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州“创文”国检大考即将来临之际,《广州市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评选表彰工作办法(2011年版)》新鲜出炉,此办法为确保我市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促进创建活动健康发展指明了方向。而《广州市文明单位测评体系》更是将文明单位的测评工作体系化,笔者对2007版的《广州市文明示范村考评标准》和新版的《广州市文明村测评体系(试行)》进行了对比,发现有如下几个关键词值得注意:
关键词:标准VS体系
从文件的名称来看,由考评标准变为测评体系,看似细微的文字变化,实则表现出来的是文明创建考评工作理念的转变。标准之意就是规范,就是丁是丁卯是卯,是冷冰冰的指标,没有可商量斡旋余地。而体系则是指若干有关事物或思想意识互相联系而构成的一个整体。可见新测评体系有将文明创建工作作为一个整体来考察、衡量之意。文明程度的考核与测评,尤其是精神文明的考核,大多数时候很难具体量化,因而也就很难有放之市内而皆准的“标准”,将标准改为体系,显示的是文明测评工作的进一步人性化,各村镇也可以根据自身实际因地制宜,创造属于自身的文明“标准”。
关键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在新版的《广州市文明村测评体系》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基本指标的测评项目由原来的六项增加为七项,其中增加的一项即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指标,并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成效作为前置条件予以重视和强调,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得分少于3分取消市级文明村复评或申报资格。从“我爸是李刚”到最近的李双江之子打人事件,无不显示出目前社会上盛行的“拼爹”之势。究其原因,一方面固然有家长管教不严之嫌,但社会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关心不够或多或少也是引起此类事件的原因。新版测评体系要求各村镇建立固定的、由专人负责的未成年人活动场地,并定期开展活动,将未成年人从自我的小圈子里引出来,经常参加团队、集体活动,提高自身认识水平,增强社会责任,只有这样才是彻底解决“拼爹”事件的王道。增加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指标的考评,赞一个!
关键词:听取汇报VS实地调查
采用何种方式对文明创建工作进行考核是有很大学问的。从两个版本的测评方案中可以看出,旧版的测评方法比较集中于材料审核和听取汇报,二者无论何者对考核工作人员而言都是比较被动的,面对的都是既成事实,只能根据材料做出基本的判断,对材料所言事实真实与否则无能为力。而新版的测评方法则侧重于实地调查和征求意见,相比以前的工作方式,这样工作会更主动,更能掌握真正的第一材料,能真实了解文明创建工作的实际成效,真正体现出以检查测评促创建的初衷,真正推动城市文明进步、让市民得到更多实惠,符合广州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宗旨。
(供稿:王国栋 编辑:肖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