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到陈琳老师时是在她的办公室里,她的身旁正围着几个学生。原来她是在指导学生举办房地产研究学会学友会的相关事宜。交谈间,她轻柔的话语、清脆的笑容,散发着优雅的气质。如今已是商学院教授的陈琳,对于这个当年她参与指导发起的学生组织依然情有所钟牵挂在心。研究会每年的学术活动、学友联谊等大小事宜,她都会经常过问悉心指导。
说起陈琳,房产学会的洁莹同学赞不绝口,“陈老师作为我们房产学会的指导老师,给了我们很大的帮助。没有陈琳老师,我们不可以取得现在的成绩。我们临时过来找老师咨询,老师依然是那么热心帮助我们,真的很难得。”而陈琳所教的学生玉兰更是称赞有加:“陈老师教学严谨,注重与学生的交流,鼓励学生,对我们的功课要求很高,但她对我们又十分关爱,真的是一位良师益友。”
做自己喜欢的事很快乐
与陈琳联系采访时,她开始婉言推辞了,说自己很普通,让记者采访他人。经过记者几番劝说,才勉强答应。面对记者,陈琳不大愿意谈自己工作的成绩。可当谈及学生时,她打开了自己的话匣子,愉快地与记者分享她教学生涯中的点滴:“我真的很愿意跟学生在一起。一个人能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是快乐,也是幸运。”
采访当天恰好是教师节的第二天。每年的教师节陈琳总会收到不少在校或已毕业的学生的信息,说着,她拿起桌边的手机,与记者分享祝福短信---“老师,我要告诉你一个好消息,我已经被提升为公司的项目经理了,我一定会更加努力,不辜负老师的期望……”“老师,教师节快乐。我要结婚了,你到时一定要来参加我的婚礼喔。”
一条条温馨的短信、一句句特别的问候,让人感受到陈琳和学生之间的浓厚情谊,感受到她所说的身为教师的快乐。1989年,学工程管理的陈琳大学本科毕业,在其他同学大部分都选择去了公司、设计院的情况下,她选择了当一名教师。从刚毕业时的小姑娘到今天的大学教授,不管社会环境怎么变化,她依然不改初衷,坚守着三寸讲坛。
对教师职业的钟情,对学生的热爱,在陈琳的心中,转化为敬业乐业的不竭动力。早在几年前,陈琳就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在时任老领导潘蜀健教授的大力支持下,以房地产投资分析课程为试点,率先探索实施案例教学法,开创了工程管理类课程课堂教学改革的新方向,引起了不小的轰动。经过几年实践以及与同事们的共同努力,案例教学如今已经发展得十分成熟,不仅成为工程管理类课程的一个重要教学方法,也成为了我校教改工作中的一个亮点。
指导学生也是教师成长的过程
与学生在一起的付出在一些人眼中可能是一种负担,但在陈琳看来却是一种教学相长与相互促进。她在提交给学校的一篇关于指导学生从事科研活动的心得体会文章中写到:“教师指导学生参加科研课题,对教师本人来说,也是一个极大的提高与学习,伴随学生成长的过程,实际上也是教师自身成长的过程。” 这种体会来自她的亲身经历。
陈琳说,三年前,她刚从澳洲进修结束回国不久,对于未来的研究方向有点迷茫:一方面是已经从事了十余年的建设项目经济与财务评价研究方向似乎走到了一个瓶颈,不只如何突破;另一方面是通过在国外的学习经历,使她深切感受到对建设项目进行社会评价与社会影响分析的重要性,而这一点在国内的研究还非常欠缺,但又苦于不知从何处入手。机缘巧合,就在这时,当时还在念大学二年级的吴开泽同学找到陈琳,希望她做同学们“挑战杯”参赛项目的指导老师。陈琳向课题组的同学们坦承了自己的困惑,并希望课题组能从项目的社会评价入手进行相关研究。最后,她和学生们一起选定了将大学城征地问题做为切入点,进行相关的社会影响分析。
经过一年的努力,课题获得我校本科立项,结题时还被评为优秀研究项目。而陈琳自己的学术研究,也以这个课题为基础,打开了一个新的领域。在随后的日子里,她不仅先后承接了一系列省、市级的相关课题,同时也陆续指导了近30位同学参与了多个科研课题的研究,并取得了出色的成果。其中《广州市中低收入人群住房状况实证研究》获得了广州大学挑战杯竞赛三等奖,课题组的主干成员还获得了“广州大学学生学术成果奖”,大四的吴开泽同学以该课题作为毕业论文的选题,获得了广州大学优秀毕业论文创新二等奖。“当然,学生参与科研活动,获奖并不是目的”,陈琳坦言,“关键是要通过科学研究,使学生逐步了解和掌握科学研究方法,然后应用于实践,在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挑战自我,挖掘潜力,培养创造精神,提高自身的研究能力。同时,学生参与科研活动,对于他们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求善、博爱的人文精神以及协作、配合的团队精神的培养,都是大有裨益的,而这些,正是大学精神的精髓所在”。
内心快乐比物质享受更重要
可以说,指导学生科研实践促进自己科研方向的突破只是陈琳学术生涯中的一个契机,其根本的动力源自于她本身对社会和民生的关注,源自她作为学者的责任感!访谈中,陈琳强调最多的就是一名大学学者应该具有的人文精神和博爱情怀。她说,在澳大利亚学习一年之后,这份情怀更加深深地扎根在自己的心中。她向我们讲述了在澳大利亚课堂上看到的一段教学片的故事:澳洲政府要用一块土地来开发矿产资源。授课的教授对此进行社会调查,采访了会受拟征用土地影响的土著部落和一些游客。录相中,土著人明确表示不愿意,因为那是祖先给他们留下来的圣地,而多数游客认为会造成一定的环境污染等问题而不赞成。最后这个项目没有启动。陈琳为此感触很深:“当时我想,如果在国内,这样的项目很可能会获得通过。一方是发展经济,一方是保护项目所有相关群体的利益,如何选择?这是对政府执政理念的重要考验,也是一个完整的项目评价不可回避的问题”。也正是这段短片,让她看到倡导社会公平、关注社会各阶层群体的重要性。这种思想认识最后转化为她在学术研究上的主导方向和鲜明风格。
翻阅陈琳的发表的文章及相关报道,你会发现,她所关注的多是涉及城市房屋拆迁、城中村改造、低收入人群住房保障等与民生密切相关的课题。“利用跨学科的研究优势,在为政府提供科学决策的同时,尽最大努力保障弱势群体与低收入人群的利益,倡导社会的公平和阶层的平等,这是自己作为房地产研究专家应尽的责任”,她说。相比其他很多房地产专家来说,这种研究风格可能不能给陈琳带来更多的经济利益,但她对此并不在乎。她说,发自内心的精神层面的快乐比物质享受更重要,也更持久。
这就是陈琳,一位钟情教育扎根课堂的年轻教授,一位坚守责任关怀社会的青年学者,一位以与学生在一起为快乐的美丽老师!
(供稿:新闻中心记者朱玉尊 学生记者 周嘉玲 编辑:肖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