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广州市公布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核定数据结果显示,广州常住人口总数为1270.19万人,其中广州市中小学生约128万人,大约占了总人口数的十分之一。可想而知,中小学生的素质状况,将直接影响到广州市今后的发展。为了重视和支持关心下一代工作,1992年广州市教育局成立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关工委”),而我校关工委也于2001年成立。
迄今为止,我校关工委已走过十二个春秋,发展成为一个成熟的团体,曾多次获得省市关工委先进集体称号。期间,我校关工委开展“老教授??大学生??小学生”的科技教育联动模式,把“大手拉小手”扩展为“老手、大手、小手齐拉手”。关工委希望通过他们的“牵线”,把大学生和中小学生联系在一起,更好地开展科普活动。如今,各种“牵线”活动已开展多年,硕果累累。今天,本报走近我校关工委,走近科技辅导团,走近仍活跃在青少年教育领域的老教授们,去聆听种子开花结果的美妙声响。
手拉手,十年坚持何其不易
十年前,为了提高大学生综合技能与素质,促进中小学校青少年科技教育水平的发展,一批白发苍苍的退休老教授以原理学院(后拆分为物理学院、数学学院和地理学院)作为基础依托,建立了以“老教授、老专家组织引导大学生参加中小学生课外科技教育活动和社会科普实践活动”为主要活动内容的广州大学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青少年科技辅导团(简称“科技辅导团”)。科技辅导团导师分别来自各个学院,有年过七十的老教授,也有刚退休的教学骨干,他们长期活跃在青少年科技知识传播领域,对志愿事业热情十足。一双双满是皱褶的老手牵起了一双又一双坚定的大手,陪伴他们走上了科普实践之路,这一牵,便是十年。
科技辅导团导师与大学生志愿者座谈。关工委提供
回忆起科技辅导团建立之初,组长黄钧?给教授深有感触。“辅导团刚成立,就受到‘非典’的干扰,接着又是‘院系调整’、学校整体搬迁入大学城、大学生运动会、民族运动会等等,加上学校远离市区,交通、经费、时间等因素使辅导团的工作开展遇到许多困难。”原理学院在2004年拆分成物理学院、数学学院和地理学院,每个学院有了不同的领导,人多了,分歧也就自然多了,要融合众人的意见是个难题。领导班子一换,相关的工作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脱节。此外,搬迁入大学城之后,辅导团不仅要继续在原有的实践活动基地开展活动,又要把活动范围逐步集中在大学城附近的番禺区和海珠区的中小学。“一开始的时候学生去做志愿者要倒贴交通费,后来去一些条件较好的学校开展活动,才有了一些交通补贴。但这些补贴不是每个学校都有的,金额也不是很多,大部分学生还是在倒贴钱。”随着大学城附近的实践活动基地越来越多,实践基地发展得越来越好,“交通费”的问题才逐渐有了缓解。
之所以遇到了这么多困难还一直坚持并且发展壮大,是因为科技辅导团的老教授们想为大学生志愿者提供一个实践的平台,让他们在实践中发现自身的不足之处,在余下的大学时光中加倍努力,不断地完善自己。老教授也对“未成年人科学素质教育的程度不一、不知如何去科普”等状况感到十分忧心,所以他们在校领导的支持下,在他们和大学生志愿者自身的努力下,克服了种种困难,并使科技辅导团的机制在实践中逐步发展完善。针对大学生志愿者知识掌握不完全、实践经验缺乏的状况,老教授们为大学生志愿者举办相关讲座,带领他们参观少年宫,积极组织他们开展内部交流。来自人文学院的曾庆硕觉得自己在为中学生做科普讲座后,体会到了作为师范生的责任。科技辅导团的活动不仅使他提升了师范技能,丰富了语言艺术的修养,也培养了他随机应变的思维能力。
