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伟民,1987届(原广州师范学院)社会心理学专业硕士毕业生。1987年7月起任教于中山大学,先后任职讲师、副教授和教授,于1996年至2004年担任社会学系副主任。曾任中国社会心理学会理事,中国心理学会社会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社会心理学会副会长,广东省社会学会副秘书长、常务理事,《社会心理研究》编委,《心理学报》编审,《青年探索》总编。主要研究领域为社会心理学、社会变迁与发展、市场社会学等,先后在《社会学研究》、《社会心理研究》、《社会科学战线》、《学术研究》、《中山大学学报》等学术期刊上发表研究论文30多篇,出版专著3本,合作编写翻译教材4本。先后主持和参加国家、省、地方科研项目10余项。近年来学术研究集中在市场社会学、社会信任、转型时期的社会变迁等领域。
求知奋进:把握机遇,好学不倦
与五六十年代的许多年轻人一样,李伟民教授也曾作为知识青年下乡插队、做过邮局投递员和钢铁厂炼钢工人。当年,就业岗位大多为国家分配,人们对于未来的工作没有过多的选择权。
随着恢复高考,读书学习变成人们能完全把握的事情。“那个年代的人们在面临一个机遇时,都会想要通过自己付出努力去获取机会。” 因此,在1977年高考恢复的重要历史节点上,李教授选择重新踏上求学之路,并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大学,这是李教授的个人选择,亦是那个年代知青们的共同选择。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如今大学生比例显著高于五六十年代,相应出现的是,现在与日俱增的就业压力与五六十年代大学生轻而易举便能找到工作的现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当时人们多读书纯粹就是为了掌握多点知识,但是现在越来越激烈的就业竞争使得某些学生的学习带有功利性。”李教授如是说。
其实求知是每个人的本能,学习应该是单纯的、持之以恒的,只有不断充实自己,才能更好地迎接未来的挑战与满足社会的需求。
家国情怀:兴趣结缘,情系广大
李伟民教授在安徽师范大学完成了本科学习后,经过老师和同学们的介绍,了解到当时广州师范学院的社会心理学专业的师资力量较强,且开设的社会心理学又是自己感兴趣的专业,因此,李教授没有继续留在本省读研,而是选择了几百公里开外的广师研读社会心理学。
“合并之后,广州师范学院成为广州大学的一部分,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我自然感到非常高兴。”问及李教授对于新广州大学组建的看法时,教授笑着给出了这样的回答,并且希望心理学专业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能够创造更多学术交流的机会,还表达了对母校未来发展的期待。
回忆当年,李教授印象最深的是当时的吴江霖教授。吴教授的家国情怀深深感染了他。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想动员一批大陆知识分子特别是知名大学教授的支持,吴教授避开了风头,在政局逐渐稳定后继续投身教学研究,并于1949年就任中山大学教务处的教务长。之后由于各种客观因素,吴教授在1952年进入广州师范学院。
后来,当中大想要恢复社会学系的办学时,中大社会学系的何主任亲自联系了吴教授,希望他回去中大帮忙,而吴教授出于与广州师范学院间的情谊,拒绝了何主任的邀请,但表示能为何主任推荐几名优秀的学生。“当时我作为第一届毕业生,收到了中大的邀请,吴教授表示支持我去,就这样我进入了中大。所以提起印象比较深的事情,就属吴老、我与中大、广师间的渊源了。”李教授回忆说。
忆往昔母校岁月,从李教授的话语间能感受到深深的情谊、满满的情怀,闻者皆为之所动。
严谨治学:与时俱进,着眼现实
李伟民教授积极投身心理学领域的学术研究,前期主要研究方向是社会心理学、社会的变迁与发展、市场社会学,后来转向研究市场社会学、社会信任和转型时期的社会变迁等领域,李教授解释道:“由于社会发展的趋势和潮流,五六十年代是新旧知识的断层期,面对陈旧知识向新知识的迁移,很多人都只能‘摸着石头过河’,当时我们的学习大都是自学、半自学的,研究不同领域可以为新的知识分子提供了更多经验,起到桥梁的过渡作用。”
李教授关于“中国社会中群体的行为分析”已有丰富的研究成果,体现他对国家、对社会、对人民的关切之情。如今年青人成长的环境越来越好,有老一辈认为他们过于关注自我、缺乏社会责任感,对于这个现实问题,李教授认为年青一代关注自我是很正常的现象,不能将“关注自我”就等同于自私、无责任感,但是强调年青人要懂得享权利、担责任。
始于兴趣,源于热爱,李教授严谨的治学精神与学术研究经历,传达了一种端正的学习态度,用心投入方能有所裨益。
醍醐灌顶:循循教诲,指点迷津
作为校友,李伟民教授就大学生健康成长与发展给予了宝贵建议:
1.学习与实践并重
针对大学生兼职,李教授认为,若是不带有功利性目的,而是去体验生活的兼职则可以一试。我们应在实践中学会学习,不能将学习与实践割裂开来,要将书本作为理论基础去指导实践。做学术、进行教学的主要目的是教会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教学生学会思考,发展他们的能力,发展他们的思维。
2.本科生与研究生教育之区别
从教多年,李教授以其丰富的经验告知我们:“研究生教育较本科生教育的要求更高,本科生教育主要是学会如何获得知识,学会去分析问题,而研究生教育主要是锻炼专业思维,获得专业知识的方法与技能。”本科教育是研究生教育的基石,同学们在本科阶段要努力发展获得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才能在研究生的阶段更好地锻炼自己的思维。
3.校荣我荣,努力成材
广州大学正不断向建设高水平大学的目标迈进,“学生们积极主动地获取更多的知识,博览群书,锻炼自己的思维,广交益友,发展自己的爱好特长,根据自己设定的目标不断提升专业能力,这不仅对自身的发展非常有利,而且能促进学校的长远发展。” 李教授如是说。作为广州大学的学生,学校的发展与我们休戚与共。毋庸置疑,我们深得学校的栽培,在不断提升能力的同时,助力学校发展,共同拥抱更美好的明天。
供稿:教育学院叶心怡、罗淑琪、王倩怡、吴雅婷、陈静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