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广大

当前位置: 首页 · 头条广大 · 正文

头条广大

【在线教学优秀案例分享】杜玉霞:基于在线课程开展引领式教学
来源: 作者: 编辑:吴谦 审核: 发布日期:2020/03/31

《教育影视编导》是面向教育技术专业本科生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课程任务是培养学生掌握教育视频编导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具备编制各类新型视频教育资源的能力。教育学院杜玉霞老师在十多年的该课程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对前期相关课程内容掌握得参差不齐,会影响教学进度与效果。疫情发生前,杜玉霞已经做了混合式教学方案,计划以在线学MOOC+面授教学答疑讨研讨等方式进行课程教学。疫情发生后,杜玉霞申请获得引用《数字影视编导与制作》课程资源,在爱课程平台开设SPOC课程,为不断提高教学的针对性而努力。

 

 

 

   杜玉霞,广州大学教育学院教授,教育技术学博士,硕士生导师,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思维导图的教学应用》课程负责人,中国大学MOOC《人是如何学习的》课程负责人,广州大学知识工程与智慧教育研究中心主任,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访问学者。主要从事教师教育信息化、在线教育、学习科学、STEAM教育、思维训练与教学创新等领域的研究。

 

增强教学临场感    加强师生情感交流

 《教育影视编导》包括理论与实践两方面内容,课程中会用到学生在《摄像技术》和《影视后期制作技术》等课程中学习的相关知识与技能。杜玉霞上学期刚对同学们进行了《影视后期制作技术》的混合式教学,师生之间比较熟悉,但学生之间的初始能力和先前知识基础的差异较大,如何兼顾不同学生的情况,提高教学针对性,是实施线上教学要关注的重点。

基于此,在线教学中,杜玉霞主要依托两门课进行,一门是河北师范大学王润兰教授的中国大学MOOC《数字影视编导与制作》作为主要在线资源,一门是华南师范大学徐福荫教授的国家视频资源共享课《电视教材编导与制作》作为辅助资源。在平台选用上,通过腾讯会议开展实时直播互动,通过微信群发通知与提醒进度,并通过爱课程平台的SPOC课程《教育影视编导》开展自主学习、多元互动、协作交流与成果分享。

 

                                                                    课前在腾讯会议上做视频测试

“积极向上的学习情感,有利于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动机,提高学习兴趣。”杜玉霞说,线上教学因为同步在线时间少,容易导致师生情感疏离,不能照搬面授教学方案。正式开课前,杜玉霞带领同学们交流近况,在互相能看到对方表情的视频中,师生分别介绍了自己假期的学习与生活近况,激发学生的情感投入,为学习做好准备。第一节上课时,每位同学开视频分享了自己观摩过的教育影视作品,进一步增强了教学临场感。

 

                                                                      同学们交流观摩心得

杜玉霞进一步引导学生观摩比较两类疫情期间发布的视频,一是反映医务人员、警察、志愿者等抗疫人员感人事迹的视频;二是指导人们了解病毒知识,进行疫情防控的视频。同学们积极分享对作品教育意义等的认识,比较两类教育视频的表达手法、制作过程的不同,纷纷被医护人员等逆行者的奉献精神所感动。“在这样的潜移默化中,也能有效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动机。”杜玉霞说。

用思维导图设计学习地图  

 

                                                                      某位同学制定的学习目标  

 

                                                                         一位同学修改后的学习计划

在线课堂上,杜玉霞向学生分享用思维导图制作的整门课程的学习地图,引导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初始能力状况,分析制定个性化的学习目标。同学们的学习计划提交到在线平台后,学生互相进行观摩点评,教师挑选典型作品,进一步点评指导。同时,引导学生建立了4~5人的学习小组,每个小组在选择确定学习任务后,制定学习方案分享到微信群,经师生共同点评、修改完善后,发布到课程平台,作为小组学习的行动指南和各组之间互相督促的框架。随后,同学们进一步利用在线文档,完成选题报告、稿本创作等过程性任务。杜玉霞还为每次学习活动设计了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的标准,通过课前课后小测、随堂测验等多元评价,及时发现和调控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同学们提高学习质量。

(供稿:教务处   编辑:吴谦)

 

 


上一条:【在线教学优秀案例分享】 柳晶晶:“三结合”的在线教学实践
下一条:【在线教学优秀案例分享】谭苏燕:“一评”“二拓”“三阶” 提升线上教学质量

广州大学版权所有  COPYRIGHT©1999-2016,   GUANGZHOU  UNIVERSITY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粤ICP备 0500885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