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园动态 · 正文

校园动态

海洋社会与文化工作坊:推动建构开放包容的海洋文化
来源: 作者: 编辑:杨春荣 发布日期:2019/05/16

本网讯 5月11日,由我校公共管理学院社会学系与广州市社会工作研究中心联合主办“海洋社会与文化”工作坊在我校举行。

工作坊分为“宗教与信仰”“贸易与网络”“学科与视角”“空间与记忆”四个单元,来自国内高校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围绕海洋历史与文明、海洋族群与文化、海洋社区与发展、海洋治理与创新等多个专题进行研讨,在促进学术交流和海洋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发展,推动构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海洋生态环境,建构一个开放包容的海洋文化,进而实现“和谐海洋”倡导的人海合一目标。

“宗教与信仰”主题演讲,厦门大学张先清教授以一座佛塔为例,从海洋遗产科学的视角着重论述了技术手段层面对海洋文化保护的重要作用,对海洋遗产的研究提出了新颖的见解上海海洋大学的崔凤教授针对山东半岛寿光市羊口镇天妃宫出现的一庙多神的文化现象,探讨了妈祖信俗的多层性,认为其揭示了海洋文化产业多元化、妈祖信俗从“专神”到“多神”的转变以及区域信仰空间的形成等原因;我校王元林教授表示,在历史上,中国民间信仰与官方的关系存在着既排斥又利用的两重性,并以礼制为检验标准,随着官民意识形态的变化而变化。

“贸易与网络”单元中,中国海洋大学宋宁而副教授就和式帆船、社会网络与幕藩体制的解体展开了论述,并提出弱化历史话语指向性的观点福建省社科院助理研究员童莹从印尼北马鲁古群岛的香料贸易与社会网络出发,认为海洋研究可以从地方社会变迁中透视世界体系的发展,从全球深度联系的宏观生态里审视地方社会重庆大学余昕则以19世纪南海燕窝贸易市场的形成为例,探讨了食物、市场与移民等问题。

第三单元“学科与视角”,上海海洋大学张雯副教授分享了她译作《成为三文鱼——水产养殖与一种鱼的驯化》一书获得的启发性思考,分析了行动者网络理论在海洋社会与文化研究上应用的可能性中国海洋大学王书明教授就海洋社会学研究的多元取向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对海洋社会学的未来发展给予了期待广东海洋大学罗余方作了“海洋灾害对中国海洋族群性格建构的影响“的探析。

“空间与记忆”单元中,华南师范大学张争胜教授通过更路簿的研究,探讨了海洋渔民文化的挖掘与保护的问题,海南大学张朔人教授则以此介绍了更路簿时代渔民西、南沙的生产生活情况海南大学王小蕾从文化记忆视域的角度出发,对南海渔民的兄弟公信仰的保留方式和传承形式展开了思考,认为兄弟公信仰具有联结群体历史,促进海洋文化流动的功能广州大学王利兵助理教授以边界认同是民族国家认同的前提为基础,从地理空间的政治化、民族遗产的国家化、想象的共同体三个层面,揭示了南海渔民“家国一体”的国家认同,并提出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的倡导。

本次工作坊总结了现今海洋社会、文化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研究动向,为海洋研究的跨学科、跨领域发展添砖加瓦,有利于促进学术交流以及推动海洋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蓬勃发展。

(供稿:公共管理学院  编辑:杨春荣


上一条:“技术、经济与社会治理”研讨会在我校召开
下一条:【名师专家中学行】地理科学学院教授与中学生畅谈地理之美

广州大学版权所有  COPYRIGHT©1999-2016,   GUANGZHOU  UNIVERSITY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粤ICP备 0500885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