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风采

当前位置: 首页 · 名师风采 · 正文

名师风采

王筱虹:让学生记住这一门公共课--优秀中青年教师访谈(1)
来源: 作者: 编辑: 发布日期:2007/09/08

打开广州大学精品课程网页,在“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专题中点击“关于环境”,那文图并茂的页面立即跳入眼帘,从中,我们学到了很多应该知道知识:转基因食品有可能给人类带来许多潜在的危害;珠江水域平均每天可打捞出500吨水葫芦,水葫芦的疯长已严重堵塞航道、污染水质……这就是我校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王筱虹制作的广受学生喜爱的课件之一。

一个好的教师,首先是上课要受到学生的欢迎。长期以来,王筱虹老师上的是公共课《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大家都知道,一般公共课很容易被学生忽视,“上课打瞌睡,课后不知师是谁”,这似乎是学生对公共课教师的普遍态度。因此,有老师叹息:公共课难上!

如何才能让学生重视、学好这门公共课呢?针对环境类课程的特征描述,必须借助大量的图片、音像资料的这个特点,王筱虹老师决定从改革课件入手。

制作课件需要大量的资料,她搜集资料可以说是不辞劳苦。很多时候,她跑到一些图书馆翻资料,到音像店浏览科技片,有合适的就复印或买回来;她还多次到环保局去,请在里面工作的朋友帮提供一些有关图片或录像。有一段时间,每到节假日,她与一位女教师一起带着照相机和摄影机跑到郊外,拍摄与环保有关的图像,回来后根据自己写好的脚本,进行编辑合成。有一次,她竟与同事一起将一盘长达20个小时的资料录像带转化为电子格式,然后将它分类剪裁成70段长短不一的资料,编辑加工再将它们融进课件里。

王筱虹老师荣获南粤优秀教师称号

王老师说,1993年,刚进学校时还没有电脑,她就制作光学投影片在上课时投放;后来有了录像机,上课时就放几分钟录像;现在有了电脑,有了这些经过多年心血凝成的课件,就可以随心所欲地调度各种上课所需的资料,真是方便极了。

功夫不负有心人,这些课件使王筱虹老师上的课更加出神入化。她在课堂上充沛饱满的精神,抑扬顿挫的语句,行如流水的表述,精心设计的节奏,加上课件中呼之即来挥之则去的各种生动的音像图片资料,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学生说王老师“上课效果特别棒”,“听王老师上课简直是一种视听的享受”,他们很喜欢这门公共课。他们记住了王老师,在校园里见到,便会亲切地打招呼,叫“王院长”、“王老师”。王筱虹得意地说,我很高兴他们记住我这个上公共课的老师,我也“记住”了他们--叫我“王院长”的是肯定本学院的,叫我“王老师”的一般不是本学院的,他们不知道我的职务噢。

一个优秀的教师光是课上得好还不够,更加需要在课后与学生交心解惑--解学业上的种种疑惑,也要解生活中、人生观中的种种疑惑。

王筱虹老师正是这样的解惑者。她常在课堂上对学生说,我的办公室在某幢楼某某室,我办公室每天都向你们敞开,你们有什么问题可以随时到办公室找我。这样一公布,可真有不少学生去找她,有跟同学闹别扭请她出主意解决的,有失恋后请求指导的,有想找勤工俭学工作的,有请她帮助规划自己的人生计划的,甚至有些学生毕业了还找她帮所在单位解决问题的(在记者采访她的时候,就有一名毕业生打来电话,请求她为所在单位帮忙)……王老师不但不烦其烦,反而以此为乐、以之为荣地热情帮助和指导。于是,经常出现这种情况:下午学生在办公室向她请教,谈完话后,发现下班了,学校点对点班车开走了,她只能坐公车回家,坐33路,或2号线,或转地铁。拖着疲倦的身子回到家,常常是万家灯火夜了。

也经常有学生上到办公室请教学习上的问题。有学生提出了自己的专业研究的想法,请老师提提意见。这时王老师会认真听他表述,帮他分析。甚至有学生拿了非环境专业的毕业论文请她提意见,她会很细心地阅读,小心地向学生提出一些思路,并请学生向相关专业的老师请教。

王筱虹清楚地记得一件事:2000年,土木工程学院的学生拿来了一篇调查报告《石井河流域污染调查和对策研究》,请她指导。她仔细阅读后,觉得这只是一篇属于工科性质的小调查,但可以将它整合伸展补充,使它成为一篇结合人文学科的学术论文。于是,她跟学生多次沟通,帮助他们总结提炼,突出亮点,经过反反复复的修改后,拿去参加2001年广东省“挑战杯”赛,终于获得了社科调查类论文一等奖!学生兴奋地说,王老师,我现在高兴得简直想从五楼飞出去!

王筱虹说,给学生全力的无私的支持和引导,是我们教师、特别是党员教师责无旁贷的任务。她在十四年的教师生活中真正做到了责无旁贷。她因此获得了很多荣誉:广州市优秀教师、广州市青年岗位能手、羊城教育新秀、省大学生社会实践优秀个人……近日,她更荣获了南粤优秀教师的光荣称号,受到了省人民政府的表彰!

哦,忘了说一下:王筱虹老师等人制作的广受学生欢迎的课件,已加工成容量为2G的光盘并正式出版,在高校受到了相应的关注。天津大学、沈阳化工学院等国内多所大学已将它作为教学课件或将其主要内容纳入本校精品课件中;国内多间大学图书馆已将它收藏。你也可以在校园网里浏览,看看是不是很精彩。

(供稿:新闻中心记者 高良铨 编辑:朱玉尊)


上一条:陈琳:与学生在一起是一种快乐--优秀中青年教师访谈(2)
下一条:刘晓明研究成果《杂剧形成史》刷新中国戏曲起源研究

广州大学版权所有  COPYRIGHT©1999-2016,   GUANGZHOU  UNIVERSITY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粤ICP备 0500885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