科技辅导到处开花,硕果累累
看到“科技辅导团”这个名词,你或许会感到很陌生。的确,它在校内的名声并不大,但在多所中小学以及社会上,它可是享有盛名的。
科技辅导团于2003年4月19日成立,迄今为止,它共组织了2500多名大学生志愿者到200多所中小学参加科技辅导活动。在大学生志愿者的帮助下,多所中小学在科研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茶东小学2008年科技项目共有20项获市、区级以上奖励,其中,《本土常见中草药常识搜集与运用》获广州市24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二等奖,《草药常识伴我行》小社团被评为“全国优秀红领巾小社团”称号;前锋小学2008年共获得市、区级20多个奖项,其中包括广州市24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论文一等奖、省25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论文三等奖;永善小学在此之前并没有取得科技比赛的佳绩,却在2008年成绩突出,荣获市、区级共19项奖励。“真的很感谢广州大学关工委科技辅导团一直以来对我校科技实践活动的指导和帮助。”茶东小学的校长罗镜新说道。
在2008年,科技辅导团与广州市环卫局、广州市教育局联合举办的“环卫知识进校园”活动被评为“广州市关注民生100件大事”之一。这次获奖使科技辅导团的名声大涨,老教授和志愿者们都为此感到十分高兴。“这次活动历时大半年,共组织了185名大学生志愿者深入市区40多所中小学校运用展板、视频、小品、问题抢答、游戏等各种形式宣传垃圾的产生、收集、处理,垃圾分类等知识。辛苦了大半年终于有所回报,我们都有一种农夫秋收般的成就感。”黄钧说道。
我校关工委主任左东才在提到科技辅导团时,感到格外自豪。“这一帮老同志在退休之前是广州市青少年科技教育导师团的成员,本来就是在搞青少年教育,退休之后他们自动组织起来,成立关工委青少年科技辅导团,不仅有专业的知识,更有饱满的热情。”左东才一路见证着科技辅导团的发展,从老教授自己去中小学指导,到把大学生志愿者组织起来培训,带领到中小学参加科技实践活动;从一开始的200多人,到现在的2000多人了。这一切的一切,都令他非常欣慰。“我们的学生找到了科普实践的基地和平台,通过在辅导团的锻炼,出去工作之后能很快地成为科技辅导的能手。而老同志退休后依然可以发挥作用,也对中小学的科技教育起到了推动作用。”
走近科普实践基地
广州大学关工委青少年科技辅导团把老手、大手和小手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有序地开展了各种活动,比如前锋小学的河涌水质科普活动、茶东小学的详图中草药科普活动、永善小学的气象科普活动等。3月20日,记者有幸跟随关工委的董慧涵教授和黄钧?教授,参观永善小学的气象科普实践活动基地。在这里,我校地理科学学院的学生会定期来指导和传播相关科普知识。
“一场一廊一室”,是气象科普实践活动基地的魅力所在,也是永善小学的独特之处。在气象观测场,分别有两个雨量统计器和温湿度计,每天需要整理数据;在科技长廊,有许多宣传的展品,最引人注意的非写着“天气预报”的黑板莫属,上面写着每天收集而来的天气预报数据;在气象科技活动室,摆着一套测试气象物候的气象仪器,展览了历届参加科技类比赛的作品等。这些成果绝大部分都是由永善小学的学生完成,“我们传授学生,接着就归学生管理负责。”永善小学的林敏学主任说道,“如此之多的工作渐渐走向最佳状态,仅仅领导、老师‘唱独角戏’是不会有任何成效的,学生的积极参与才是活动一直延续下来的关键所在。”
永善小学科普作品展示。
