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小春 湖南人,新疆长大,广州大学地理科学学院2015届毕业生。他带领的“100个农夫品牌项目”在2016“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中成了为数不多的银奖获得者,该项目同时成为了目前广东代表队在“国赛”中所取得的最好成绩之一。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把新疆的农产品带到广州,并立志成为“农夫精神”的传播者。
□专题统筹 信息时报记者刘伟 专题撰文 信息时报记者 黄淑仪 见习记者 张柳静 通讯员 林泳淇
今年8月,2016“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电子商务专项总决赛在四川绵阳举行,广州大学毕业生杨小春带领的“100个农夫品牌项目”斩获了大赛的银奖,同时也成为目前广东代表队在“国赛”中取得的最好成绩之一。在赛场外,杨小春高兴地一跃而起,紧紧拥抱着他的创业搭档。
这个在新疆长大的湖南小伙子,在充满机遇和希望的广州,正尝试着走出一条农产品定制溯源的立体生态现代农业产业之路,以“一城一果园,一家一棵树”的创新形式,挖掘千万平凡农民背后不平凡的故事,塑造“农夫精神”,打造“100个农夫”品牌项目。
20年前,杨小春父母告别了湖南老家,义无反顾地带着年幼的两兄弟踏上了开往新疆的列车。一切的起源,是因为那祖辈留下来的三分地再也无法喂饱一家四口,更别提以后要让孩子上大学。听老乡说,新疆那里有种不完的地,仅有小学文化的小春父母便毅然告别家中年迈老母,拖着几箱行李家当,一路向西来到地广人稀的新疆喀什。
小春回忆,全家举迁新疆,颇有美国大移民的味道,然而在新疆,没有金矿,要吃面粉,空气干燥,冬天很寒冷,总是要种地忙农活。每当提及父亲,小春的脑海中总会浮现出父亲劳作时“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形象:粗糙的双手长着厚厚的老茧,小腿因为长年浸泡在水里起着褶皱。“人家都说我爸爸的一双手顶两三个普通男人的手,我爸一个劳力顶得过两三个人干活。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用一双手、一把锄头把我们兄弟养大,供上大学,硬是没有低头向别人借过一分钱,还帮助过很多人。”
1998年棉花丰收价格好,小春父亲50亩棉田第一次挣钱,而且一挣就是一万八。公家发钱的时候,一百、五十、二十、十块的一沓一沓地堆了好高,父亲双手发抖着抱回家,嘴里一直嘟囔着:怎么这么多,是不是发多了。这成了后来小春一直“笑话”他父亲的内容,同时也成为他孩提记忆里父亲最快乐的瞬间。2010年,哥哥考上西北政法大学,而小春考上了广州大学,一门两杰。
“我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忠孝不能两全’,把我们兄弟俩养大,为国家培养出两个大学生,对得起国家对得起爷爷,是尽忠,但是却不能尽孝了’。在湘西老家,我还有一个80多岁双目几近失明的奶奶。搬到新疆20多年,我父亲从来没有回过老家,而我们兄弟和妈妈也只是在初三毕业和大一的时候回去过两次。作为子女能够做的,就是用自己第一个月的工资为父亲买一张回家的火车票。”小春说,“那时候我感到很惶恐,暗自下定决心——再给我几年时间,我要让父母过上好一点的生活,也要带领其他在黄土地上辛劳的父母们跟我们一起发展。”
