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为大力推动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切实把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贯穿到教学全过程,5月16日上午,教师教学发展中心邀请上海中医药大学张黎声教授作“专业课程融入思政工作的教学设计理念与方法”的专题讲座。

报告会上,张黎声教授结合自身的实践经验和研究成果,理论联系实际,不仅阐述了“课程思政”的概念与内涵,还重点介绍了专业课程融入思政目标的教学设计理念与方法。讲座伊始,张教授便抛出一个问题,我们为什么要搞课程思政?顺着这个问题,他详细地梳理了“课程思政”的由来。张教授认为“课程思政”就是发掘高等学校各门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融入课堂教学各环节,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实现所有课堂都有育人功能、所有教师都负有育人职责的要求。接着,张教授分享了“课程思政”的做法与经验提出了专业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的“五个环节”:搭建教学平台、注重学生体验、开展教师引导、跟进成效评价、融合思政元素与专业课程理论。
张黎声介绍了自己通过研究和实践归纳出来的十条专业课程思政内容选择和融入的路径:一是从知识点中发掘思政元素;二是发掘教学内容中所蕴含的哲学思想与元素;三是教学内容涉及到的学科发展史、大师成长道路、教师个人的经历等;四是失败的教训、警示性的问题,要多维度分析,敢于反思;五是教学材料选择时可以通过渗透中国元素等方式来获取“课程思政”教学内容;六是对专业相关社会热点问题的讨论,可以是“课程思政”很好地切入点;七是利用“反面教材”,通过思考、比较和理性分析,从而提高辨识能力和社会责任意识;八是要充分挖掘实验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九是制定与课程相关的制度、规范,仪式、教学流程;十是价值模块整合,由一个“思政”点,形成多个点,再形成“思政线”,由多条“思政线”,形成课程的价值维度,与专业理论和知识融为一体。
张黎声认为,课程思政教学应该是一种“基因植入式”模型,使思政元素在专业课程理论和知识融合起到酶的作用,而不是把思政元素教给学生,课程思政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有责任与担当,学会如何做人,如何做事。
(供稿:教师发展与教学评估中心 黄美心 张灵 助理编辑:杨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