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顾四周,你是否察觉到身边越来越多的朋友成为“穷游”一族?关于“穷游”的书、微博或朋友圈早已将大学生淹没,并且受到了许多大学生的热捧与向往。可是在跟随“穷游”风的同时,蹭吃、蹭喝、蹭车、蹭住开始成为许多大学生向往的经历、炫耀的资本。当前,“穷游”在逐渐变质,而该如何看待“穷游”,值得我们思考。
近些年,“穷游”一直风靡大学校园。在我们身边,不少朋友加入到“穷游”的行列,成为“穷游”的追捧者。很多年轻人最初喜欢上“穷游”时,也许对它并不了解,只觉得它很新颖。随着国内日渐兴起的“穷游热”,“穷游”的相关书籍开始畅销,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有关“穷游”的微博、文章。在图文的大肆渲染之下,很多人都“被穷游”了,盲目地追捧,却并不知道它背后隐藏的事物。
骑行上路
“穷游”在大学成风,而“穷游”的意义正在被人误解,并慢慢变质。“穷游”二字,在大多数人看来,就是“花最少的钱,看更广阔的世界”。这也是“穷游”在大学生群体盛行的原因:省钱。可是更多人将“省钱”二字不断放大,以“省”为旅行炫耀的资本,而忘了最初为什么出发。没错,“穷游”的首要含义是“省”,可是并不是极端地要以自身安全为交换,该花的花、该省的省,理性的“穷”才能换来真正的“游”,因为“穷游”最终目的还是为了纯粹地看更广阔的世界,让内心多一份感触、多一份弥足珍贵的回忆。
余光中先生在《何以解忧》里曾说:“旅行的前夕,会逐渐预感出发的兴奋,现有的烦恼似乎较易忍受。刚回家的几天, 抚弄着带回来的纪念品像抚弄战利品,翻阅着冲洗出来的照片像检阅得意的战迹,血液里似乎还流着旅途的动感。回忆起来,连钱包遭窃或是误掉班机都成了趣事。所以旅行的前后都受到相当愉快的波动,几乎说得上是精神上的换血。”
许多人误解了“穷游”,是因为他们把作为旅游方式的“穷”放大了许多,而忘记了“游”到底是为了什么。
“穷游”,表面上看起来是那么的美好,用很少的钱走过许多的地方,如猫力、谷岳、连美恩……可是,当它脱掉华丽的外衣之后,除了那些唯美的照片、文艺的文字,它的背后都有些什么呢?
“我只担心一件事情,就是死前还没把这个世界看完”,猫力的这句话曾打动无数的人,许多人追随着她的文字,认为“穷游”就应该如此美好。2012年猫力大学毕业后,她与男友开始了漫漫旅途,一路上邂逅了形形色色的人和事。她在“穷游”网上发表游记,后又出《猫力乱步》一书,记载了她“穷游”的一点一滴。很多人因她发的唯美的照片和文字对“穷游”产生了无限遐想,然而这只是一个美丽的泡沫。今年9月,摄影师咖小西在微博上发帖维权,他称《猫力乱步》一书中的部分照片乃出自他之手,猫力也并非穷游,而是受到商家赞助。事件一经曝光,让无数追捧“穷游”的人惊呼被骗。当初那句“我是Molly,自由就是,路再长,都长不过我35码半的脚步!”,如今听起来竟如此讽刺。
猫力用文艺的笔、唯美的图将向往“穷游”的年轻人拖入了追捧的坑中,她与摄影师咖小西的“照片版权”风波,是否能让盲目热衷于“穷游”的你们对它有所怀疑?除此之外,“穷游”途上蹭吃、蹭喝、蹭车、蹭住的做法,有着一定的风险。试问,“穷游”真的安全吗?
