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大事校园

当前位置: 首页 · 广大事校园 · 正文

广大事校园

【校园】谈笑有鸿儒,往来可“蹭课”
来源:新闻中心 作者:胡佩 张华容 等 编辑: 审核: 发布日期:2015/05/17

当你睡懒觉逃课时,是否会想到自己错过了一门精彩的课;当你还在为选不上心仪的课而沮丧时,是否想到有人已计划着蹭课。“互联网+”时代,五花八门的蹭课神器为我们提供了多种课程指南。各种蹭客的蹭课故事也频现诸媒体:清华保安员利用业余时间旁听各种课程、81岁学霸爷爷大学蹭课6年学画画……一股“蹭课风”席卷着高校。

复旦大学研究生校刊曾推出一张“复旦蹭课地图”。地图上标出了25门公共课,其中包含课程细节、上课地点、时间以及推荐理由。一些学生根据这份便携地图,设计出自己的蹭课路线图。

在大学里,蹭课是一种自由的学习方式。你可以去体验自己喜欢的课堂,去尝试新的领域。想蹭课,我们必须找到一门心仪的课。我们身边,便有一些课程因新颖、有趣而成为学生选课和蹭课的热门对象。

生死学:消除对死亡的恐惧

日常生活中,“死亡”是人们忌讳的词语,很少人会大费周章地谈论它。而我校胡宜安老师开设了一门关于“死亡”的公选课——生死学,让学生们了解死亡,从而理解死亡的本质。

生死学的内容主要包括生死的定义、疾病、临终关怀、生死忧患、生命的品质及尊严等。课堂上,胡宜安会提及相关理论知识,但不会纯粹地说教,“我给学生提供一个氛围,让他们用科学的眼光面对死亡,悟到生命的意义”。

“生死学”课堂.jpg

“生死学”课堂 胡佩摄

国内关于生死的教育不够系统化,时常会将其融合进其他学科,粗略一谈。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学生对生死的理解只停留在表面上。“人们本来并不害怕死亡,只是畏惧死亡在何时,以何种方式降临在自己身上。”胡宜安提到,我们每个人来到世界上,必将走向死亡。这门课就是要告诉学生何为生死,解除死亡的神秘感,让学生了解死亡的本质,从而正视死亡。

现实中,有些人没有认识到生命是独一无二、不可替代的,他们一想不明白便选择自杀,将死亡作为解决问题的办法。这些都是课堂上重要的讨论内容。胡宜安说:“我让学生就热门事件,如‘小悦悦’事件进行讨论,让学生们敬畏生命,善待生命,从而敬重生命。”

除了课堂讨论外,这门课会运用视频教学的方式,加深学生的生命体验。在讲述“临终关怀”时,胡宜安播放了台湾动漫—《妈妈的脸》。该片讲述了一名小孩害怕即将离开人世的母亲,不敢与其亲近的故事。护士为了减轻孩子对母亲的恐惧,对他采用了“艺术治疗法”。慢慢地,孩子接受了母亲即将离去的现实,也学会了在母亲离去后坚强地活着。视频播放到结尾时,不少学生流下了泪水。

“一些学生不知道如何面对亲人的死亡,也不知道如何关怀即将死亡的人”,胡宜安讲到,亲人的死亡是个敏感的话题,恐惧死亡也是人的本能。因此他想通过这个视频,间接告诉学生如何面对亲人的死亡,如何排解悲伤,使之转化为正能量。来蹭课的教育学院的曾同学很喜欢这个视频,看了视频后感触很深,“我懂得了如何面对死亡,以及如何跟孩子讲死亡这件事。重要的是,面对死亡要走出悲伤”。

让一个年轻人预立遗嘱,写墓志铭,听起来是不是很荒谬?然而,这只不过是该课普通的课堂作业。所谓写遗嘱,就是让学生设想自己即将逝世,写下临终前想说的话。胡宜安说:“布置这个作业,是想让同学把自己置于这种环境中。当他们开始思考自己的死亡时,他们会反思自己有无过错、有无遗憾,会思考自己的未来。”

