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园动态 · 正文

校园动态

黄立教授在岭南大讲坛主讲“让青少年远离黑社会”(图文)
来源: 作者: 编辑: 审核: 发布日期:2006/08/27

本网讯 看到电影屏幕上周润发周身披风衣、头戴墨镜、身边跟着一群马仔,你会觉得“黑老大”势不可挡么?电影《无间道》的黑社会猖獗行为是否曾让你心寒胆颤?“黑社会不是一棵看得见的大树,更像遍布荒原的荆棘杂草,很容易死灰复燃。”“不能让‘黑老大’成为青少年的偶像!”8月26日,由广东省委宣传部、省社科联主办的“领南大讲坛之公众文化论坛”在中山图书馆报告厅举行,我校人权研究中心黄立教授作了主题为“让青少年远离黑社会”精彩讲座。据悉,这是岭南大讲坛自今年4月举办以来,我校学者首次应邀作主讲嘉宾。

黄立教授从黑社会犯罪的历史和现状,分析黑社会产生的土壤和发展的气候,探讨黑社会犯罪对青少年的危害及预防的对策三部分进行阐述。

讲座现场吸引很多广州市民 玉尊摄影

危害:黑社会就像荒原的杂草!

据黄立介绍,除了意大利、美国、日本以外,在东南亚、南美洲、俄罗斯,到处都可以看到黑社会的身影。而中国的黑社会更具有历史远久和规模庞大的特点。他认为中国黑社会的发展有五个阶段,目前我们处于得到初步控制时期。他表示,当前全国第一次专项打黑除恶行动对黑社会势力起到很大的遏制作用。

黄立教授分析指出,目前中国黑社会的基本情况是组织结构严密化、组织形式多样化、组织规模扩大化;组织实力不断增强,使用暴力日益猖獗;逐渐向合法经济和政治领域渗透,经济实力迅速增长,红黑勾结日趋紧密。而谈到黑社会难以斩草除根的原因时,黄立教授直言,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社会各种矛盾加剧,为黑社会的发展提供了政治、经济和文化土壤,而人口流动强化了黑社会的形成,官员腐败、法制乏力、文化失控等都为黑社会发展的气候。

紧急:不能让“黑老大”成为青少年的偶像!

“上学真受罪,活着也嫌累,不如参加黑社会,有钱有权有地位。”这是校园里流传的一首歌谣。黄立认为,黑社会实力逐渐增强的同时也给青少年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比如当前流浪街头巷尾的少年帮派。少年帮派与黑社会或黑社会性质的组织之间没有必然联系,他们也不是黑社会组织的雏形,有些帮派只是某一年龄段的人所特有的产物。但是,少年帮会大都以黑社会为模仿对象,并明显带有黑社会的影子,有很强的嗜血性。

青少年很容易受社会影响,他们犯罪很多都有前因。据对2000名违法犯罪青少年的调查发现,约有1/4来自问题家庭(父母离异、丧偶、单亲、再婚、犯罪),70%以上有离家出走的经历,95%以上有逃学经历,50%以上在少年时就染有各种劣迹,78%以上违法犯罪基于‘一时冲动、坏人教唆、无意识、好奇心’,半数以上结交过不良朋友,25%以上曾看过黄色录像。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黄教授认为,少年帮会有五种类型:兴趣相投、经常聚集的小团体,调皮捣蛋、时有劣迹的不良团伙,一哄而起、一哄而散的违法团伙,临时起意、不及后果的犯罪团伙,头头和骨干比较固定的犯罪团伙。“未成年人胆量小,但若有帮会为后盾,他们的胆子就会大很多。由于未成年人具有爱冲动、受情绪控制、相互模仿和攀比等特点,所以他们一旦成群结伙作案,暴力色彩就非常浓厚,因而具有很大的危害性。”

对策:引导监控双管齐下!

“要正确引导青少年的自主要求,引导他们的集群意识。”黄立教授举了一个很有意思的例子:少年儿童的心理发育与他们的身高有密切关系。小学生身高一般比成人矮,因此在成人面前有一种恐惧感或者压抑感;而当他们的身高接近成人或超过成人时,成人的威严就慢慢消失,他们自认为可以和成人平起平坐,要独立自主。如果这时大人还像以前那样去压制他、命令他,效果正好适得其反。这就是所谓的青春期逆反心理。但事实上这时的小孩在社会知识方面还很肤浅。当他们主观上想自主,但客观上又无法自主的时候,一个顺理成章的选择就是找和他们一样的同伴,因此,青少年有比成年人更迫切地对群体活动的需求。对朋友的信赖,对友谊或哥儿们义气的追求则成为他们群体内部的粘合剂。“因此,要压制和杜绝青少年结成友朋群体的愿望是不可能和不现实的,我们能够做的只能是对这一愿望加以正确的引导,鼓励青少年群体以健康的内容为兴趣方向,以良好的规则为内在凝聚力,以积极向上的目标为发展动力。”

此外,还要严格监控青少年的学习内容和交往圈子。黄立教授结合当前社会环境,引经据典,从孟母三迁的故事中提出生活环境,人际关系对青少年成长的重要性,呼吁家长、老师们应该密切关注青少年的交往圈子,多关心青少年的学习情况,尽量让孩子远离黄色书,不让孩子沉溺于网络游戏。

(供稿:新闻中心记者 朱玉尊 学生记者 蔡洋洋 编辑:朱玉尊)


上一条:公管学子为和谐校园建设撰文献策 龙少锋出席表彰大会
下一条:高考招生三B补录明天开始 华软学院增加200招生计划

广州大学版权所有  COPYRIGHT©1999-2016,   GUANGZHOU  UNIVERSITY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粤ICP备 0500885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