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广大

当前位置: 首页 · 头条广大 · 正文

头条广大

抗震中心参与研制的隔震支座在日本仙台地震中经受考验
来源: 作者: 编辑: 审核: 发布日期:2003/05/28

5月26日当地时间18:24左右,日本仙台地区发生里氏7级的强烈地震,造成至少140人受伤,据日本媒体报道,这次地震的震中为宫城、岩手和山形3县交界地区,震源在距宫城县首府仙台市东北方100多公里的近海海底71公里深处。由我校工程抗震研究中心参与研制并负责检测的中国橡胶垫隔震支座在仙台地区至少有2栋高层建筑中有工程应用,这将是我国橡胶垫隔震支座性能首次在国外强烈地震中接受考验。据抗震中心与日本仙台合作方联系后获得的最新消息称,我国隔震支座早此次强震中抗震效果良好。

据悉,我校工程抗震研究中心与日本在工程抗震技术研究的合作开始于己于1995年。从1997年至2002年间,工程抗震研究中心副主任刘文光副教授在日本进行了为期一年半的建筑结构抗震技术的研究访问工作。在日本期间,他曾在1999、2001年和2002年三次访问本次地震区的中心城市仙台。在他的联系下,我校2002年组织了由陈万鹏书记和舒扬副校长带队的代表团访问了位于仙台的日本东北工业大学,并参观了当地的隔震建筑。

据刘文光介绍,他在访问仙台时在与日本建筑专家的会谈中,大家一致认为在仙台将会发生强烈地震,预计20年内发生的概率为80%。这次强震的爆发证实了专家们的预测。看到关于本次地震爆发的新闻报道后,刘文光副教授即与日本的同行专家进行了联系,了解到本次仙台地震的特点是和报导的地震震级相比,该地震对建筑物的影响不是很大,但对生命线工程如新干线,高速公路的打击还是比较大。

对于本次地震中震区内各类建筑损伤较小的原因,刘文光副教授认为原因有三个方面:首先是日本各界对地震这种自然灾害的重视,政府和民间机构都定期举行地震灾害演习,不断地强化地震意识,做足了充分的准备。其次是相关科研人员多年来持续不断的研究和实践,确保建筑物能够承受强烈的地震。科研人员的作用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可能发生强烈地震的区域进行针对性的地震地质和预报研究,另一方面体现在日本建筑工程界设计的可靠性方面。相对于我国目前的设计方法,日本多采用设计精度更高的设计计算方法,同时设计规范还大大提高了建筑物的抗震设防要求。第三个原因是日本不断开发新的抗震减震新技术。以仙台为例,作为日本东北部的中心城市,仙台在新抗震减震技术方面有隔震建筑、消能建筑、被动控制、半主动控制等多种新抗震技术的应用建筑,本次地震将为日本新抗震减震技术提供良好的检验和发展机会。

针对近期在我国新疆、以及阿尔及利亚、日本、美国、菲律宾、印尼等地连续发生的强震,刘文光副教授强调,我国也需要加大地震灾害的预防措施,加强对地震这一自然灾害的认识。此外,他认为要充分利用好日本强震的实践经验和有效的抗震技术,加快隔震减震等新抗震技术的推广应用。结合目前的实际情况,他认为,政府相关管理部门在推广应用新技术方面应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当前新抗震技术的应用既能够达到有效减小地震灾害的作用,又能够将建筑造价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我国急需加强在这一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普及工作。

由于需等待日本合作方提供实际数据,关于我国隔震支座在此次地震中的抗震性能实际考验情况目前还未能完全掌握,本网将对此做追踪报道,敬请垂注。

链接:邻国接连发生地震,专家称我国也不能掉以轻心

(新闻中心、工程抗震中心)


上一条:校领导参加各支部学习“抗非”英雄事迹专题组织生活会
下一条:省教育厅将在全省高校中评选教学名师

广州大学版权所有  COPYRIGHT©1999-2016,   GUANGZHOU  UNIVERSITY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粤ICP备 0500885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