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风采

当前位置: 首页 · 名师风采 · 正文

名师风采

【名师风采】蔡忆龙:用足够的真诚和善意做每一件事
来源: 作者: 编辑: 审核: 发布日期:2017/03/09

编者按:2016年9月,我校第八届“最受学生欢迎的老师”评选结果出炉,通过全校学生的推选,50名教师获此殊荣,其中不乏连续多年上榜的老师。本报选择其中连续2年以上获奖教师进行专访,展现“最受欢迎教师”们的辛勤工作与无私奉献,分享他们的人生经历。

蔡忆龙,美术与设计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与课程相关的教改项目获广州大学第二届教学成果二等奖、广州大学本科课堂教学优秀一等奖、二等奖;获第八届全国美育成果展评艺术美育突出个人贡献奖、第八届全国美育成果展评艺术美育个人教育成果一等奖等。

在文逸楼239摄影棚中,美术与设计学院的学生正在紧张地拍摄着他们的商业摄影作业。“把这块布垫在下面,形成色块的对比,那枝花挪后一点,这样不就好看多了嘛”,蔡忆龙在一旁指导学生摆放静物,并指导他们如何用光、布光与控光。一位男生擦了擦额头的汗,与老师相视一笑。“辅导学生的时候可以看看他们问题在哪里,我回去也会补充一些拍摄案例发给他们参考”,她给学生最好的教学方式就是亲身示范。

蔡忆龙来自版画之乡——汕头澄海。大学考入广州美术学院学习版画,毕业后她选择成为一名老师。1993年至今一直在我校美术与设计学院任教,“和学生在一起,我感到特别轻松和自在”。

在2016年我校第八届“最受欢迎老师”获奖名单中,又出现了一个熟悉的名字——蔡忆龙。从这项奖设立开始,蔡忆龙就是这名单上的“常客”,更是美术与设计学院学生口中亦师亦友的“龙哥”。

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

蔡忆龙在教学中注重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多观察,为设计服务。她所任教的课程中有两门是专业基础课,其中一门是《素描基础》。她认为在传统的素描基础教学中,再现被描绘的对象是课程的重要任务,而设计专业是创造并不存在的“新”的形态,在如何画好一张素描和如何设计一个产品之间,存在着一个较大的转折。她从办公桌上递给记者一本书,是她刚编著的《素描基础》,书中附注“观察与发现,感受与表现”。书中强调对自然形态的审视,挖掘被忽视的“常态”,化为形象语言,从视觉艺术的角度去感受生活中的奥妙,去认识生活中有意味的现象与形象语言的关系,更强调主观感受与发现。“其实现在我们学院的学生在入学前就已经历过长时间的绘画学习与训练,都是百里挑一的尖子,他们有较好的造型基础和具象造型能力,我更希望让他们把素描技能转化成为创造性的思维和能力,把我们的素描课建构成解决问题,提升‘创造力’的基础课程”,她感慨道。“移位思维与素描教学”这一理念曾获得我校教学成果二等奖。蔡忆龙的学生苏锟梓十分认同这个理念,“记得大一刚上素描课,‘龙哥’叫我们不要画得太拘谨,学设计不是应试,要创新,要在画静物中注入自己的想法。一直很想再上她的课,简直有种魅力在吸引着我!”

除了教授《素描基础》,蔡忆龙还给学生上摄影基础课。随着摄影技术的进步与普及,任何人只要按下快门便可拍出一张清晰又“专业”的照片。她认为,随着社会和人文环境不断发展,影像也越来越诠释着不同的新的意义和内涵。因此,摄影教学在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的同时,更重要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人文视觉素养。在《摄影基础》的课程设置中,不仅要有授人以“鱼”的专业技能教育,更要有让学生能够受用终生的授人以“渔”的人文思想素质教育,使摄影成为一种人类文化表达与信息传播的手段。“人,强调人性化的东西;文,强调文化。倡导人文是这个时代的需要,更是我们这块土地的需要。”在课堂上,她总会结合人文社会科学的知识,强调对作品中摄影本体语言的把握和控制。2009年,蔡忆龙应邀参加中国美术学院举办的“万象中国高校青年教师摄影教学研讨会”,作为发言专家对《摄影基础》课程结合人文关怀教育这一课程特色进行介绍,受到了大家的肯定。

蔡忆龙在课程中引导学生自觉关注身边的人,比如学校里的清洁工、送水工。为了践行老师的理念,她的学生就到老人院和盲童学校做义工,深入接触,并拍一些纪实类照片,呼吁人们不能忘记身边有这么一群人的存在,给予他们感激与关怀。她说,如果不精心设置一些有助于提升人文素养的课程,教学只能停留于传授“技”而无“道”的水平。

课堂上,她还会适当地进行一些学科交叉的教学尝试,以启发学生运用摄影这一现代的视觉手段来观察、研究社会现实,并运用它来提升与社会生活的关联度,这有利于学生更深刻地认识到摄影的深厚潜力,使学生在各种现代学科中融会贯通。