“这就是我的父亲,一个勤劳朴实憨厚倔强固执的农民,一个平凡的中国三点四亿分之一劳作在土地上的平凡农夫,他们不是我们这个国家的栋梁,但却是这个国家的基石,平凡地在土地上默默付出,他们对土地的耕耘与呵护,对自然的改造和敬畏,对生命的热爱与执着,对子女的无私与奉献,我称之为‘农夫精神’。”
2010年9月,小春从新疆来到花城广州,准备开始人生另一个新的阶段。就在这时,小春的父母遇到了纠纷。为此,小春决定休学一年,回到家后,自己当起了父母的律师,跑派出所收集证据,找目击证人谈。经过一番折腾,终于为父母讨回了公道。
回想这次经历,小春坦言此事对刚成年的他带来不少打击,趁着这次休学,小春决定要来一场“说走就走”的徒步旅行。“从踏出家门的那一刻,我就对自己说:不混出个模样决不回家!”小春说,“先不说去扛起一个家庭的责任,最起码要让自己成为一个能独立解决问题的成年人吧。”2011年2月底,刚过完年,小春辞别了父母,从新疆喀什的家里出发,先到青海,再上西藏,又沿着西藏去了四川、云南、湖南、山东等地。在青岛,他决定骑着单车去内蒙,途中穿过了天津、北京。
为了解决盘缠的问题,小春曾在新疆建筑工地上搬过砖,在天津宗师楼当过消防员,在云南咖啡厅端过盘子……2011年的春天,冰还没有完全融化,小春在新疆的建筑工地上搬砖。“跟20多个工友一起建楼房。晚上没地方休息,他就直接盖个毯子睡在水泥板上,隔天醒来,又开开心心地去上工了。”
小春回忆道,“虽然工资只有别人的一半,但我干的活比别人还要多。等我走时,工地的领导还补了双倍的工资给我,让我路上小心。”在丽江束河古镇的一家咖啡厅,小春停驻了20多天。“当时我去咖啡厅吃了点东西,看到墙上有人留言,我留言说自己要找工作,并写下了姓名和电话,当天下午就接到了老板娘的电话。老板娘说我的字写得挺好看,也没问其他的,直接让我第二天就去工作。”小春笑着说,他与老板娘一家相处融洽,离开的时候,还是老板娘开车送他去车站的。
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这群素不相识,大多仅有一面之缘的人让小春看到了人性里的善。“他们会让你搭顺风车,会把你送到目的地,他们还会问你钱够不够,主动帮助你。”在他们身上,小春看到了父母的影子,看到了淳朴、善良。
这次徒步旅行让小春获益良多,也让他更清楚自己为什么要做“100个农夫”项目。小春说,除了挣钱,还需要去追寻一些更有意义的东西。而“100个农夫”对他来说,就是更有意义的事情。他希望不单单是自己在做这件事,而是能带动起10个、100个,甚至10000个农夫去做这件事,一起改变生活,走出困境。
“把产品质量做到100分,把服务态度做到100分”——这就是小春心中的“100个农夫”。他想为在新疆的农民打造一个出色的农业品牌,让消费者品尝到更多的农产品。
“新疆空气纯净,农产品经过雪山融水浇灌,在自然条件上更具优越性。”根据自己在广州荔湾批发市场义务劳动的经验,小春萌发了“公司+农户”的创业模式,希望可以与更多的农户合作,用农夫精神去做产品,带领农民一起发展。“新疆当地技术不发达。”小春说,如果自己能够把现代农业的理念、电商的理念传达给他们,就算只能带动10个农民,他也愿意去做这件事情。
小春计划对新疆生产基地进行实时的视频监控,让广大消费者见证产品生产的过程,让更多的新鲜产品进入商品流通。此外,他还打算在生产基地建立庄园,让VIP客户来新疆游玩时,可以参观以及享受庄园生活。
2015年9月,“100个农夫”项目真正启动了。“在新疆的农民,每个人身上都有很多故事。”小春说,他们要提供的不仅仅是一颗红枣,还有农民背后的故事。他们是一个个群体的缩影。
小春记得,有户农民家里有两个孩子,他们一个16岁,一个19岁。有次发大水,两个孩子跑去抗洪,不幸都被水冲走了。政府要补助那家人,但他们却拒绝了。“他们对金钱没有太大的欲望,会觉得那是自己该做的事情。”这种责任感打动了小春,他觉得这样的农户肯定能种出大家都信任的农产品。
