广泛的知识面与综合思维能力,而地理学正是这样一门“文理”双全的学科,不仅带给学生理科的空间概念,也为学生提供接触人文知识的平台。

地理学存在不少理论性强且难以理解的内容,如何化难为易,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吸收,杨木壮有着一套独特的教学方法。概括来说,就是两大法宝。第一大法宝是将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利用科研经验进行教学,用简单的事例来阐述理论,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在讲到河流的演变时,杨木壮就运用了小谷围岛的例子:“小谷围岛为何叫‘岛’而不叫‘洲’?岛的形成是从陆地开始,随后河流环绕而过,所以地层比较古老,地基条件较好。而洲是先从河流开始发育,再经河流堆积而成小块陆地,因而地基不够稳固,这也是大学城选址小谷围岛,并且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建成使用的重要原因之一。”通过这种生动的例子,学生在了解大学城的同时,也记住了理论知识。

杨木壮的第二大法宝便是带学生去实地考察。2011届本科毕业生陈智毅回忆起与老师在肇庆鼎湖山的实习经历,“老师随身带了锤子,经过特殊地质地貌时,他会下车敲下一小块岩石,再结合书本知识详细和我们分析。”这种教学方式,让他至今印象深刻。除此之外,杨木壮每年都会带学生去参加学术活动或者大型的学术会议,前不久他就带着研究生到珠海考察海岛。

通过这两大法宝,杨木壮化枯燥为神奇,提高了地理学科的趣味性,让课堂教学“活”了起来。

教学相长 别样“双赢”

“我喜欢以亦师亦友的关系和学生相处,和他们打成一片。学生从我身上汲取知识,我从学生那里了解新鲜事物,这是一个双赢的过程。”他认为跟学生沟通互动,才能够真正实现教学相长。

面临就业的那段时间是陈智毅最迷茫的时期,他表示:“那时候,杨老师就像是我的指路明灯,他会详尽的帮我们分析职业的定位与特点,甚至帮我们联系工作单位。”在陈智毅眼中,杨木壮不会用教条主义去束缚学生,他支持学生去尝试自己想做的事情,以一个朋友的形式,去引导和关心学生。

“和蔼中带着幽默,做事有条理”,2011级研究生简梓红是这样形容杨木壮的。身兼教师、副院长、政协委员多职的杨木壮工作繁忙,但不会因此急躁,反而享受着这种充实的生活。他笑言自己“像乌龟一样”慢慢地向前走,以工作为中心也重视身体健康,在工作中穿插一些放松心情的事。相比待在实验室,杨木壮更喜欢和学生一起参加学术研讨活动,或者和学生一起去打乒乓球,通过这些活动,使生活和工作得到平衡。

“静心、踏实、进取、创新”,这是杨木壮对学生的八字寄语。他希望在教会学生专业知识的同时,教会学生沉淀内心,戒浮戒躁。杨木壮认为,与时俱进很重要,自己也需要跟上时代的步伐。通过与学生的交流,他接触到更多新鲜事物,不断汲取新知识。正是因为和学生的相处,杨木壮始终保持一颗年轻的心。

作为一名教师,杨木壮始终秉持着默默耕耘,踏实工作的信念。在把自身知识传授给学生的同时,关爱学生的发展;在坚持科研的同时,增强社会服务的能力,努力为教育工作添砖加瓦。

(供稿:李虹霏 容嘉丽)


上一条:马达:教书更要育人
下一条:高崇志:教不拘于形,研不拘于时

广州大学版权所有  COPYRIGHT©1999-2016,   GUANGZHOU  UNIVERSITY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粤ICP备 0500885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