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第十届校运会上的奋力拼搏业已告一段落,回首三天的赛事,勇于挑战的运动员成为了冬日赛场上最为亮丽的风景线,究竟他们是如何与运动、竞技结下不解之缘,才能如此震撼地诠释运动之美,一次次点燃我们心中的激情?让我们走近这些独具个性、充满正能量的选手,倾听他们的故事。
王健雯:胸怀“教师梦”,展现自信笑容
全场观众的目光都聚焦在女子乙组200米决赛的现场。发令枪响起,运动员们蓄势而发。虽然在起跑阶段暂处下风,但她仍面带微笑,快速地追赶了上来。终于在冲刺阶段,她爆发了,一连赶超了几名选手,稳稳地将冠军收入囊中,并以26.82秒的好成绩打破了校运会记录。她就是来自体育学院体育教育学系12级的王健雯。
颁奖仪式完毕之后,同学们都难掩兴奋的情绪,纷纷上前去与王健雯合影。冬日暖暖的阳光下,王健雯的脸庞上始终挂着灿烂而自信的笑容,露出整齐的牙齿,大方接受同学们热情的合影邀请。谈及获奖的感受时,她还是一如既往地展露着笑容:“比赛结果连我自己都觉得挺意外的。其实刚开始跑的时候感觉并不是很好,但最终得到了这么不错的成绩,还是挺满意的。”

其实,王健雯从小学开始接触体育,尤其擅长短跑,也曾多次获得过校级、市级的短跑奖项。她坦诚地笑着说:“我平时就是一个爱玩爱动的人,正因如此才那么喜欢体育。除了短跑,还喜欢许多其他的体育项目。”没有任何教练的指导,她就是凭着自己的毅力,自己的坚持,与对体育的一腔热情,走上了冠军领奖台。作为一名体育学院体育教育学系的学生,王健雯希望自己能在专业方面日益精进,有朝一日能够成为一名体育老师,培养自己的学生走上领奖台。
阿力木:不为其他,就是要为教育学院争光
在男子三级跳远的决赛场的助跑道上,一名身材高挑、穿着黄色背心、脸上 写满拼搏的参赛选手急速地挥动的双臂,加速踏在起跳板上,迈开脚步三度起跳,最后双脚远远落于沙池。动作完成时,整条跑道似乎还在颤抖。他,就是以13.48米的优秀成绩勇夺男子三级跳远决赛冠军、来自教育学院的新疆学生阿力木。
在这次校运会中,阿力木代表教育学院共参加了甲组男子跳高和甲组男子三级跳远两场比赛,都获得了金牌。在教育学院获得的21分总分中,阿力木一人就贡献了18分。
“我不是为了自己拿奖牌、奖金而来的,我是为教育学院争光而来的。真的。”阿力木说这句话的时候很实在,没有一丝骄傲和狂妄。相对于其他学院来说,教育学院参加校运会的学生比较少,实力相对较弱。阿力木遗憾地说,自己原本还想参加校运会接力赛的,结果没有成功报名,“不然的话我还能为教育学院加点分。”
陈俊明:不言放弃的挑战者
一声嘶吼,他开始助跑、起跳、再轻巧的凌空一跃,横杆在1.91米处纹丝不动。人群沸腾了,欢呼声、鼓掌声如潮水般包围了他。体育学院的体育教育系11级学生陈俊明,校运会男子跳高乙组记录的保持者,打破了自己两年前创造的1.90米的记录。
欢呼雀跃后,场上的气氛又再次紧张了起来,陈俊明再次向自己的新纪录发出挑战。只见他步伐轻盈的跑向横杆,一个箭步向上跃起,在空中划过一个优美的弧线,全场的欢呼声与掌声再次爆发,1.93米!陈俊明再次刷新了自己的记录。连裁判都按捺不住内心的喜悦,催促身边的工作人员为陈俊明投稿,希望整个田径场都知道陈俊明还在挑战,希望大家可以为他呐喊加油。下一个目标??2米,陈俊明在两度破纪录后再次发起挑战。赛场边的观众向记者说:“看他比赛,我比他还紧张,手心里都是汗。”只可惜两次跳跃后杆子还是落地了,纪录停留在了1.93米,可是陈俊明并不想就此放弃挑战,在与裁判沟通后,他进行了不计入成绩的第五度挑战,然而横杆却再度落地,虽然没有挑战成功,但现场观众还是向这位挑战者送上如潮的掌声。

赛后,陈俊明对自己今天的表现评价道:“看到高度以后心里产生了一点压力,没有跳过两米,心里有一点遗憾,因为这有可能是最后一次参加校运会了。”据悉,接下来的日子,他还准备争取参加大学生田径锦标赛以及明年的广东省大学生运动会。未来,他计划成为一名跳高教练,带着永不言弃的精神,在他的体育生涯中一路高歌前行。
邱建峰:从残疾的边缘走向运动生涯的辉煌
在离男子甲组200米决赛终点的不远处,一名穿着市政学院鲜黄色院服的运动健儿突然一声咆哮,离弦之箭般摆脱了其他穷追不舍的参赛选手,健步如飞,闭着眼睛冲向了属于胜利的前方。这名选手叫邱建峰,他没想到,自己冲刺时的这一声吼叫,竟成为了他以24.44秒打破甲组男子200米短跑记录的凯歌。

作为市政学院土木系的体育部部长,邱建峰在本届校运会上获得了两个个人冠军和两个团体冠军,分别是男子甲组200米、男子甲组400米、男子甲组4*100米接力和男子甲组4*400米接力,其中男子甲组200米比赛还破了记录,可谓硕果累累,全面超越了上一年校运会两铜一银加一个第八名的成绩。
当被问及自己的优势时,他说自己有跑步的天赋:“我腿比较长,而且人瘦,盆骨大,跑得快。”不过他指出,后天的体力训练也是同样重要的:“我平时会跟队友一起跑步练习,下雨天也会在宿舍里举哑铃。每隔一个星期就会又一次较大强度的训练,跑步时我会闭上眼睛去感觉,如何跑才能最快。”
然而,谁也不会想到,这双给邱建峰带来荣耀的双腿曾面临着截肢的厄运。原来在他六岁的时候,有一次右脚小腿的大动脉不小心被玻璃割伤了,伤情严重。“当地医院的医生说可能要截肢。”他的父母不甘心,带着他走访了多家医院,向亲戚朋友借了不少钱,才有接受手术重新康复的机会。“那时候爸爸背着我,把我送上手术台。我隐约看到他在偷偷地流着眼泪。我永远也无法忘记那一刻。”说到这里,邱建峰动情了,他的语气中充满了感激之情。“后来为了修复伤腿还经历过多次手术,如果没有我的父母,我可能会残疾。”
“感谢父母给了我第二条腿,感谢他们给了我第二次生命。我一定会好好保护它,将它的力量发扬光大。”冬日的暖阳下,邱建峰小腿上那道长长的伤疤,被照得很明亮。
(供稿:新闻中心学生记者 黄钰涵 方畅 容嘉丽张洁铃 摄影:王怡娜
编辑:吴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