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一名本科生在两年多时间里通过实验研究,合成了21种未见文献报道的新化合物,并将研究成果整理写成了7篇学术论文,现已有4篇发表在国际顶尖研究刊物上。该学生就是我校化学与化工学院05级应用化学专业学生林焦敏。化学化工学院一位教师认为:“能在本科阶段就取得这样的学术成果,即使是在国内著名大学的本科生乃至研究生中也是少有的。”
两年多合成了21种新的化合物
据介绍,从大一下学期开始,林焦敏就利用利用课后节余时间跟从导师董文博士做分子基功能材料的研究。林焦敏查阅了大量国内外文献,设计合成了21种未见文献报道的新的化合物。这些化合物具有良好的荧光、磁学性质,在分子基功能材料上展示出很大的应用潜力。
近期,林焦敏就研究出了9种镧系金属化合物。这类金属化合物功能性极强,设想可运用在生物探针,荧光传感器,磁性卡、软磁铁,磁性开关等方面。而在2007年,林焦敏研究出的一种具有磁性的锰的配合物则具有强大的储存功能。林焦敏说,“化学就是一门不断探求未知新物质的科学。新的物质的出现,其更多的潜在运用价值需要不断去研究。”
两年发表4篇国际水平学术论文
在研究过程中,林焦敏对成果进行了整理总结,写成了7篇全英文学术论文。今年10月份,他的最新学术论文被英国皇家化学会权威期刊《道尔顿学报》刊载。这已是林焦敏两年内第四次在国际顶尖刊物发表学术论文!他另外三篇文章分别发表在中国化学会期刊《结构化学》、国际晶体学会刊物《晶体学E》、英国皇家化学会权威期刊《晶体工程通讯》上。这些期刊全部属国际上三大检索系统之一的SCI收录的期刊。
做为林焦敏的导师,毕业于北京大学的董文博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在国际上如此高层次的化工学科刊物发表学术论文对于教授、研究生来说都是很高难度的。林焦敏作为一名本科生,能取得这样很前沿的高水平成果,实在很难得。对于我校来说,这是学生学术水平的一个重要的突破。”他表示,看着学生能取得这样的成绩,自己感到很欣慰,在以后的教学生涯中还将继续带领学生进行科研活动。
林焦敏:兴趣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据介绍,林焦敏来自潮州农村贫困家庭,高中时本来报读物理专业,大学被调剂到化学系。但他没有因此沮丧,一心想把专业学好。大一下学期,他与同班3位同学加入了化学系主任董文博士的科研团队。在头几个月里,他们所进行的实验研究没有取得实质进展。当其他的同学都退出团队时,林焦敏并没放弃,自己坚持在实验室里不断地尝试。林焦敏说,“探索新物质的好奇心一直驱使着我前进。当我第一次探索出新的物质时,我很兴奋,想要去创造出更多的新的物质。”4个月后,林焦敏终于发表了第一篇学术论文,并在两年多中一直坚持科研工作,最终取得了一次次的成功。“兴趣就是我最大的动力,导师董文博士给了我很多悉心的指导。今后,我还会继续在这个领域努力,希望可以做出更多的科研成果。”他对记者说。
链接:林焦敏发表论文标题
(供稿:新闻中心学生记者 周嘉玲 编辑:朱玉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