三年前,黄婉婷被调到永善小学,学校安排她接手气象科普项目。黄婉婷回忆道,“一开始我很彷徨,不知道要怎么办。但后来想了想,只能自己去适应,于是我一边学一边做。做了一段时间后,发现科技工作是那么的有趣。”黄婉婷原来是一名语文老师,并没有深厚的科学底子,然而这三年来她已发表了几篇气象类的论文。黄婉婷向记者讲起她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2011年夏天她带领学生做强对流天气调查,“我们经常要在大风雨过后出去,加之活动调查时间长,持续了三个多月.当时担心太多的课外活动会影响到学生学习。”但是最后黄婉婷小组的两名学生不但按时完成任务,而且做得相当好,“作为指导老师,我感到特别欣慰”。
永善小学,虽然只有200多名的学生和15位老师,但依旧能把气象科技实践活动搞得有声有色。整个学校的老师齐心协力,为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而努力着。黄婉婷最要感谢的是黄钧教授和董慧涵教授,“他们两位一直指导我,把我当成他们的学生,手把手地教。”永善小学的领导们也多次提到,这一切都要感谢广州大学关工委青少年科技辅导团的大力支持。
大手拉小手 我们共成长
广州大学科技辅导团虽以科普之名开展活动,但在实践过程中,导师和大学生志愿者不仅传播了科学文化知识,也给孩子们带去了心灵上的启迪。
去年暑期,广州大学科技辅导团地理学院分团在番禺石?镇永善小学开展了“大手拉小手”关爱留守儿童的活动。杨银佩就是这次活动9名学生志愿者中的一员。
杨银佩认为关爱不能光靠嘴说,更在于行动。作为当时院科技辅导团的团长,她曾参加过几次类似的关爱活动。地理学院科技辅导团平时的工作主要是去番禺周边的中小学校去开展科辅课堂、游戏等活动,面对的对象不仅有中小学生,也有部分留守儿童。
永善小学里超过一半的学生的父母都是普通农民工,他们与父母交流的机会较少。在这次行动中,杨银佩一行人主要是去儿童家中进行家访。大多数留守儿童艰难的生活状况也让她感触良多,也让她明白“珍惜”二字的重要,更明白了关爱留守儿童关键在于自己的行动。而让她印象最深的是孩子们站到讲台上勇敢地喊出自己梦想的那一刻。她说,“通过孩子们阐述梦想的形式,我们更了解孩子们的内心世界,我们能站在大哥哥大姐姐的角度上,为他们的梦想加油鼓劲,鼓励他们坚持自己的梦想。当看到孩子们描绘梦想时的神采与笑容,我们由衷地为他们感到高兴。”杨银佩认为爱是相互的,在给孩子们带去爱的同时,她也会收获爱的心灵感悟。“我还会继续参与这类型的活动,我还想呼吁更多的同学及社会人士来关爱这个弱势群体,齐行动,才能汇聚更多关爱的力量。”
小女孩在诉说自己的梦想。资料图片
同样,来自旅游学院的大四学生姚若颖在参加科技辅导团“关爱留守儿童”的活动中,也收获了满满的爱与心灵上的成长。旅游学院在2013年暑假深入广西梧州市蝶山区富安安置社区和万秀区塘源村,对部分留守儿童及其家庭开展了关爱留守儿童志愿服务活动。2013年7月9日,姚若颖前往梧州,开始了短暂但充实的志愿者之旅。这一次,她不仅仅是一名参与者,还是一名策划者。
在与留守儿童的相处过程中,姚若颖感觉到,由于缺乏父母在身边的细心照顾,这些儿童显得有些内敛安静,但又比同龄人显得更加懂事。谈到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时,姚若颖回忆道:“我们的活动是采取一对一的帮扶形式。我准备了一份小礼物送给一位小男生,可在搬运行李时不小心弄坏了。就觉得很不好意思,可小男生反而安慰我说‘姐姐,没事,我觉得很好,我特别喜欢。’”这让她十分感动。至今,姚若颖仍通过QQ默默地关注着小男生的动态。