作为班主任,当有学生迟到时,她会委婉地跟学生说,“给个面子呗,准时上课好不好?不然,我们班又榜上有名了”,她笑着说,“还好学生都挺给面子的”。而如果是上她的课,学生迟到,她会反省自己,是不是上课内容不够吸引人,“如果学生觉得上课学不到他想要的东西,那自觉性就会下降很多了”。

“关心学生是我教育的意义”

“其实我是个很‘边缘’的人物,说是艺术家也只能说是‘业余’的,教学才是我的首要任务。在学校教书能让我感到安静与纯真,我跟学生待在一起很放松”,蔡忆龙边沏着茶边说。

“多年来,被我‘祸害’过的学生也不少”。学生“执迷不悟”地喜爱着她,她笑中也带有忧虑,“我的专业没什么优势,我只是用足够的真诚和善意去做好每一件事情,尽我最大的努力去关心学生”。

去年年初,某学生因事想要退学,蔡忆龙便打电话请他过来,劝说他继续学业。谈了两个小时后,那位学生还是执意退学。多天后,她接到该学生父亲的电话,希望她可以劝说他儿子完成学业。她便再次联系劝说学生,“要不你就回来吧,先读完书,有了毕业证找工作也好一些”,信号微弱,听不清声音,电话那头的学生多次回拨过来,“我知道他肯定松动了”。第二天,学生就回学校了。“我觉得要充分关心学生,这才是教育的意义。”

在平时的生活中,很多学生都愿意向她请教问题,有的通过网络,有的来到工作室,她则泡上一壶茶,有时还拿出零食招呼同学们。“学生来问我问题当然好啊,就怕他们不‘骚扰’我。学生的信任、对我的认可,比什么奖都重要”,她笑道。大四视觉专业的程越说:“蔡老师是一位给你百分之百安全感的老师,在你需要引导的时候,她都会站在你的角度,给你最大的能量。她的教学方法十分轻松,不会给学生压力,但感觉到老师的付出时,同学们又会自觉地完成好每一项任务。”

蔡忆龙一直坚信,教育的本身就是对人的关心。

学生眼中的“龙哥”

“您怎么看学生叫你龙哥呢?”

“诶,十几年了,学生都这么称呼我,挺好的,感觉自己年轻呗!”蔡忆龙靠着沙发笑着说。

在学生眼中,龙哥还是贴心的“龙妈妈”。她所带的研究生汤佳佳觉得她是那种像妈妈一样的老师,不管在学习上还是生活上都会给学生无微不至的关怀。有一次他生病,蔡忆龙知道后对他嘘寒问暖,叮嘱他有什么事一定要告诉她,给予了他无微不至的关心,让他感觉很暖心。“另外,在我帮蔡老师排《素描基础》这本书的排版期间,她总是给予我最大的权限以及鼓励,让我信心满满地去完成这项工作,使我的工作能力得到了提升”,汤佳佳充满感激道。

学生苏锟梓与蔡忆龙接触了三年,她感觉龙哥亦师更亦友。她说,大三作业多,在摄影棚拍作业可能一天都拍不完,经常要到深夜2、3点,非常辛苦。“贴心的龙哥会私信问我们拍摄进度,给我们解答问题,并嘱咐我们好好休息。真的十分感动!”

蔡忆龙对待学生的态度也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14级视觉传达专业的冯同学回忆,有一次换课室上课时,她找人去贴换课室的提示纸张,她会说“麻烦你了,谢谢你”等礼貌用语,“她没有用老师的身份去命令我去干什么事情,给我一种很平等的感觉”。程越说,老师每次联系同学的时候都非常贴心,无论多小的事,都会说“谢谢你”。在微信上请教老师问题,有时候学生表达不清楚,她都会再次打电话与学生沟通。

“我以前当学生的时候,老师对我们也特别好。现在能跟我的学生当朋友,也算是一种传承吧”,蔡忆龙这样说。热爱阳光与植物的她,与我们分享了她记录的图片,水滴在树叶上的颤动,植物在阳光下的投影……她常常说自己的画作和摄影作品,多是来源于生活中的一眨眼、思想中的一闪念……

除了上课和创作,她闲时听听讲座,看看书,很多新鲜的东西,她都不想错过。“热爱自由与生活,就这样吧”。

热爱生活,关心学生,从生活中产生创作的灵感,从教学中发现真与美,或许,这就是蔡忆龙连续多年被评为“最受学生欢迎老师”的原因吧!

(供稿:学生记者 丘敏华 张宇杰 助理编辑:黄 颖)

注:本文刊登于2017年3月5日第345-346期《广州大学报》。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条:【名师风采】马大卫:笃定初心的“后山扫地男”
下一条:【名师风采】肖思为:青年教学能手 学生知心姐姐

广州大学版权所有  COPYRIGHT©1999-2016,   GUANGZHOU  UNIVERSITY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粤ICP备 0500885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