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广大

当前位置: 首页 · 头条广大 · 正文

头条广大

我校举行院士智库创新论坛 周福霖院士、张景中院士开讲
来源: 作者: 编辑:潘祖翔 发布日期:2020/12/09

 

在我校合并组建二十周年之际,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和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一体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学校聚焦科技创新“四个面向”,以“机遇与挑战:融合创新与大学发展”为主题举办院士智库创新论坛,特邀我校院士结合有关学科领域的前沿发展趋势为领导干部、全校师生作专题报告,深入阐释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定位与举措以及高等教育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等,从而充分汇聚院士智慧,加快一流创新型大学建设步伐,推动学校在新的起点上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12月9日,我校举行院士智库创新论坛第四场、第五场学术报告会,分别由周福霖院士、张景中院士作学术报告。

“工程抗震隔震减震技术的发展及应用”

院士智库创新论坛第场学术报告会由周福霖院士主讲,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学院及科研机构的负责人,师生代表等共200余人参加报告会。副校长周云主持报告会。

 

 

本场主讲人周福霖院士是我国著名工程结构与工程抗震、隔震与减震控制领域的专家,他兼任联合国工发组织(UNIDO)隔震技术顾问,国家汶川地震专家委员会委员,曾任国际隔震减震与控制学会(ASSISI)主席,为创立我国“隔震、消能和减震控制技术体系”作出了奠基性的贡献。他曾获得国家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建设部科技进步一、二等奖、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等10多个奖项,以及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五一奖章、建设部劳动模范、广东省有突出贡献专家、广东省首届南粤创新奖个人奖等10多项光荣称号。

报告会上,周福霖院士从世界和我国防震技术的发展演变、我国工程结构隔震体系的发展和应用、我国工程结构减震体系的发展和应用、我国环境振动控制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我国工程防震(振)技术发展的现状和未来五个方面展开报告。周院士指出,当前世界威胁人类安全的重大灾害中,地震是群灾之首,城市基础建设能够减震防灾是确保人类生命、国家社会安全的紧迫需求。为了终止灾害,各国正在积极探索减震防灾的新理论和新技术。

周福霖院士回顾了世界和我国工程防震技术的发展历程,科普了几大传统抗震技术体系,并从结构传统抗震体系存在的主要三个问题出发,总结了我国历史上频发地震灾难的原因,进而引入隔震、减震和防震技术的相关内容。周院士系统讲解了多种隔震模型和机器,世界和全国各地区地震振动台的试验结果实例,以及隔震技术在日常生活的广泛应用。在减震方面,周院士重点结合我国消能减震在桥梁、大厦、隧道等领域的发展应用,凸显了减震体系的重要性。随后,他从地铁诱发振动的三大环境影响出发,聚焦新时代下现代化城市建设的减震防灾技术新要求,通过列举多个实例,提出隔震、减震控制体系是目前的较优选择。周院士指出,我国政府正加大力度重视和支持隔减震技术的应用和发展,隔减震技术的时代即将来临,未来将能有效终止地震灾难。

在互动环节,师生代表踊跃发言,针对隔震减震技术提问请教,周福霖院士耐心细致地进行解答,整场报告会在热烈的掌声中结束。与会师生纷纷表示,整场报告高屋建瓴、内涵丰富、深入浅出,对于增进师生对我国工程抗震隔震减震技术的了解,深刻领悟技术创新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具有重大积极意义。

 

“把数学变简单”

院士智库创新论坛第场学术报告会由张景中院士主讲,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学院及科研机构的负责人,师生代表等共200余人参加报告会。副校长吴开俊主持报告会。

张景中院士兼任广东省数学教育软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国际教育数学协会(IAEM)理事长、四川省计算机学会理事长、《计算机应用》主编等职务。对几何定理可读机器证明、教育数学、距离几何及动力系统、教育信息技术等学科领域以及数学科普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成果显著。曾获国家发明二等奖、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三次)、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一等奖、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广东省教学成果一等奖、香港国际发明展览会金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一等奖等奖励。

在报告会中,围绕“把数学变简单”,张景中院士以“一叶知秋”作为报告会引子,从1977年高考数学题出发,并对其进行详细解读,他指出,“用新的定理和方法,可以把数学变简单”。张景中院士分别选取了初中、高中、大学数学的学习难点,从重建三角进课堂、点几何串通向量到微积分先于极限,带领在场师生回顾相应学科领域和知识的发展历程,通过知识原理串讲和经典题目的讲解,结合当前教学实践对新思路数学提出展望,最后得出“数学变容易不是梦”的结论。在互动环节,张景中院士就师生代表提出的问题进行了耐心解答,进一步阐释了数学思维培养和实践的相关问题。

报告会在热烈的掌声中结束。与会师生纷纷表示,整场报告内容丰富严谨,讲解深入浅出、循序渐进,对师生充分了解数学原理及实践运用,深刻理解和推动学科内涵建设具有重大积极意义。

(供稿:新闻中心学生记者   吴语桦 黄碧容 凌雅诗)

 


上一条:第十二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我校摘得一银一铜
下一条:我校举行第三届中华经典诵读会

广州大学版权所有  COPYRIGHT©1999-2016,   GUANGZHOU  UNIVERSITY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粤ICP备 0500885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