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广大59名学生拍摄的公益纪录片《生命的秘笈》,近日获得加拿大金枫叶国际电影节最佳短片纪录片奖,图为剧照。 受访者供图
广州大学59名学生拍摄的《生命的秘笈》,近日获加拿大金枫叶国际电影节最佳短片纪录片奖
新快报讯 记者王娟 通讯员广大宣报道 在广东省云浮市新兴县天露山下、六祖河畔的聚龙坊村,有一位陈德巧老太太,114岁高龄仍长期从事砍柴等体力劳动。她的生活状态是怎样的?人生历程中发生过什么故事?近日,由广州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134班59名学生拍摄的讲述百岁老人生命传奇的公益纪录片《生命的秘笈》,获得了加拿大金枫叶国际电影节最佳短片纪录片奖。
这群大学生为什么会拍摄这样一部公益纪录片?指导老师喻彬教授说,这源于2015年冬,他前往当地进行创作采风时听当地的朋友讲起的一件事。
“我朋友苏四就是聚龙坊人,他说他们村的这位老奶奶,114岁了,仍可以砍柴、锯木、种菜,而且该村还有许多长寿老人。”喻彬说,这一超常现象引起了他的高度重视,他决定用纪录片的方式来呈现陈德巧老人的生命传奇。于是,他带领广州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134班凌敏、李玲、马天娇等59位同学,开始了创作之旅。
不料,同学们在拍摄过程中遇到小小意外。原来,在创作团队去拍摄的前几天,陈德巧老人去菜园里摘菜时崴了脚。等同学们带着摄像器材来到老人的家时,老人正卧床不起。如此一来,团队无法拍摄到老人生产劳动、饮食起居等日常生活情景,只能拍一些与老人相关的人文环境、自然风光等空镜。“陈德巧老人锯木、砍柴等镜头,都是苏四过去用手机拍摄,我们将它剪辑到片子里面的。”喻彬说。
因134班的学生没有专门学习过视频拍摄和剪辑技术,喻彬便在上课时把初剪的片子放给大家看,让大家反复提出修改意见,经过多次修改后,《生命的秘笈》直到今年6月底才完成。
“学生学了一肚子的专业理论,如果不能用于实践,对个人和社会都无所裨益。”喻彬表示,学生拍出的作品,应该拿去参赛,接受社会的检验和评判。
最初,团队利用暑假时间,将片子字幕翻译成英语,参加了2016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大学生纪录片大赛。后来,他们得知加拿大金枫叶国际电影节在征稿,就投稿参与,并最终获奖。
该创作团队在对陈德巧老人的调查过程中,发现聚龙坊八九十岁的老人随处可见。新快报记者了解到,该村共有469人,其中80岁至89岁的村民有20人,90岁至99岁的有9人,100岁以上的有两人。“联合国规定长寿地区的标准是每百万人口中有75位以上百岁老人。按此比例计算,聚龙坊的百岁老人人数比例比联合国规定的标准高出了若干倍。”喻彬说。
在《生命的秘笈》中,创作者对陈德巧老人的超常现象展开调查,通过对她的饮食起居习惯、生活心态,以及乡风民俗、邻里关系、土壤水质、生存环境等客观因素结合专家的科学论证进行解密,试图探究其健康长寿的生命奥秘。
喻彬称,这部纪录片的优势在于题材,这种关注健康长寿、环保和谐的主题,符合全人类的共同价值观。“当下生态环境和食品卫生状况不断恶化,直接影响人们身心健康。《生命的秘笈》中陈德巧老人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处世心态,为大家树立了一个榜样。她的生命传奇给人以某些借鉴和启迪”。
最终,这部公益纪录片从全世界200多部影片中脱颖而出,获得金枫叶最佳短片纪录片奖。
喻彬称,作品的主题思想好、片子质量高,是最终获奖的关键因素。此外,大学生团队的青年属性,也大大得到了加分。
喻彬认为,新媒体时代影视短片大行其道,但是真正的精品为数寥寥。高校学子如何拍出好的纪录片?对此,喻彬以加·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箴言进行解答:“这世界上不缺最好的导演,也不缺最好的演员、摄影师,而是缺少好的剧本。缺少好剧本的原因是缺少思想,因为思想是一个电影的灵魂。”
相关链接:ep.ycwb.com/epaper/xkb/html/2016-09/30/content_154888.htm#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