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大事校园

当前位置: 首页 · 广大事校园 · 正文

广大事校园

将敢于质疑的精神带入课堂---记人文学院反身性教学
来源: 作者: 编辑: 审核: 发布日期:2013/06/26

自从培根喊出“知识就是力量”,“知识”的重要性早已为人周知。然而,辛辛苦苦学了近二十年的学生,却往往却与“创造型”人才无缘。

对此,不仅学生疑惑,教师也在思考,人文学院刘晓明教授便是其中一位。调入广大后,刘晓明逐渐注意到,课堂上总是教师立足教材讲什么,学生就记什么。这种教学培养出的学生不仅缺少对知识的质疑,而且只会离创造力和批判性的人才愈来愈远。为此他从那时起有意识地在本科教学上不完全依托教材,倡导学生课堂课后提问,积极传授哲学方面的知识,鼓励学生站在理论的高度思考问题,并将这种方法延伸到研究生授课中。2008年,他发表论文《论“反身性”校园文化及其建构》,以“反身性”学习理念总结了自己多年反思教育的成果。纵观十多年来,从不成熟到成熟,从一个人到人文学院的多位老师,由他摸索出的反身性教学不仅受到学生的欢迎,而且得到学院老师的呼应。

学生不是储存器 反身首先反对知识本身

学生课堂上一丝不苟地记下老师讲的内容,然而等到真正要用的时候,却发现它薄弱得可笑,仍不得不求助于百度、goolge。并非知识无用,只是你根本没有弄懂知识。即使你老老实实地背下每个笔记,这样的学生只能是知识的储存器,又或者说,是一部知识词典。

反身,你必须先反对知识本身。老师讲的,我全部接受,知识只是作为“知道”的客观内容存在;我把我的理解赋予我接受了的知识,变成我的知识,即主体性知识。每一个主体性知识的获得,离不开以反对质疑的眼光批判知识。

“我们的学生太重点注重知识点了。”刘晓明坦言。学生缺少理论方面的知识,他作出调整,少讲基础知识,多讲解哲学大家的理论,海德格尔、黑格尔、福柯,一个个名字那么自然地拈出,久而久之自然感染了上课的学生。从理论的角度去分析问题,不仅向学生传达了理论知识的重要性,而且打开了学生的视野。然而要改变习惯了以课本为主的模式又谈何容易?刘晓明亲自做了示范,他为自己担任的课程撰写全新的教材,提供给学生的书单上推荐的书目基本是理论类的,提问、探讨理论是枯燥的,以活泼的形式来阐述理论,轻松又深奥的课堂气氛潜移默化地改变着学生们的学习方式。

“从欣赏鲁宾瓶谈作品的背景论,听老师讲论文《如何认识一张桌子》探讨京剧《三岔口》乃至传统戏剧的道具,从组画《收租院》聊“生活何以是艺术的模仿”,每个话题都很有趣,每个都包含了很多的理论。一开始听着像云里雾里,慢慢就被智慧的火花吸引了。”09级的刘颖欣如此形容她的感受。她喜欢上了和老师“对话”,私下里还和刘晓明探讨自己很感兴趣的影视文学,聊起人物的行为与心理的联系,“刘老师推荐了巴赫金,阅读了‘复调小说’这一理论才恍然大悟。当然多接触理论,收获最大的是启发了我怎么去思考,也扩展了我对世界的理解。”

实践中探寻 反身还须返回知识产生的世界

知识不是一种谈资,学以致用才是王道。反身,还需把学到的知识返回到它产生的世界中,这过程并非简单地理解并运用知识,还可能在运用的过程中加深你对知识的思考理解,反过来生成新的知识。从反对到返回,多次赋予知识个人的独特理解,主体性知识才能丰富建构起来。

09级学生冯海恩在大三上学期由刘晓明担任的《学术理论方法与研究》课上受益匪浅。爱思考、爱文学的他曾拿唐代诗歌的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分类请教老师,老师精辟的剖析让他有顿悟之感。下学期里冯海恩参加挑战杯,主动请刘晓明担任指导老师,得到老师的欣然应允。几番指点之后,他尝试着在论文中运用读者接受批判、陌生化等文艺理论,特别是同样思考民间口头文学的传承的帕里??洛德理论给了他很大的启发。一年的努力最终得到了回报,他撰写的《闾巷遗音--试论广东说书》在众多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获得了今年的挑战杯校赛一等奖,正在冲击更高级别的荣誉。

事实上,刘晓明教授在他的科研中就成功地做到了从反对到返回。其撰写的《杂剧形成史》,得益于把学习的中西方理论融会贯通,专著跳出了阐述戏剧基础知识的固定模式,而是站在理论的高度去分析元杂剧,为戏剧史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该书被评为国家社科项目优秀成果。

反身性教学 拿来灵活用

反身性教学这种全新的教育理念,不仅影响了本学院学生,而且影响了学院老师,王凤霞老师就是其中一位。

王凤霞认为,“教育目标不是向学生灌输知识这么一个简单的层面。好的教师要善于启发。”十分赞同和理解“反身性教学”理念的她,在比较文学的课上灵活地贯彻了这一理念??每周布置学生去搜索、阅读相关论文,每节课邀请两学生介绍该论文并作出评价,然后顺势进行引导,教大家掌握比较文学的相关内容以及论文的写法;每四周组织材料讨论课,明确要求每个人所发表的言论必须要与别人不同,并且要有理有据的进行逻辑论证……这些环节得到了学生们的肯定,尤其是不允许重复别人的观点这一要求,使得大家争先发言,课堂氛围极好,也启发和调动学生的思维,不少学生因此进入积极的思考和建构中,蔡冬桦和黄婕写出了优秀的论文并发表出来。

据了解,人文学院在2012年的学生培养方案的制定中强化了实习、实践环节,细化了专业方向的设置,加强了中文系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学院并且于当年申报了“广州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隔年又申报了广东省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4+2模式的研究与实践”,这些策略都力图推动“反身性”教育理念在学院不断深化。(欧阳又梅)


上一条:相逢是首歌--记广大“好舍友”
下一条:考试技巧只保一时,学习能力才是王道

广州大学版权所有  COPYRIGHT©1999-2016,   GUANGZHOU  UNIVERSITY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粤ICP备 0500885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