另外一名70岁的农民也让小春印象深刻,“他结婚时父亲只给了一只羊,现在已经快有40只羊,30亩地了。”小春说,在那位老爷爷的身上,他看到了农民的拼搏与感恩。他们白手起家,自力更生,有一股顽强的生命力,并对他人常怀感恩之心。“我们会将这些农民的故事拍出来,让更多人看到。”
目前,“100个农夫”已与新疆那边的7户农民建立了合作关系。“客户花300~500元就可以订购一棵红枣树,树上将会刻上订购者的名字。”小春说,技术人员会把整个红枣的生产种植情况、农夫的家庭情况,以及这块地的地理位置全部反馈给消费者。“这是一种全新的消费体验,可以将生产者和消费者联结起来”。
创业伊始,曾试过在北亭、南亭、小洲村摆地摊出售商品的杨小春,也遇到过资金周转困难的问题,但是他却没有想过在产品质量上“偷工减料”。为了确保产品上乘的品质,公司在运营过程中曾经历过“三订二退”,亏损了一万多元。第一次,小春在当地一家葡萄干加工厂订了一批货,但亲自参观生产线时发现质量不过关,于是他退订了第一批货,赔偿了5000元的违约金。
第二次他跟随厂商去到一个晾房,确认产品属于自然风干,便下了第二批订单。后来他发现质量仍有缺陷毅然退掉了第二批产品,又赔了5000元。
经过多番考虑,小春最终选择在一个农户家用高价进了一批完全值得信赖的产品。“确保产品健康才能出售,这是底线。”正是由于杨小春对品质的执着,去年,广州大学2550名老师在他的团队订年货,创下四五十万元的销售额,杨小春团队也趁此机会申请成立玖玖健康产业有限公司。
“100个农夫”品牌项目由广州大学2015届毕业生杨小春创立,目前是广州玖玖健康产业有限公司农产品品牌。项目通过农产品定制溯源的形式,结合互联网的思维帮助新疆农民建立起现代标准的有机农业基地,告别传统的粗放的农业种植模式,提高产品质量带领农民共同发展。该项目以“一城一果园,一家一棵树”的创新形式进行宣传销售,
让消费者也参与到农事过程中来,共同体验产品的生产种植过程。同时,挖掘农产品背后的农夫故事和农夫精神,打造企业文化、创立属于农民自己的“100个农夫”品牌,力求把边疆农夫身上的艰苦奋斗、乐观奉献、吃苦耐劳、环保朴实的精神赋予在产品中,并获得消费者认同。目前,项目年销售额已过百万,团队正和广州、北京、郑州等地政府和企业对接洽谈合作,预计将迎来新一轮的发展。
小春想让更多人看到一种“农夫精神”,但现在最难的是要如何让农民了解现代农业的理念,去接受他的做法。“我们要让农民接受质优量少的观念。”小春说,新疆农民生活不易,他们需要考虑生活成本。如果一根枝可以结10颗红枣,老百姓都会很开心,但若要说服他们一根枝只结5颗红枣就不那么容易了,“这还是需要一个接受过程”。
由于当地老百姓文化水平不高,生活水平也不高,他们只能想尽办法追求产量。小春回忆起自己高中时,新疆当地农民还是靠手工来剪棉花。“这边很多农活都是靠人力来完成的。”
如何让农民接受现代农学,接受新型农业技术,是让小春最为头疼的事。而“100个农夫”正好提供了一个平台,“我们可以打消农民的经济压力,让他们可以好好地按照消费者的要求来种植红枣。”小春说,一方面,消费者可以得到有机无害的红枣;另一方面,农民不用担心自己的生计,只要好好生产就行。当然,承诺也有风险,如果遇上刮风下雨沙尘暴等恶劣天气,平台也会尽力帮助农民解决后顾之忧,让消费者获得满意的产品。
目前,小春打算成立农夫基金,将公司3%-10%的营利额返还给准备成立的农夫合作社,用于农民生产资料的补充,降低生产成本。另外,还将用于救助家庭经济条件比较困难的农夫家庭,减轻他们的生活压力。
