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大事校园

当前位置: 首页 · 广大事校园 · 正文

广大事校园

大学存在的理由(时评)
来源: 作者: 编辑: 审核: 发布日期:2011/08/31

美国伯克利加州大学的前校长克拉克.克尔有一本书,英文名叫The Uses of the University,我们翻译成《大学之用》(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书不厚,但涵括了这位教育家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到本世纪近四十年间对大学建设与大学发展的思考,虽然他所针对的是美国的大学,但很多问题具有共性,使得我们也不得不为他对大学发展所做的判断与预测所折服。就在《大学之用》的最后一篇文章中,克拉克.克尔谈到新世纪中大学一些确定无疑新事物,排在第一的就是“更广泛和更有效的使用信息技术”,提出“有了互动技术,人们可以在相当遥远的情况下,得到相当满意的人际接触”。今年是2011年,较之克氏当年的议论又过去了十年,克氏之所谓互动,现在更是以facebook、人人网、QQ、飞信、微博等各种不同的形式发挥得淋漓尽致,即使是以课堂作为主要表现形式的知识传授,随着网络技术的发达,远程教育和“虚拟大学”已经完全没有技术以及资源方面的障碍。就是在家里或者宿舍中,我们也都可以下载或者收看世界上很多学校的一些知名课程。

就上述这样的情景描述来看,我想得出这么一个结论似乎并不奇怪,那就是,几乎所有的知识都可以从网上获得。随之而来,我们也就会提出一个疑问,既然如此,那么大学还有什么存在的理由?

大学当然有其存在的理由,只是这个题目过于庞大,我们不可能在一两千字的短文中将它说得一清二楚。这里只想选取大学生活这个角度来谈一谈大学何以存在的理由。

大学是以创造知识传播知识作为其主要功能的,这个功能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或者未来都将存在,从这个意义上讲,大学的存在有其不可替代的理由。有人曾经对西方世界超过450年存在历史的机构进行过统计,总共有85个,除开15个是教会、议会、州等机构与实体外,剩下的70个全部是大学,它们有着不间断的形式、不间断的历史和不间断的功能。现今的教授和学生的生活样态与几百年前他们的先人的生活样态并无实质上的差别。一样的创造知识,一样的传授知识,一样的服务社会。不错,当今知识的产生可以有多种源头,但是无可否认的事实是,大学是一个知识可以集束式产生和集束式爆发的所在,是大部分新知识产生的“原点”。何以如此,因为大学拥有最为集中同时又最为经济的人类智力资源:老师与学生。当然还有大量的学科院系与科学实验室,这些不是网络世界所能全部替代得了的。克拉克?克尔也是持这样的观点,他说:“我期望电子技术也将是补充而不是低成本地全部取代实践性教育”,“教育不仅是要传递实际的知识,而且是要学习与别人一起得出结论”。这可以看成是大学存在的第一个理由,知识在创造与传播需要这种师生组成的校园共同体的存在。

大学存在的第二个理由,在某种意义上我觉得更重要,更具有不可替代性,那就是在这个园区中的由成千上万的学生构成的群聚式的生活。即使我们假定所有的知识都可以从虚拟世界中获得,但我们仍然有一个问题在网络世界不能得到解决,那就是我们心智训练、人格养成、社会参与能力的锻炼、道德推理能力的实践,等等,还有好多。这一切难以在虚拟世界中完成,我们都需要一个实验与养护的场所,需要一种彼此之间朝夕相处与切磋砥砺,而大学就是这样一个所在。在这样的一个学习与生活之园里,同学们彼此之间较少功利上的追求与冲突,都在一个相对单纯的环境中完善着自己、发展着自己,彼此之间互相启发、互相学习、当然也少不了一种良性的互相竞争,这种学习与竞争是我们进入社会之前的一种必要的训练,就像我们看动物世界一样,动物幼崽会在母亲的引导下互相嬉戏,慢慢熟悉着它们周边的世界,掌握最基本的生存技能,身躯健了,翅膀硬了,胆识壮了,才可远走高飞。正因为如此,我们应该对我们所赖以生长发展的这个校园给予足够的珍惜与重视,因为他所发生的一切关乎着我们的未来。

《我们的大学--大学生文化素质发展日志年编》(2010)继续按照前一册日志年编的思路进行编辑,仍然想比较全面地展示一所大学的学生在一年的三百六十五天之间所发生的各种大学故事,他们在这一年的大学生活中碰到什么、听到了什么、学到了什么、参与了什么、奉献了什么、发现了什么、收获了什么。

这里我要专门针对大学存在的各种社团活动说上几句:正因为有各式各样的大学社团的存在,它使得我们的“大学经历”杜绝了千篇一律的可能性。每一个人经由一条不同的道路走过大学,不仅是因为选择了不同的学科、老师、学院、日常友伴,也是因为对学业之外的不同活动投入了大量的思想和感情,当然,它有时候也会让我们疲于奔命。但它对我们的成长与成熟实在是太重要了。其实这几句话的版权不是我,是剑桥大学的一个叫艾伦•麦克法兰的人类学教授说的(参见《启蒙之所 智识之源》,艾伦•麦克法兰著,商务印书馆2011年),只不过他说的是剑桥大学,而我愿意将其引来略加改换来描述我们今日的大学生活。日志年编总目加起来总共有2050则,实际入选的有578则。不管是附目还是入选,我相信它都不是一年大学生活的全部,但它一定可以称得上是这所大学这一群学生一年素质发展的象征,若干年后,当我们以一种亲历者的身份再捧起这薄薄一册的时候,我们会觉得它变得有些厚重,我们或者会怀念并感谢今天所发生的这一切。为什么?因为它记录了我们在大学的生活,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回答本文的标题:大学存在的理由。

(供稿:广州大学副校长屈哨兵 编辑:肖湘)


上一条:以“点”的优化达到“面”的提升--“提升办学质量,打造一流大学”系列评论之三
下一条:建构具有地方特色一流大学的广州模式--“提升办学质量,打造一流大学”系列评论之二

广州大学版权所有  COPYRIGHT©1999-2016,   GUANGZHOU  UNIVERSITY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粤ICP备 0500885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