我校体育学院12级的邓同学是一个向往自由的人,去年1月,对丽江的商业化感到失望的他,决定向绵延冗立的梅里雪山进发。于是他从德钦县的飞来寺出发,并在那里认识了可以结伴同行的人——华南理工大学的姚同学。他们徒步5小时,走了18公里路,最终到达香格里拉。第二天,他们开启了一段凶险登山之旅,向着海拔3800米的冰湖勇敢地前行。徒步700米山路,邓同学身上的装备却仅仅是一壶水、一张饼以及一支登山杖。雪山的路并不那么好走,一条仅宽60厘米、紧挨着峭壁的冰路是邓同学的唯一选择,“三次,三次都差点死了,冰路几乎没办法走,只能靠登山杖插在路边,救了自己的命”。天有不测风云,下午四点钟时的天降大雪造成了两次雪崩,“声音大得比飞机起飞还夸张”,邓同学回忆说。大自然的灾害让他们决定返程,不料他们却意外迷路,迷失在一个巨大的地下森林。兜兜转转三个小时,他们才脱离困境,找到了附近一家青年旅馆安身。三次面临死亡的威胁,邓同学这才意识到了“穷游”的危险性,他由衷地感叹:“活着真好!真的,活着真好!”
同样是发生在去年的事情,来自成都理工大学的大三女生小薛酷爱穷游,一年内花费不到一万元便走遍30多个城市。当她像往常一样打算从成都一路搭乘顺风车到西安,却险些遭遇不幸。在剑门关服务区,她拦到了一辆小轿车。当她表明目的,车上两名中年男子爽快地答应她的请求,随后还有一个年轻男子作为他们的同伴也上了车。三名男子一路沉默不语,车速也保持在100码以上。不久正好有民警示意停车例行检查,小薛这才看到车内藏有一把黑色手枪、3发子弹、不同类型的毒品以及吸毒工具若干。原来这三名男子都是“瘾君子”,并且其中一人还有犯罪前科。在民警的帮助下,小薛才脱离危险。遭遇过险情,她才意识到 “穷游”要注意安全。
在文艺的文字、唯美的图片衬托之下,“穷游”看起来很有吸引力,让人无比神往。而“猫力”更是成为了“穷游女神”,成为了许多年轻人追捧的偶像。可是在这背后,旅行的资金问题、安全问题却频频在“穷游”者的旅途中亮起红灯,这些都可以让我们发现,“穷游”这华丽表象的背后,其实并不美丽。
褪去“穷游”的华丽表象,我们看见了它的不美丽。而“穷游”除了旅行的资金问题、安全问题,还有我们一直无法亲尝的艰辛。“穷游”,并不简单,需要吃苦,需要勇气。
稻城风光
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的稻城,还未入秋就变成了金黄色的世界,漫山遍野金灿灿的秋树充满着神秘色彩。高考结束,我校旅游学院13级曹同学便开始着手筹划自己的第一次“穷游”稻城之旅。一切准备就绪,他仅带着五百元现金,带着简单的衣物,孤身一人踏上了稻城四天“穷游”的旅途。“我是坐火车往返的,剩下的钱按每天五十元来花”,曹同学的经费计划很简单、很节省。为了节约,在稻城的这些天,他不吃早餐,中午吃馒头,晚上吃路边炒饭。
在稻城的前两天,曹同学住在当地人的民房中,每天的住宿开销只有二三十元,“民房也不是很安全,房间的门虽然可以反锁,但是感觉一踢就会烂”。其余的时间,曹同学便睡在公园里。稻城当地的治安环境并不好,三更半夜,当地的小混混仍然在街上闲逛。“我睡觉是断断续续的,刚睡着又醒来,怕被偷东西或遭遇其他危险的事”。曹同学回忆起当时的经历,还有些后怕。半夜,一群小混混在街上打架,他隐隐约约看到小混混手里还拿着砍刀,当时他很害怕:“我没敢出声,就在那里静静地听着。不过我睡的地方草木比较旺盛,还算隐蔽,而且他们没有多长时间就离开了。”
