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日,我校召开2025届新疆籍毕业生就业座谈会,精准推进新疆籍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会议围绕“学业筑基”“观念领航”“渠道赋能”三大核心议题展开,为毕业生提供务实指导。

筑牢毕业根基:严把标准,护航学业收官
就业的前提是学业的圆满。座谈会上,教育学院党委副书记、少数民族学生工作办公室副主任蔡强立足《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结合学校相关要求,对毕业资格与学位授予条件进行深入讲解,提醒同学们要端正态度、对标自查,确保各项毕业条件全部达标,顺利毕业,为本科阶段的学习画上圆满的句号。
校准就业观念:立足实际,拥抱多元选择
“与其等待‘完美岗位’,不如在实干中锻造竞争力。”针对部分学生“非高薪不就业”“非体制内不选”的倾向,少数民族学生工作办公室结合新疆产业结构与人才需求变化,提出“先就业、再择业;重基层、强能力”的务实建议,鼓励毕业生打破“地域局限”和“行业偏见”,将个人发展融入国家战略,在服务社会中实现价值,在时代浪潮中找准坐标。
打通信息壁垒:精准对接,拓宽就业渠道
针对毕业生提出的“求职信息不对称”困惑,学校少数民族学生工作办公室在会上详细介绍了一系列创新举措,为同学们注入强劲信心。会后统一汇总相关毕业生就业信息,向新疆重点企事业单位进行推荐,精准对接就业机会;同时,通过“校地联动”机制,与乌鲁木齐、喀什等地人社部门实时共享招聘会、国企校招等权威资讯,并依托微信社群实现“信息秒达”,确保毕业生第一时间掌握动态。此外,还将邀请近三年赴疆就业的校友担任职业引路人,以“过来人”经验助力职场启航。会议现场演示了如何通过权威平台获取就业信息,相关工作负责人叮嘱毕业生“主动出击,但避免盲投;广泛尝试,但聚焦所长”。

学校相关工作负责人表示,新疆籍毕业生兼具“民族文化纽带”和“区域发展引擎”双重价值,是边疆建设的生力军。在新时代对口援疆工作深入推进的背景下,我校始终将新疆籍毕业生就业作为服务国家战略、促进民族团结的重要抓手。学校将持续深化就业服务体系建设,紧密联动校内外资源,动态跟踪毕业生就业进展,以更精准的举措、更务实的行动,助力新疆籍毕业生实现更高质量、更充分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