虽然,写遗嘱这项作业曾经遭到质疑,但深入地学习后,学生开始接受并且喜欢这项作业。经济与统计学院的莫同学说:“开始写遗嘱和墓志铭时,我不知道‘世界因为我会有什么改变’。等融入氛围后,写完遗嘱,我觉得一定要活在当下,让世界因我而更美好。”

她也说到,学习了大半部分课程后,觉得自己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被重建了,同时也大大地消除了自己对死亡的恐惧。而教育学院的曾同学说,这门课的上课气氛很活跃,互动很多。

(文 / 胡 佩)

人体表面解剖学:找活人“解剖”

你有听说过教你如何自拍、化妆、练马甲线和人鱼线的选修课吗?如果你认为这是一门形体礼仪课,那就错了。其实这是广东药学院一门具有医学性质的公选课——人体表面解剖学。

这是一门名副其实拿活人来“解剖”的解剖课。开设这门课的张黎解释:“这门课不是用刀来解剖,而是利用观察、触摸、测量的方式来研究体表结构,这对于医学临床诊断有重要意义。”最初张黎设立这门课是为了补充医学专业学生的医学知识,后来发现对于非医学专业的学生来说,他们也受益匪浅。“这门课不仅能揭开我们身体的神秘面纱,还能学到医学常识,及早发现身体不适”,张黎说。

“人体表面解剖学”课堂.jpg

“人体表面解剖学”课堂

除了独特的“解剖”内容之外,有趣的授课方式使张黎成为学生青睐的“红人”。考虑到非医学专业学生,他较少讲理论知识。他经常在自愿当模特的学生身上作触摸指导,让学生了解人体表面结构。他教学生拨阑尾根、辨识胆囊位置,以此告诉学生如何辨别阑尾炎、胆囊炎等实用医学常识。“有的同学身体稍微异常就恐慌得要命,而这门课所教的知识可以解除这种恐慌。”

除此之外,人体表面解剖学还作用于美学。张黎会用PPT展示什么才是美。“美术生要画好一个人,必须了解一个人的身体结构,比如人的眼睛的不同眼形与结构。”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是,他教学生如何自拍才“美”。他通过讲解东方美人“三庭五眼”的标准,让学生调整拍照角度,以此调整脸部器官在画面上分布的比例,达到“三庭五眼”的效果。“课后同学们拍照的效果还不错”,他笑道。课上,他是知识渊博的老师;课下,他是与学生关系密切的朋友,与学生平等交流。他与几位老师一起开通了微信公众号“粤读解剖”,来解答学生的疑问。

浅显实用的医学内容加上平易近人的老师,使该课被南都评为“大学城十大热门选修课”。这门课吸引了不少闻名而来的蹭课学生。张黎说,来蹭课的大多数学生是本校未选上这门课的大一学生。除了这部分蹭课学生外,也有外校的学生来蹭课。我校外国语学院14级的曾国恒说,他去蹭课是因为自己对医学感兴趣,并且解剖学对他学习拳术也有帮助。他说,张黎专业且有趣的讲课方式是他这学期坚持蹭课的原因。他认为蹭课可以指导他理解新知识,同时也能了解不同老师的上课模式。

为了扩大人体表面解剖学的收益面,该课打算在今年下半年建立慕课,并于2016年录制完成。以后学生只需网上学习,到广东药学院参加两三次现场课堂讨论,期末提交作业,即可获得该门课程的学分。

(文 / 张华容)

金瓶梅词话:期末给你自由选择的“套餐”

中山大学大学城校区B栋教学楼303,一个可容纳近三百人的教室,聚集了工学院、法学院、管理学院等学院的一众学子。而将他们聚在这里的原因,是一门名为“金瓶梅词话”的全校性通识课。

提到《金瓶梅》这部明朝奇书,很多人都不会感到陌生。这部诞生于明朝中后期的白话章回小说,是我国古典小说的一道分水岭,而其曾被列为“禁书”,给它增添了一丝神秘。中山大学陈志勇老师的“金瓶梅词话”一课,是一趟人文经典阅读的直通车,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金瓶梅》。