曹同学四天的稻城“穷游”可谓印象深刻。虽说他的旅途比较艰险,但他并非盲目出行:“我怕计划被打乱,现金用完了不就回不去了吗?所以我带了银行卡以防万一。”“穷游”,是一种极具挑战性的旅游方式,旅游者不仅需要足够的勇气,也要有充足的准备。如今,许多人嘴上说“穷游”,可实际行动起来却很难做到。国庆期间,曹同学去了珠海,晚上睡在大街上,“要知道,睡大街不仅要胆大,而且要放下面子、肯吃苦。要不然没吃饭都觉得自己委屈了,更不用说吃好几顿的馒头度日了”。其实有很多“穷游”爱好者都有着像曹同学一般的经历,体验生活,锻炼自己。
与这种“苦行僧”式的旅行相比,西方的青年则有另一种旅行的方式——“间隔年”。在西方,并非所有人都秉承毕业就工作的观念,他们中一些人会选择DIY的生活,青年们常会在毕业后、工作前开展一次长时间的旅行,让自己在步入社会之前体验不同的生活环境,这被称为“间隔年”。旅途上的青年们在各地的青年旅社打工,以换取免费的食宿。他们在旅途中做义工,以此体验生活、锻炼自己。他们相信,这样可以培养自己积极的人生态度,了解自己,包容不同,从而让他们找到更好的生活。
“窝在校园里整天围着课本转,这种生活还得持续四年,我觉得自己并未做好准备”,美国高中生蒂姆称。他在高中毕业后收到了密歇根一所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但他并未按时入学,而是向学校申请延迟入学时间,参加了一个国际志者项目,前往泰国山村支教,然后当背包客“穷游”东南亚。“这就是我的‘间隔年’,用一年时间来让我找到学习和生活的目标,重拾对校园的兴趣并规划好这四年应该如何度过”,蒂姆称。去支教,去做动物保护者、甚至靠洗盘子穷游世界……西方的青年们度过“间隔年”的方式多种多样,这样的洒脱不是吃喝玩乐逃避现实,而是一次对自我的探索,对外部世界的重新认识。
“穷游”与“间隔年”,同样的都为体验生活、锻炼自己,一“穷”到底还是“义工换食宿”,你会如何选择呢?
“穷游”也许并不需要刻意在各个方面省吃俭用。虽说睡公园、啃馒头很有“穷”味儿,但该省则省、该花则花的理性,这样的“穷游”依然有“穷”味儿。
2013年, 我校美术与设计学院12级学生胡子(化名)独自沿着丝绸之路旅行。然而,胡子在旅途中遇到的一个女生,让他改变了旅行的方式。这位女生一人搭顺风车走青藏线到拉萨,返程时也是一人搭顺风车出藏再回北京。胡子暗想,为什么女生能做到的事情我男生却做不到?于是,胡子一直在寻觅机会,尝试这种旅行的方式——“穷游”。
今年刚好是胡子20岁生日,而川藏线318国道的“318”正是胡子生日的数字:3月18日。为了纪念20岁生日,胡子背上行囊,前往西藏。与此同时,由于深受电影《等风来》里的信仰、幸福和学生等元素的影响,胡子一直都想亲身感受尼泊尔的一切。于是,行走完西藏,胡子直接从拉萨前往尼泊尔。
胡子(左一)和孩子们
“我从成都到拉萨都是搭顺风车,不过一般最少要等2个小时以上才能搭到车。至于住宿就选择青年旅馆,一晚上30元左右。在尼泊尔,我坐的是当地的客车,住一晚上只用20多元,而在卡博拉更是花30元就住进了别墅”,胡子谈起自己节约旅游资本的方式。这趟旅行的资金是由他平日省下的生活费、红包钱和父母的资助组成。胡子谈到:“我以后出去肯定不会再向父母要钱,自己能赚就去,赚不到就不去。因为我个人觉得靠自己双手赚钱出去旅行是比较好的,也是我希望的。为了筹备下一趟旅行的资金,最近我已经在准备画海娜纹身赚钱。之前我在尼泊尔旅行时也购进了一些工艺品,后来摆摊贩卖赚钱”。
