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广大

当前位置: 首页 · 头条广大 · 正文

头条广大

天文学会年会举行开放报告 院士讲述宇宙成长故事
来源: 作者: 编辑: 审核: 发布日期:2007/11/26

本网讯 幼年的宇宙是怎样的呢?宇宙至今还有多少未解之迷?宇宙学的未来将如何发展?11月24日下午,南京大学物理系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与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陆?在中国天文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公众开放报告会上做了精彩报告,我校副校长屈哨兵以及来自各校的400多名师生学者共享天文科普美餐。

公开报告现场 李可鹏摄

“上帝的脸”两次获奖

“宇宙和人类一样,也是有年龄的,你们知道宇宙今年多大了吗?”一开始,陆院士便微笑地问道。随PPT的打开,大屏幕上显示出两张宇宙照片。他说,科学家已精确测量出宇宙的实际年龄是137亿年,这个误差不超过百分之一。当前大屏幕上显示的两张照片是年龄为“三分钟”和“一天”的宇宙图象,也就是婴儿时期的宇宙。

记者从图中看到,“年纪小”的宇宙几乎一片空白,浑然一片;而“年纪大”的宇宙则有所分裂,体现较为明显的区域感,且区域间颜色深浅不一。陆教授说,造成这一差别的重要因素就是温度,根据相关测试表明,用宇宙温度来看宇宙迄今为止的历史,可以精确到每一秒。

据陆院士介绍,两张照片的拍摄时间分别是1965年和1992年。两张看似不同的照片,其实本质是相同的,都显示了婴儿时期的宇宙,这是科学家第一次看到宇宙的婴儿照片。陆教授幽默地说,如果是上帝创造了万物,那么我们就看到了上帝的脸,“上帝的脸”这一发现两次获得诺贝尔奖。“诺贝尔奖从来都不是授予最好的,而是授予首创或原创,第一次看到上帝的脸,自然是首创!”陆教授如是说道。

陆院士做报告 肖湘摄

和谐宇宙深处的未解之谜

20世纪30年代,科学家发现,除了周期表中的物质外,宇宙中还存在着96%未知物质,也就是暗物质和暗能量。其中暗物质占到宇宙所有物质总量的29%。暗物质研究同样也是当前天文学界的研究热点。据陆教授介绍,科学家综合粒子探测器和天文观测揭示了暗物质粒子所具有的3个主要性质,包括长寿命、冷状态和弱作用。

陆院士说,宇宙大爆炸的能量主要来源于真空中的暗物质和暗能量。暗物质促成宇宙结构的形成,如果没有暗物质就不会形成星系、恒星和行星,更谈不上人类。暗物质和暗能量的发现,解决了许多能量计算问题上出现的矛盾。陆教授的声音提高了几分贝,“可见物质、暗物质和暗能量三者的统一发现,标志宇宙学已经发展为和谐宇宙学。”

他说,目前所知的暗物质只有两种--中微子和黑洞,然而它们对暗物质总量的贡献是非常微小的,暗物质中的绝大数如今尚是未解之迷。“到底它是怎样的物质呢?希望解开这些谜团的,能是在座的你们,年轻人做学问,要勇于创新。”陆院士期待地说道。

物理学大革命即将来临

陆院士坦言,现今宇宙学正处于重大革命时期,2006年已是第8个年头第11个项目第14、15个天体物理学家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天文物理正在迅速发展。陆院士介绍,今年2月份,美国宇航局公布了探测器拍到的最新宇宙“婴儿期照片”,为支持宇宙大爆炸和宇宙膨胀理论提供了新的依据,同时为揭开暗能量之谜指引了道路。而5月份天文学家通过美国宇航局哈勃天文望远镜所拍摄的照片,发现了数十亿年前宇宙碰撞所产生的暗物质朦胧光环,这提供了迄今为止有关这种神秘物质存在于宇宙中的最有力证据。

陆院士提到,爱因斯坦曾经说19世纪的物理学处于辉煌时期,但他看到远处的两朵“乌云”--“以太”和“黑体谱”。那么21世纪的两朵乌云就应该数“暗物质”和“暗能量”了,也就是说,这两个方面是目前宇宙学研究的重点。他认为,21世纪的第一个25年是天文学的黄金时代。他提出,包括自然科学在内的所有研究都必须要用已知的知识解决未知的问题,而这其中需要遵循的有两点,一是逻辑推理,二是实践的测量计算。

最后的提问环节十分精彩。陆院士时不时引用各种比喻,深奥的天文学知识一下子变得浅显易懂了,轻松的氛围下,大家纷纷提出自己关心的天文学问题。在回答一位同学提出的有关人类研究天文学历程的问题时,陆院士把“人类对宇宙的深入研究”比喻成“宇宙像人类申报户口”,一句“咱们人类帮宇宙管着户口呢!”的精彩评述博得全场欢乐的笑声。

(供稿:新闻中心学生记者曾繁莹 董安俊 见习学生记者 买燕萍 编辑:肖湘)


上一条:我校首次承办全国教育工程就业技能大赛并喜获佳绩
下一条:第八期广州院士沙龙在我校举行 张景中主讲(图文)

广州大学版权所有  COPYRIGHT©1999-2016,   GUANGZHOU  UNIVERSITY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粤ICP备 0500885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