《金瓶梅词话》书影.jpg

《金瓶梅词话》书影

在他的课堂上稍坐,你便发现,在这个与其他教室并无差异的空间内,学生被一股不寻常的力量所吸引着,他们都将注意力集中在那三尺讲台上。那里,陈志勇凭借自己的口才和一本《金瓶梅》,为学生带来一场经典阅读的盛宴。

陈志勇开设这门课程已有两年。作为一门人文基础与经典阅读课,你可能会觉得它很生硬,其实并非如此。即便是对人文经典不感兴趣的学生,在课堂上也不会感到乏味。陈志勇用PPT条理清晰地展现了小说丰富庞大的情节,而他的讲话风格也是这堂课最大的亮点。他说话有条不紊,语调平稳,解读小说细节时引用流行词汇,说话也风趣幽默,常常引来阵阵会意的笑声。讲到精彩之处时,他还会播放一些视频,让学生对小说内容有更加直观的感受。

这门课的期末考查方式也与众不同。考虑到学生们来自不同的学院,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专业背景,陈志勇为学生准备了可自主选择的期末“套餐”:论文、小组课堂展示、小说情节再现等。陈志勇说,曾有来自心理系的学生结合自己的专业,从人物心理分析的角度切入,对小说人物进行分析。还有学生另辟蹊径,对小说中的传统茶文化进行探究,并与《红楼梦》进行比较。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独到的眼光,从小说中挖掘到更深层次的东西,将人文经典的学习面拓展得更加宽广。

陈志勇提到:“这门课程未必会给学生带来多少专业知识,但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它所带来的传统文化熏陶。在人们越来越看重实用的今天,传递文化、传承经典正是我们所需要的。”

(文 / 张晓阳)

大学里,当一部分学生千方百计地逃课的时候,有些学生却想方设法地去蹭课。蹭课成了这些学生拓展视野、培养兴趣的方式。蹭课成了一些“蹭客”的一种享受。

每周三晚上,中山大学新闻系大四学生侯婧婧会乘车到我校,旁听课程“文化研究与性别再现”。“文化研究与性别再现”是我校本学期新开的一门公选课。未正式开课时,这门课已在朋友圈中热传。主修新闻的她,喜欢有关性别的课程,对文化十分感兴趣。而“文化研究与性别再现”是有关性别文化的课,看到课程相关信息后,她便来蹭这门课。

学生在课堂上分享看法.jpg

学生在课堂上分享看法

其实,这不是侯婧婧第一次蹭课。“我从大一开始就很有计划地蹭各种各样的课,其中包括我们学校的政治学、社会学、研究方法、法学等相关课程。最近我还蹭了政务学院的公共治理课”,侯婧婧提到。如她所说,蹭课成为她大学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新闻专业要求她必须具备较广的知识面,因而四年来,她通过蹭各种各样的课来扩展知识面。她认为,蹭课是一个培养多种兴趣的好机会。

作为一个蹭课达人,她并不盲目地蹭课。她曾经制作蹭课表,安排自己的蹭课时间和梳理每门课程。“有些课我听过一次之后,如果觉得特别好就会一直认真听下去。有的课,我只是纯粹地了解,或当作讲座,偶尔去听。”

蹭课,对于侯婧婧来说,意味着什么?她认为,首先蹭课能让我们接触新的内容、新的知识框架。“如果自学,我们有时候是不得法的。但听老师讲,老师会引领我们进入一个新的领域。”其次我们能体会不同老师的授课方式。她觉得蹭课很自由,是一种比较快速地获取知识的方式。

自主学习一直是她所追求的学习方式,而蹭课能够满足她的这种需求,同时能扩展知识面,所以对她来说,蹭课是一件“很赚”的事情。作为一个保研生,侯婧婧表示目前自己的时间比较宽裕。由于之前的大部分时间都被学校的各种教学计划所占据,很多时候她不能主导自己的学习生活。“蹭课给我一种主体性的认识,我能够主导自己的学习过程。”在她眼里,可以看自己想看的书,听自己想听的课,才是享受大学生活。