胡子坚持用一定的钱走更多的路,欣赏更美的风景,用“穷游”来满足自己一颗想走的心。“可能别人会觉得我们是‘作’,买张火车票直接到拉萨比搭顺风车到拉萨花费更少,而且吃的苦少很多。但是这样的旅行方式却让我收获很多,即使让我再次选择,我还是愿意这样出行”。
对于旅行的方式,不同人的选择是不一样的。“我身边也有朋友认为旅行就是去享受,要是吃苦倒不如不要出去。只是我选择‘穷游’,支持‘穷游’。现在很多人是为了穷游而穷游,可是,我支持的穷游并不是超出我们的能力范围或者占别人便宜而旅行的穷游。我觉得该花费的要花费,该节省的就节省。别人愿意帮助是出于好心,要学会感谢他们,而且绝对不能咒骂那些不愿帮助的人,因为别人不愿意帮助也没有错,出去穷游没有谁欠谁,能自己完成就尽量自己做”,胡子向记者说着他的看法。
但是前段时间,猫力“穷游”的神话被打破,让人怀疑世间根本就不存在真正的穷游。虽然不少人开始质疑穷游,但是无论如何,胡子依旧选择穷游,“我只是觉得‘穷游’不是特指猫力的那种,它只是一种方式而已,而我会支持我所认为的穷游——该花钱就花钱,该节省就节省”。面对风靡大学校园的“穷游”风,胡子则建议:“大学生不要盲目跟风穷游,出行前一定要做好攻略,算好旅行时间。危险是肯定有的,所以要会控制好,学会找警察叔叔。”
“穷游”只是一种旅行的方式,而“穷游”的“穷”并不代表着一“穷”到底,更重要的是尽可能地节省旅途中的费用。该省则省,该花则花,这样的“穷游”方式不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吗?
我校旅游学院副教授张以琼认为,大学生在“穷游”中会遇到安全问题的主要原因有四个:“第一种是过于寻求刺激,或做一些危险的事,从而导致失踪等问题;第二种是玩得太过,因为喝醉酒等原因而遇险;第三种是上当受骗,甚至被拐卖,使身心都受到伤害;第四种则是碰上打架斗殴、暴动等突发状况,这就不是可以人为控制的客观原因了”。
背包客在路上
对于大学生“穷游”,她还提出了以下四个建议:“一是要遵守规章制度,不要做危险的事,要懂得克制;二是要做好防护措施,比如做一些极限运动时,不要去一些过于偏僻的地方,一定要有专业人士在旁指导;三是要提高警惕心,虽不至于不和陌生人说话,但也要留个心眼,要知道上当受骗的严重性;四是要事先做好准备工作,例如买保险、买地图、规划线路、了解风俗文化等。”
随着大学生“穷游”安全事件的频发,在中国消费网上,也有专家及达人针对“穷游”的安全隐患问题提出的建议:旅行时越低调越好,越不像游客越好。一般来说,旅行地的当地人都穿着正常朴素,当你身着耀眼的户外装扮时,则显得特别突兀。而对于独自上路的女性来说,过分惹人注意绝对不是一件好事。再者,“穷游”时最好约上三五个好友,不提倡独自出行。此外,在确实需要搭车时,也要学会做一些安全规划:最好选择在上午搭车,并且要估算到达目的地时是白天,下午和晚上是坚决不可以搭车的。上车前记下车牌号发给自己的好友,并告知搭车位置和路线。在搭车过程中,不要把照相机等贵重物品拿出来,以免出现因财生祸。最重要的一点是,要随身携带防身工具,以保证自己的人身安全。
“穷游”,人们对它的理解在慢慢变质,许多大学生热衷于关于“穷游”的唯美图文,而陷入了盲目追捧的误区,殊不知其背后的艰险。“穷游”,竭力“穷”还是合理“游”?其实“穷游”二字早已给出了答案——该省则省,该花则花,合理的省钱,看更广阔的世界。
(供稿:新闻中心学生记者:黄钰涵 陈宏霖 梁紫珊 梁碧莹 方 畅 袁 航、以上图片来源于受访者及网络 助理编辑:陈宏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