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12月13日上午,首届广州市中小学智能服务机器人(垃圾分类专题)竞赛在我校举行,副校长禹奇才在开幕式上致欢迎辞。本次竞赛由广州市教育局主办,广州大学实验中心和广州市青少年及机器人科技体验与创新基地联合承办。
为贯彻落实“科教兴国”的战略方针,共同提高青少年科技素质,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结合实施2014年广州市青少年科技教育计划,本次竞赛全市共有236支队伍参赛,队伍涵盖广州市所有区属、市属共94所学校、少年宫及特殊儿童学校(视障、听障和肢体残疾等)。与以往比赛不同的是,该次竞赛将由特殊儿童和正常孩子一起参加机器人比赛,此举历来尚属首次。
据了解,本次比赛还安排了机器人作品(含3D打印作品)展示区。该展示区作品共11项,分别为科研与竞赛创新实践班的学生利用暑期研制出的一系列关爱特殊儿童的智能机器人和相关科技作品:有面向视障儿童生活需求的《穿衣小助手》、《智能导盲杖》和《智能水杯》;面向听障人士生活需求的《智能婴儿监视器》、《多功能家居机器人》和《听障训练多功能电子琴》;高科技作品如《脑电波对决之意念拳击赛》等。此外,一些工业机器人如调味料灌装生产线,物流自动分拣机器人、药丸灌装生产线等大学生作品让青少年了解日常生活用品的制造过程。
在此次竞赛中,机器人科普展区一台高大的人形机器人与参赛小选手进行亲密互动,备受瞩目。该机器人名叫“阿达”,身高1米86,于2014年9月诞生于我校机器人制作训练实验室。它拥有24个自由度,手臂摆动自如,眼部表情生动活泼。曾作为广州市科技小达人比赛节目的主持人亮相南方电视台,充分展示了广州大学机器人制造的先进科技水平。
据悉,为响应广州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及作为此次比赛主体,本场比赛还设置垃圾分类知识宣传展,由我校学子设计的垃圾分类知识宣传板进行相关知识的宣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