“我还是会继续去蹭课”,当问到将来她是否还会蹭课时,她很肯定地回答。“活到老,学到老”,这是侯婧婧以后的蹭课心态。她说,即便是以后工作了,她也会找机会重回大学校园听课。“我觉得蹭课是享受自主学习的一种方式。”

(文 / 张雪君)

不知何时起,蹭课已经在高校校园内流行,而蹭课现象为什么会出现呢?近期,中国教育报高教周刊开展了关于“大学生蹭课”的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蹭课是大学校园里独有的一种文化现象,热度渐增,“个人兴趣”是大学生蹭课的主要驱动力。

“文化研究与性别再现”课堂.jpg

“文化研究与性别再现”课堂

土木工程学院杨泓伟同学:第一次蹭的课是西方哲学史。听完第一堂课后,我对哲学产生了很大的兴趣。从那以后我开始了一系列的蹭课。蹭的课是自己感兴趣的,学习的自主性自然很强,与平常上学校既定安排的课是截然不同的。

各种热门选课成为学生蹭课的对象,除“个人兴趣”外,还存在教师讲课魅力的原因。

人文学院何宝华同学:我蹭的是“社会热点问题的刑法解析”,感觉老师说话很风趣,她经常和同学们互动,拿出各种案例让同学们分析。最重要的是,大家都没什么基础,而她会任由我们天马行空地凭感觉来,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在分析案例的时候,她口吻很随和,像是聊天,不会生搬案例,让我们感觉法律也并不那么枯燥。

对于蹭课,蹭过课的学生表示蹭课对自己有帮助,而一些老师也很欢迎和鼓励学生蹭课。

新闻与传播学院李闪儿同学:蹭课是一件很好玩的事情。在这个过程中,你会遇到不同的老师,听到各种各样有趣的、新奇的想法。有时候蹭课可能会彻底颠覆你的世界观,有时候还可以发散你的思维,开拓你的视野;还有坐在你旁边的同学,不是本校的,不是本班的,感觉就是不一样,从而有利于交到更多的朋友。

生命科学学院陈琼华老师:我绝对是欢迎、鼓励蹭课的。我觉得一个学生那么努力、那么上进,作为一个老师,应该高兴才是。如果我们的公选课有更多的人来蹭课,那也从侧面反映了我们学校老师的水平。我希望能够出现更多的蹭课现象。我们的学生不是为了混学分去上课,而是为了听一些知识,这样可能会调动学生学习其他专业课的兴趣,整个校园向上学习的氛围都会被调动起来。

人文学院张颖老师:我个人是表示欢迎的,并且也鼓励学生通过蹭课去学自己想学的知识。毕竟大学的课堂是有限的,完成一般的教学计划所规定的课程内容是不能满足学生对知识的需求的。

(文 / 蒋颖聪 张雪君 胡 佩 张晓阳)

在“互联网+”时代,虽然慕课兴盛起来,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方式,但传统课堂的师生互动、交流讨论依然对学生有着强烈的吸引力。大学的课余时间相对充裕,利用这些时间和身边的教育资源去蹭课,无疑是一种学习的好途径,是学习自主性的体现。然而,不管是个人兴趣还是被授课老师的魅力吸引,“蹭客们”在蹭课中触及到新的知识,应该考虑与专业融汇贯通,多方位思考,这样才不愧对自己付出的时间。

(图片除署名外,其他均来源网络)

(本文统筹:陈宏霖 助理编辑:陈宏花)

注:本文刊登于2015年5月16日第304期《广州大学报》。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条:【校园】淡去的英语角:谁说大学生不爱英语?
下一条:【校园】除了车子和房子,还有梦想和远方

广州大学版权所有  COPYRIGHT©1999-2016,   GUANGZHOU  UNIVERSITY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粤ICP备 0500885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