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以“面向社会发展和国际理解的语言文化”为主题的首届中国—东盟语言文化论坛在贵州省贵阳市举行。教育部副部长、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主任田学军,泰国高等教育与科研创新部副部长达努·旦特缇以视频方式在开幕式上致辞,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会长刘利民出席会议并致辞。中国和东盟各国政府官员、专家学者以及东盟国家驻华使节等70余名嘉宾参加论坛。我校党委书记、国家语言服务与粤港澳大湾区语言研究中心(简称“中心”)主任屈哨兵教授受邀出席论坛并作主旨报告。人文学院院长、粤港澳语言中心研究员禤健聪教授,中心王海兰副教授一同参加论坛。
田学军指出,中国和东盟国家山水相连、人文相通,友好交往源远流长。近年来,双方人文交流合作得到更加全面、深入和成熟的发展,在语言文化领域不断拓展合作空间,语言教育教学合作发展迅速。中国政府历来十分重视语言文字工作,成功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语言文字事业发展之路。“十四五”时期,中国语言文字事业将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推动语言文字事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切实满足人民对优质语言教育和语言服务的需求。中国倡导尊重各国语言文化的特色和优势,互学互鉴、取长补短,促进各种文明和谐共生、相得益彰,共同为人类进步发展提供精神力量,为共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作出新的贡献。
屈哨兵作题为《数字经济时代里的语言服务能力建设问题》主旨报告。他指出,数字经济概念已逐渐成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种非常重要的生产力表述,为人类社会带来了新的进步。他阐述了语言和语言数据对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从语言标准化、语言资源化和语言多元化三个角度论述了数字经济时代语言服务能力建设问题。
屈哨兵作主旨报告
本次中国—东盟语言文化论坛以“面向社会发展和国际理解的语言文化”为主题,旨在推动中国和东盟国家间的语言文化交流合作,为解决当今世界广泛关注的语言问题提供智慧,促进不同语言文化的交流互鉴。来自中国和东盟各国政府的官员、专家学者及东盟国家驻华使节等围绕语言在促进国际理解中的地位和作用、语言文化多样性与语言保护、全球化背景下的语言文化传播、后疫情时代语言教育的机遇与挑战、国家语言能力与经济社会发展、语言与人工智能的交叉融合等议题深入探讨。与会专家学者一致认为,应加强中国和东盟国家之间语言学习与应用的联系及协作活动,建立中国与东盟国家的语言文字工作机构和专家建立交流与合作机制,为共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提供语言之力。
(供稿:国家语言服务与粤港澳大湾区语言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