作为这次志愿者活动的策划者,姚若颖组织开展了科普小课堂。虽然小朋友们可能不完全了解其中的科学原理,但是有趣的科学现象却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他们一直缠着志愿者们提问,脑袋里好像装着十万个为什么。细心的姚若颖还在课堂上给小朋友们普及了安全知识,比如夏天避免去池塘边游泳,以及生活中须知的交通安全知识。
最美不过夕阳红
“环卫知识进校园”是科技辅导团举办的几个大型活动之一。生命科学学院07级的黄绮敏告诉记者,在第一次活动之前,老教授们在连续一段时间的晚上都抽空到大学城看他们彩排小品,让大家十分感动。为了使这个活动顺利开展,年迈的钟洪枢教授还亲自创作环保小品,使他们的活动更凸显主题并增添更多乐趣。当年的小品倾注了不少老教授和大学生志愿者的心血。黄钧?说:“环保小品的剧本出来以后,我们要提出修改意见。晚上要亲自到场看着他们排练。排练是从晚上7点开始到9点多才结束,前前后后排练了大半个月,那段时间真的挺累的。”台上是认真演出的大学生,台下是时而欢笑时而沉思的小学生,后台则是用慈爱的目光看着这帮大小学生的老教授们。一双双老手、大手拉着一双双小手,手拉手前进着,探索着。
“手拉手”系列活动的顺利进行,离不开我校老一辈们的努力与无私奉献,其中已有70多岁高龄的左东才、黄钧?依然对下一代工作乐此不疲。
左东才是我校关工委主任,1992年广州市教育局成立关工委,当时作为教育局党委副书记的他便分管关工委,参与了筹备工作。从开始认识关工委,到兼任广州市教育局关工委副主任,再到担任广州大学的关工委主任,他从事关工委的工作已经22年了。22年,是多么长的一个时间跨度。从一开始接触关工委,左东才就对其组织老同事来关心青少年的做法很赞赏。1998年广州教育学院和广州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成立关工委,当时已经60岁临近退休的他主动提出要参与关工委的工作,其内心饱含着的极大热情可见一斑。
“人家问我图什么,我确实没有想过要图什么。”当记者问起他坚持这么久的原因时,左东才立即爽快地回答了两个字??报恩。随后他向记者娓娓地道来他的故事。左东才生在贫困的山区里,加之他四岁时爸爸的早逝,他的妈妈一个人带着三个孩子,生活得很苦。新中国成立后,家里翻了身,他才有机会读书,从中学到大学,最后成为一名教师。“如果没有新中国成立,没有党,也就没有现在的我。”左东才眼神坚定地说道。回忆入党时的情景,左东才记忆犹新,“当时介绍人说共产主义是很伟大的,但是要为共产主义贡献服务是很具体的,每个人都可以为共产主义添砖加瓦。”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左东才表示,“只要我身体还可以,有一份热,发一分光,我会继续为青少年教育做点贡献。”他觉得把老同志组织起来在青少年中发挥作用,是很有意义的,这是一种大大的正能量。
黄钧?在科技辅导团里已经干了十多个年头了。十年,是一个不短的时间。当记者问到“支撑你坚持这么久的动力是什么”时,他坦言,他十分热爱科普教育工作,并享受科普教育的乐趣。“科普教育于我不是工作,而是一种兴趣。”在这十年里他认识了很多中小学校的校长、主任和学生,并跟他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这是一件值得坚持下去的事情,所以我一直坚持着,坚持了第一个十年,接下来还会坚持第二个,第三个十年。”
无论建立之初是多么的艰难,看着这些实践基地慢慢成长,参与当中的每一位恐怕都早已忘却了苦的滋味。一群退休老教授,有些甚至已年过七十,本可以好好颐养天年,不需要做如此之多的工作,但是他们仍然在不遗余力地关心着下一代,让“老手拉大手,大手拉小手”传承得更久远、更宽广。
(供稿:林金铮 易 玲 苏琪燕 梁碧莹 陈宏霖 潘玉婷 刘展萍 摄影:游泷翩 助理编辑:陈宏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