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1日下午,我校新闻与传播学院在文逸楼608室举行了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会议围绕“解放思想,团结奋斗,直面变局,迎接挑战,推动学院高质量发展”的主题,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论述、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和广东省、广州市高质量发展大会精神,探讨教学和人才培养改革、科研和社会服务、资源分配与战略规划等涉及学院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议题。学习会由学院党委书记邹军主持,学院党委委员、各办主任、各系主任、教工和学生党支部书记、团委书记、各硕士学位点负责人、学术委员会主任参加会议,共同为学院的发展献计献策。

学院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会场
学院领导结合分管工作领学
邹军书记首先介绍了此次会议的学习背景。他指出,党的二十大将高质量发展定位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兴技术快速发展和扩散,传媒业界正在发生的持续变革和重构等新形势,亟须我们直面变局。结合深入贯彻落实学校新学期全体中层干部大会精神,邹军强调,学院要有高度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主动迎接挑战,推动学院高质量发展。

邹军书记主持会议
张爱凤副院长从人工智能、具身智能讲起,指出人工智能可以24小时不间断工作的现实,对教育和就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为此,教师应将人工智能融入课程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适应未来社会的能力。

张爱凤副院长谈学习体会
张杰副院长指出,学院学科发展要紧跟时代发展大势、与学校要求相匹配,将学术生产力与有效对接地方需求结合起来,围绕粤港澳大湾区战略需求,开展原创性研究,实现自主知识体系的建构和创新。

张杰副院长谈学习体会
方建平副书记剖析了广州城市的繁荣与广州大学发展之间的紧密联系,探讨了守与创、为与不为,以及如何为广州经济和社会发展贡献力量和如何推动学生高质量就业的问题。

方建平副书记谈学习体会
各系围绕专业发展建言
播音与主持艺术系、广播电视艺术系、新闻学系、网络与新媒体系的代表从各自的专业角度出发,围绕学院高质量发展发言。
播音与主持艺术系主任彭雨晴副教授从全球化的视角,对比了当前人们探讨的话题与传统社会的差异,指出进行教育改革的必要性。她表示,我们需要思考在世界的语境下的人才培养和科研发展,满足平台世界口语传播的全新需求。

彭雨晴副教授发言
网络与新媒体系主任张灵敏副教授认为“创”字最重要。她提出,要坚持需求导向,未来的教学方式要从知识传递转向任务驱动。她同时指出,与此变革相适应的制度改革同样重要。

张灵敏副教授发言
广播电视艺术系主任尹杭老师指出,当前艺术类学生专业热情不足,师资结构也存在问题,将聚焦视听传播与创作,推动专业和学科间的融合,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尹杭老师发言
新闻学系主任刘涛老师聚焦专业发展的阶段性问题,剖析了小班与大班教学的痛点与难点,对如何加强产教学研团队建设、增强服务社会的能力,以及院级科研机构的设立、人才分类分级等问题发表了看法。

刘涛老师发言
专家聚焦创新发展献策
在自由讨论环节,播音与主持艺术系党支部书记苏凡博副教授就播音主持人才培养的改革,学术委员会主任郭建斌教授就“湾区传播”研究的多元化和进一步推进,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点负责人曾丽红教授就如何实现从学术生产力转换为服务湾区等话题发表了意见。

苏凡博副教授发言

郭建斌教授发言

曾丽红教授发言
与会人员还围绕“如何破解创新班招生与资源分配的结构性矛盾”“数字视频传播专业课程体系与行业需求的匹配度优化”“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与专业高质量发展的融合路径”等议题,展开了积极讨论,并提出了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田秋生院长作总结
会议最后,田秋生院长对与会人员的发言进行了总结,并对学院未来发展的思路提出了意见。他指出,一级学科博士点成功获批后,学院站在新的起点,需要谋划如何重新出发。在文科遭遇全球性萎缩和数字时代传媒教育危机的大变局下,学院要认真思考未来的出路,服务好地方特别是广州的需求,人才培养要与业界前沿高度融合,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培养出更多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