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1日,生命科学学院院长办公室。吴毅教授给记者倒了一杯水,给自己倒了一杯水,然后静静地坐下,静静地望着记者。那种有条不紊的动作透露出来的儒雅、沉稳和宁静,让你很难将他与那个在许多个晚上和青少年学生一起捉蝙蝠的好动而活泼的人联系在一起。
吴教授从事生物研究,他用了很多时间和精力研究蝙蝠。话题就从蝙蝠说起。他说,蝙蝠是世界上分布最广、种群数量最多、进化最成功的哺乳动物类群之一,它们在维护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蝙蝠在生态系统中占据了独特的生存空间;蝙蝠是许多农、林及卫生害虫的天敌;蝙蝠是种子的传播者和花粉的传授者;在一定生态系统中蝙蝠可能起到关键种的作用;食虫蝙蝠粪便和胴体均是我国传统中药中的主要药材之一。研究和保护蝙蝠在维护生态环境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说着说着,他很自然地提到了他的职业。
和学生一起写论文
上课是他的职业,他长期给本科生上课。多年来,他讲授的动物学和生物进化论课程,已经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但他不因此满足,而是在不断完善,不断追求完美。对比其他课程,动物学虽然不是一门很枯燥的课程,但传统的理论与实验合一的传授方法,也有一定的弊病,它容易使理论被实验所淹没,让学生视而不见。因此,近年来,学院动物学课程组实行了“动物学教学新模式”,即让理论课和实验课分开,加大实验课程的内容,着重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创新性思维,这种教学模式一直得到了同行的认可。吴教授成为该课程的主持人后,既承接了课程组较好的教学模式,又进一步扩大了这种教学模式的内涵:在实验、实践阶段,在原来的只有海滨实习的基础上再增加陆地实习,让学生接触到更多种类和更多环境的动物,扩大学生的视野;同时,在实习中要求学生注重创新和发现,定出课题开展科研活动。这种教学改革让学生受益匪浅,学生们反映,吴教授知识面广,听他的课,既能在理论上得到深化,又能开阔眼界,活跃思维,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吴教授这几年来每年都负责指导几个本科生的毕业论文,他对学生的指导,真正做到了细致入微,从选题、立论,到材料的收集和使用、论文的结构,甚至语言文字,都给与指点、修正。功夫不负有心人,学生们在这种精心的指导下,写出的论文都有较高的水平,有些被评为学校或学院的优秀论文,有一些还发表在《四川动物》、《中山大学学报》、《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等国内核心刊物上。
和学生一起捉蝙蝠
吴教授有一颗不泯的童心。他喜欢到野外观察动物,研究动物,他更喜欢和学生一起做这些工作,分享大自然带给他们的以及他们工作成果带来的欢乐。每年的一些时日,他总要背上背包,带上标本采摘工具,向野外进发。
吴毅教授与学生一起研究蝙蝠
2002年五一假期期间,他和学生们组成了一个考察队到了海南吊罗山国家森林公园考察。5月1日,他们在公园内发现了一处天然山洞,由于洞内经常有蝙蝠出入,当地人称之蝙蝠洞。吴教授和学生们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艰难攀爬进入洞内,捕到了十几只蝙蝠,其中一只凶猛的大足耳蝠为了逃命,竟咬了吴教授的手。吴教授虽然被咬,却说值得,因为捉到的这种蝙蝠已被列入了中国动物“红皮书”(只有数量较少的生物种类才能入选),此前不仅在吊罗山地区从未有发现过这种蝙蝠的记录,本种还是海南岛蝙蝠的新纪录。这算是有了新的发现。
吴教授还跟小学生一起研究蝙蝠。广州市越秀公园里有一片竹林,林里栖息着很多小小的蝙蝠,叫扁颅蝠,吴教授和他的学生对这些扁颅蝠进行了几年的跟踪研究,附近的真光小学学生知道后,也加入了研究的队伍。于是,吴教授就像一个孩子王,带着这些大大小小的学生,常常出没在傍晚的竹林中。他们发现,这种蝙蝠跟其它种类不同,它们竟然在竹筒中居住,而且,一节竹筒里,往往居住着十多只,这是属于广州地区的濒危动物。吴教授将它们拍摄出来,建议对它们进行保护。小学生们跟着吴教授研究,吴教授教他们观察、跟踪、记录以及归纳提练,最后他们还写出了论文,获得了全国中小学生科技创新一等奖。
最叫吴教授引以为荣的是,在他的影响下,小学生们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已变成了行动,并起到了一些社会效果。有一年,越秀公园进行改建,计划在扁颅蝠居住的这片竹林中修建一条横穿而过的人行道,小学生知道后,立即给市委书记林树森写了一封信,要求政府保护这种濒危动物的生存环境,林树森书记向有关部门批转了这封信,结果,这些蝙蝠栖息的竹林终于被较好地保护了下来。为了让扁颅蝠种群生活得更好,小学生们还跟着吴教授到竹林给竹子钻洞,让蝙蝠迁到新居。吴教授提起这件事时,感到十分自豪,因为他看到自己的良好愿望在下一代人的心中播下了种子。
和学生一起过一辈子
吴毅教授作为生物学专家,曾从事过大熊猫、矮岩羊、藏马鸡等珍贵动物的研究,在该领域中屡有树建,曾在《兽类学报》、 《动物学报》等发表论文40余篇。曾获得国家教育部和四川省教委科技进步三等奖各一项。
近年来,吴教授主要从事翼手类(蝙蝠)分类、生态及保护的研究,在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在国内外发表相关论文20余篇,参编有《中国兽类图鉴》和《四川兽类原色图鉴》(均为负责翼手目)等专著。正在主持编研的《中国动物志?哺乳纲?翼手目》专著,是国家自然科学重点项目和子课题,本套专著的主持人,都是我国该领域的顶级专家,吴教授能主持该项目,可以说明他在该领域有较重要的学术地位。
目前,吴教授已是我校生命科学学院院长、硕士生导师,并兼任中国兽类学会理事和《兽类学报》编委,广东省动物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等职务,真正是功成名就的专家学者了,但是,他仍说自己是一名普通的教师。
他觉得,教师是他的终身职业,他将和学生一起过一辈子。他说,当好一名教师,首先要有师德,要为人师表,诚诚恳恳待人,踏踏实实做事,认认真真做人;第二,学术上要有树建,知识要渊博,让学生从你的身上真正学到本事,这样才对得起学生;第三,对学生要有爱心,有热情;第四,教学方法要得当。
“只做到前两条,只能算一个好的科研工作者;四条都做到了,才是一名好教师。”他坚定地说。
这是他对教师的定义,也是他对自己的要求。
(供稿:新闻中心记者 高良铨 编辑:朱玉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