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要说本次院长招聘面试答辩过程的特色,“想不到”可以说是其中的一个。在现场采访中,记者听到了不少“想不到”的感叹。这一声声的感叹显示了此次招聘工作和面试答辩的不寻常之处。
想不到报名应聘的人这么多
本次院长(主任)的招聘消息经新闻媒体发布后,在校内外引起强烈反响,在不到半个月的报名期间,就有72人报名应聘。在校外应聘者中,有4人为海外学者,49人具有教授(研究员、高级记者)职称,12人为博士后,27人为博士,12人为博士生导师。应聘报名者数量之多、层次之高、来源之广可以说超出学校的预计之外。对此,校长庾建设深有感触地说:“作为一所地方高校,我们这次公开招聘人才所引起的关注真是令我们想不到。这也正体现了广州在吸引人才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今后,我们还应该继续发挥好这一优势,把更多的优秀人才吸引进来。”
想不到旁听现场如此火爆
本次面试答辩安排在周末进行,而且正是期末考试期间。能否保证会场观众席不出现冷场成了会务组最担心的问题之一。然而,到了面试当天,几乎每个会场都出现观众火爆的场面。记者在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的面试现场耀光厅看到,当天上午一大早就有不少师生到场,到面试开始时,有300多座位的耀光厅已经爆满,陆续到来的师生只能自己找凳子坐在最后排。
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下午的新闻与传播学院面试会场。新闻系一名辅导员对记者说:“原来安排我们在耀光厅这么大的会场,我还一直担心位置能否坐满。想不到今天学生来了这么多,真是出乎意料。”
火爆的场面表明师生对未来院长的高度关注。一位自发前来旁听的新闻系学生对记者说:“因为是自己学院的院长,大家都挺关心的,想来看看未来院长有何大计。加上还有我们的老师参加面试,我们当然要来捧场了。”
想不到观众如此专注
会场座位虽然爆满了,但观众能否专心聆听也是个问题。与往常一些会议不同的是,场下观众自始至终都很专心,不少师生还边听边记,看得出大家都很投入。到了评委提问的环节时,答辩委员会特意安排让师生也参与提问。很多师生都特别珍惜这一机会,争先恐后地站起来提问。评委之一的庾建设校长在接受新闻媒体记者采访时对此给予高度评价:“想不到我们的师生听得这么专注,连续3个多小时,会场都保持很安静。而且有些师生提的问题很有见地。这充分说明大家对院长寄予了厚望。”
想不到广大的服务这么好
在面试答辩会前,根据校领导的指示,会务组的人员对接待工作做了周密细致的安排,力求为各位应聘者提供最好的服务,以此给他们留下对学校的良好印象。工夫不负有心人。在两天的采访中,记者听到了不少校外应聘者对服务工作的称赞。应聘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的祁教授说:“来学校不到两天,学校的接待工作做得很细致,使我们在这里感到像在自己的学校或家里一样,不会感到陌生。这间接地反映了学校对做好人才招聘工作的上下一条心。”另一位应聘者唐教授对此的感触更大:“没想到广大为我们提供了这么好的服务,我们在这里的食宿和来回的机票都包了。这正体现了学校聚才、识才的良好氛围。”
想不到媒体的报道这么突出
这次面试答辩虽然在我校是破天荒的一次,但在省内高校中已有先例。从外界新闻报道的角度看,要想让新闻媒体进行突出的报道,恐怕难度很大。加上活动的时间刚好在周末,各报纸的新闻版面出得较少,因此,对于做好这次活动的外界报道,新闻中心负责人员心里实在没底。
然而第二天城里各大报纸的大篇幅报道可以说出乎了预计。广州日报在要闻版几乎用了一个半版做了重头报道,并且配发了彩图,报道篇幅之大、位置之显要是同类新闻极少见到的。南方日报、南方都市报、信息时报均在广州新闻版中以头条的形式予以报道。新快报则少有地把这一新闻放在了头版的位置。担任本次面试评委的党委组织部部长张强认为:“广州地区各大报纸对我们这次招聘院长的突出报道真是想不到。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们学校的影响力正不断扩大。”
(新闻中心记者 朱玉尊、林雪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