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新技术新媒体催生教与学变革
时间:2017年11月14日(星期二)下午13:50--16:00
地点:文新楼113室
欢迎感兴趣的广大师生踊跃参加!
徐福荫教授简介
一、现任及曾任主要职务:
现任华南师大高水平大学教育学科群顾问,全国模范教师、广东省教学名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曾任教育信息技术学院院长、教育技术学教授、博导、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合作导师,第五届、第六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学科评议组成员、2006-2010年教育部高等学校教育技术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
二、主要贡献:
1.研制与编写教育部高校本科、硕士、博士的相关规范、标准、要求
主持研制教育部高等学校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指导性专业规范(2006-2010年)、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公共课《现代教育技术》教学大纲(1997)、全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现代教育技术专业方向)的培养方案与专业必修课程标准(2002);编写教育学一级学科简介与教育学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基本要求(2014)。
2.教育技术学国家重点学科建设成果
担任华南师范大学电教系系主任与教育信息技术学院院长期间,在全体师生共同努力下,教育技术学科1998年获博士点授予权、2002年获国家重点学科、2003年获教育学教育技术学方向博士后流动站,使其建成具有学士、硕士、博士、博士后流动站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
3.国家级教学质量工程建设成果
2007年主持国家级《信息传播》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点,国家级《第一批高等学校教育技术学》特色专业建设点;2008年主持国家级《电视教材编导与制作》精品课程建设,2009年主持国家级《电视教材编导与制作课程》教学团队,2013年主持国家级《电视教材编导与制作》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
4.国家级教学研究与实践成果
1997年《教育技术学专业综合技能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主持);2005年《构建“四个相结合”现代远程教育专门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第二);2009年《创建“三位一体”实践教学体系,促进教育技术学专业实践创新人才培养》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主持);2014年《协同理念引领下创建教育技术学国家级特色专业“五个三结合”培养人才模式》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主持)。
5.国家级与省级科学研究成果
2011年《改革开放推动我国教育技术迅猛发展》论文(教育研究),获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015年《“五个三结合”协同创新教育技术学国家级特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论文(电化教育研究),获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6.指导博士、硕士研究生成果
指导詹泽慧《混合学习活动系统设计及其应用效果研究》博士学位论文,2011年获广东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012年入选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指导赵玉《职业教育职前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体系研究》博士学位论文,2014年入选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
林晓凡等《信息时代学习型组织的建设策略研究——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视角》论文,2013年参加“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获二等奖与交叉创新奖三等奖;指导马瑞等《基于优化MOOC教育传播策略的高等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中美25个地区1550个样本调查报告》论文,2015年参加“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获三等奖与累进创新奖银奖。
三、社会评价:
曾担任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会名誉理事长、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常务理事与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技术协会高校文理科教育技术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华南与港澳地区教育技术协作委员会副理事长、全国教师教育技术水平考试委员会委员、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专家,全国教育科学教育信息技术学科规划专家,指导与推进信息化教育领域教学与研究工作。
四、代表性著作:
主编全国高等学校教育技术学专业核心课程教材《电视教材编导与制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新世纪高等学校教材、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教育技术学专业主干课程教材《教学媒体的理论与实践》(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全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公共课程《现代教育技术》教材《现代教育技术基础》(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初审通过普通高中课程标淮实验教科书:《信息技术基础》《算法与程序设计》《多媒体技术应用》《网络技术应用》《数据管理技术》《人工智能初步》(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