创业伊始,资金匮乏几乎是每个创业者都会遇到的问题,小春也一样。刚刚毕业的小春准备申请银行贷款,但由于没有信用积累和房子做抵押,申请贷款的想法只能破灭。后来,他向父母和朋友借钱,才筹得了团队资金。如今,“100个农夫”正在迅速发展中,项目也受到很多投资人的青睐。但目前,小春仍未接受任何形式的投资。
访谈中,小春多次提到“事业”。他说现在先用自己的平台去做产品,等3~5年渐渐成熟后,就会去借用其他的平台,来拓展更多的发展模式。“我们并不是小打小闹,而是要建立起一个现代农业基地,打造现代‘农匠’。”小春信心满满,他希望来订购的消费者都是因为认可“农夫精神”而来,而不是带着怜悯,自觉高人一等去帮助他们。消费者对“农夫精神”的认可,才是对“100个农夫”最大的支持。
回想自己在大学期间的创业过程,小春感慨吴院长是自己的“人生导师”。
2011年9月,小春刚开始休学,此时正遇吴志峰院长上任。接管学院未到一个月就“跑”了个学生,这让吴志峰十分吃惊,后来跟小春无法取得联系,他还在微博上发起“寻人”。说起这段经历,吴志峰记忆犹新,“后来这小伙给我写信,字写得不错,让我印象很深。”直到现在,这封信还躺在吴志峰的办公桌抽屉中。
小春说,创业初期,他只是简单地把农产品带到学校,在宿舍楼下的马路边当个“小贩”。吴志峰得知这个情况后,鼓励他把这件事做成项目,甚至无偿借给小春5万元作为创业初期的启动资金,并亲自找老师对他们的团队进行指导。
小春很感慨,从校赛到省赛再到国赛,学校以及老师都给予了很多帮助和鼓励。“学校团委当时也邀请了很多有影响力的创业导师给我们的计划书进行一对一的指导修正。”小春说,当你走出省赛去参加国赛时,你会发现学校以及老师的这份支持是多么重要,它会是你勇气的来源。
创业的路上,大多数人只会看见你眼前的成绩,却忽略了背后的付出。杨小春坦言,要享受创业成功带来的喜悦很简单,可是要承受失败的滋味却会让人退缩。一个人只要努力去做一件事,专注、认真,总会有一个爆发点。时机到了,事情自然就成了,恩师吴志峰常说:功夫在诗外。
记者:相比起创业这个说法,你更喜欢把“100个农夫”称作事业是吗?
小春:是的。我自己觉得创业最重要的就是坚持不懈,不能因为一些挫折和困难而打退堂鼓。创业路上太多困难,如果只是当成玩水试着做一下,遇到困难就会灰心想放弃。如果只是想挣一笔钱,那么到了一定阶段就会没有了向前的目标和继续前进的动力。我自小接受父母的教育就是忠孝:“为国尽忠,为家尽孝。”我想去改变我父辈的生活,做一份于国于民有利的事情,先改变自己再改变家庭。
小春:其实我也不太看好大学生创业。我创业两年半以来经历过好几批大学生朋友的创业失败,就连我自己也不敢说我会成功。因为我们的社会经验不足,要时刻做好失败的准备,只能告诉同行的创业朋友,坚持和一直保持学习的态度是最重要的。
小春:最大的感受就是感谢父母兄长女朋友一直以来的默默支持。如果没有他们的鼓励支持,我根本坚持不到现在,亲人的支持和关怀是最大的慰藉;另外,机遇很重要,坚持在路上,总会有不期的人或事会给你带来惊喜。
记者:生在湖南,长在新疆,对于广州你是怎样定义的?
小春:我出生在湘西的大山里,长大在边塞新疆荒漠边缘,大学求学来到充满包容精神的广州。广州应该就是我定居的地方,我在这里遇到了爱情,很快就会走进婚姻。广州就是我的第三故乡,是这座城市给了我全新的视角,是我世界观和人生观成型的地方,人生轨迹也从此改变。在这里,我遇到了恩师,遇到了支持鼓励不嫌弃我这个穷小子的姑娘,遇到了诸多事业发展上扶持帮助我的同学朋友。爱上一座城,不仅因为城里有你爱的一个人,还有这座城的建筑与风度。
(来源:信息时报 2016-10-16 A07版 A08版 A09版)
相关链接:epaper.xxsb.com/showColumn/2016-10-16/1196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