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篇题为《天下第一的错别字竟是它!99%的人都写错了》的推文在微信朋友圈火了,文中提到的天下第一错别字是我们经常会用到的“冒”字。确实,因为我们对很多常用的字太熟悉了,反而很容易忽视了它们的写法。正如“冒”字,很多人以为“冒”字上面就是个“曰”,下面是个“目”。然而,“冒”字的上面并不是“曰”,而是“冃”。
据国内知名民意调查机构《零点指标数据》对北京、上海和广州等12个城市进行的“中国人书法”系列调查,94.1%的人都曾有过提笔忘字的经历,其中26.8%的人经常会提笔忘字。有些网友纷纷吐槽自己已经退化成了名副其实的“键盘手”、多数人成了“失写一族”。失写症,本是指脑损害所引起原有的书写功能受损或丧失。而在信息化时代,人们的文字记录方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在享受键盘上“敲字如飞”的快感同时,也逐渐忘记了一笔一划书写的感觉,导致提笔忘字的现象大量出现,这被称为数码时代引起的的“失写症”。
刚从广州中医药大学毕业的张同学分享了她提笔忘字的尴尬事:“周末在家的时候,我爸问我‘甘蔗’的‘蔗’字怎么写,我懒得写,就让我妹用手机打出来给他看,但是我妹当场拿起笔在纸上写了出来。当时我还在一边说‘柑’是‘木’字加一个‘甘’,结果我妹大声地说我错了,刚开始我还坚持,发现是我错的时候整个脸都红了。”她告诉记者,她的父亲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是因为工作需要,经常需要手写。若遇到不会写的字,她的父亲经常会请教她。她表示以前中学时期写错字的情况较少,但现在参加工作了,经常用电脑来办公,手写的机会很少,所以就算是一些经常用到的字也会出现写错的情况。
与社会上工作的白领相比,学生本应是与文字接触较频繁的群体,然而“提笔忘字”的情况在大学生身上也时有发生。我校美术与设计学院的袁同学回忆道:“在部门例会中,我负责做会议记录,但像‘摆摊’和‘堆’等常见的字,却怎么也想不起来。一篇会议记录除了有多个错别字外,还有四五个字实在想不起来,无奈之下只能用拼音代替了。”
其实,除了学生之外,老师们有时也会陷入“提笔忘字”的窘况。人文学院的张晓苏老师对她当年“提笔忘字”的经历仍记忆犹新:“在我读博之前,有一次给学生补习普通话语音,当时我举了一个同音字的例子,但是却忘记怎么写。”她觉得,作为一名老师,在讲台上当着学生的面提笔忘字,不仅会感到尴尬,还会觉得自己没有做好本职工作。
作为一名书法老师,人文学院的邓海涛老师也毫不忌讳地说出了自己当年的经历:“在一次活动中,我帮忙在嘉宾签到处写一个题款,但我突然忘了‘宪法’的‘宪’的繁体字怎么写,就赶紧去查,当时还是挺尴尬的。”
虽然造成大学生“提笔忘字”现象出现的原因不止一种,但其最主要的诱因是科技的进步带来的书写工具的改变。
人文学院的唐德胜老师认为,拼音输入法的盛行,让很多人以手机电脑键盘输入代替书写。计算机学院的舒华老师补充道:“通过电脑和手机,我们所能记住的只能是一个模糊的概念,而不能真正的去领悟汉字的文化内涵。你没有掌握书写技能,就没办法掌握更多的信息。”
当今,不少大学生因为手写字体不够美观、完成速度慢等原因,经常会选择先在电脑上完成作业,然后再打印上交,这使他们书写的机会大大减少。不可否认,输入法让“写字”变得简单,但同时也使传统的书写习惯离我们越来越远。追求速度的心态让我们习惯了键盘打字,却生疏了控制笔杆的能力,也渐渐遗忘了亲手写下方块字的快乐。
不过,“提笔忘字”的出现,除了因为有大学生们经常使用手机打字等主观原因外,还有其他各类客观原因。体育学院的吴同学便认为,大学生的词汇量与识字量毕竟有限,在面对某些书面上出现或使用频率较少的,且又偏向于口语化的字词,大多数大学生未必能写正确,“邋遢”这个经常在嘴边说起,但不常运用于书面书写的词汇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邓海涛老师称,若“提笔忘字”的情况长久得不到解决,则传统文化的继承问题让人堪忧。有着七八千年历史的汉字,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兴衰,记录了国人共同的经历,牢固了中华民族之间的情感联系,是中国文化符号的代表。“汉字是中国形象的代表,我们今天之所以能够欣赏古代的名著,都是汉字记录的功劳”,张晓苏老师解释道。
“汉字的价值在任何时候都不能被抹杀”,张晓苏老师补充道,“越来越普遍的‘提笔忘字’整体上导致人们的语文素质降低。如果我们不会书写汉字,就不可能体会到文字所蕴含的的文化韵味”。
舒华老师认为,我们从小就要识字,要掌握书写这项技能,这其实是对中国文化的传承。倘若连字都不会写,又谈何传承?
我们不能否认科技的进步给我们带来的方便,不能限制人们享受科技进步的成果,更不能呼吁大家减少使用新的书写工具的频率。但是,我们在享受科技进步成果的同时,别丢失了最基本的书写能力。正如邓海涛老师所言,“是我们在使用电脑等现代媒体,而不是手机电脑在控制我们。”
在全民“失写症”时代,如何才能提高自己的书写能力呢?“多写”是公认的法宝。体育学院的曾秀霞老师建议,学生应该多看书、多练字,而不要过度依赖高科技电子产品。华南师范大学信息工程专业的刘同学介绍了自己的秘诀:“除了平时多动手写字,在忘字时及时借助手机或电脑的输入法,查找并记下自己忘记的字。”
“我们应该常提笔书写汉字,这不仅是为了记住汉字的写法,另一方面,书法也是我们中华文化的精粹之一”,暨南大学的董同学补充道。另外,来自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的舒华老师认为,类似于《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等汉字听写活动的举办,不但可以规范大学生的书写,还能提高他们的书写技能。
汉字是中华文化的代表,若放弃汉字书写,会切断与传统文化的联系。在现代社会,大学生作为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力军,我们不仅要会敲键盘,更多保留我们血液中挥毫泼墨的本事。
(供稿:学生记者 张雪君 朱秀芳 张 玲 高 梓 陈瑞琦 助理编辑:陈宏花)
注:本文刊登于2016年1月20日第321-322期《广州大学报》。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