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大学身处高等教育“兵家必争”的珠三角地带,既要面对国内高等教育残酷竞争的现实,又要面对港澳台以及国外高等教育不断扩张的压力。同时,大学是一个城市的生产力中心和思想库,是人才培养和文化传承创新的精神高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科学、技术、文化、教育的创新力和吸纳力决定着一个城市的竞争力和辐射力。因此,市委市政府作出了“把广州大学建设成为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大学”的决策是英明的、是高瞻远瞩的。
所谓“国内一流”就是说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方面要突出特色、领先国内,在师资队伍、学生素质、科研成果、学科水平、校友资源等方面具备相当雄厚的实力和领先水平。当然,并不是所有的都要领先,有几项领先、做精做强也就很不错了,以“点”的优化达到“面”的提升,就是“国内一流”了。学校发展不必求大求全,但必须求精求强,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因此,我们必须打造和保持自己的特色和优势;我们不一定要追赶别人,但我们必须“独树一帜”,不懈怠、不落后、为人先。学校的天然地缘优势、软硬件建设和学校领导的自信、低调、理性、务实会使目标的实现更加坚定,这可以从广大师生员工的行动中、学校发展的十二五规划中和易佐永书记在党委二届四次全会上的报告中领略和倾听到“广大人”矫健的身影和奋进的脚步声。
所谓“世界知名”就是要在全球教育中有一定的知名度,让地球人除了知道“纽约有纽约大学”外,广州还有广州大学。按照学校党委全会的精神,学校必须努力提高国际化办学水平,积极引导科研人员参与国际科研组织、在国外知名刊物发表学术论文,主办国际学术会议,合作培养研究生,扩展师生的访学、留学项目,全方位开展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此外,要积极创造条件、引进高水平的外籍教师加盟广州大学。
在中国,高等教育资源的行政配置强势,教育管理部门的“计划教育”色彩浓厚。我的观点是,在纯公共产品的义务教育阶段应该是“人民教育政府办”,而在半公共产品的高等教育阶段最需要“人民教育人民办”。如今,私立学校要发展,独立学院要“独立”,那种人为地把高等学校划分为三六九等的做法,对中国高等教育发展来说无疑是个桎梏。我们学校是市立大学,除了既不是“985”、也不是“211”外,也与一般的部属、省属大学的受关注度有异,所以平台差距构成了学校发展的最大瓶颈。但是,香港的大学也没有“985”和“211”,但并不妨碍香港成为亚洲的教育高地。在既定条件下,创立建设一流大学发展基金、面向海内外大力引进智力和人才、提高优质教师的薪资水平应该是我们学校跳跃式发展比较便捷的途径。
围绕“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学校发展目标,遵循“培育公共精神,创造健康社会”的办院理念,公共管理学院必须以宽广的胸怀和饱满的激情努力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更好更多的学术精英、兴业英才和治国栋梁。为此,学院必须具备忧患意识、机遇意识、学习意识、责任意识,必须做好顶层设计和制度建设工作,必须制定具体细化的行动方案,引导和动员师生勇往直前、勇立潮头,只做“一流”、不做“二流”,更不能拖学校发展的后腿。学院必须下大力气引进高层次、高水平人才,扶植青年教师的学术成长,强大师资队伍,积极开展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同时,学科建设和学术建设要凝练方向、体现特色,努力打造学术集群、突出优势,产出更多更优质的科研成果,积极参与广州和广东的经济社会发展,为国家治理、地方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供稿:公共管理学院 陈潭 编辑:肖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