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是福建省“十一五”规划的重要内容。福建师范大学自然资源研究中心韦素琼博士和广州大学地理科学学院陈健飞教授根据对闽台相关统计资料的对比发现,在相似的经济发展阶段,闽台建设用地增长速度均体现出加速发展的态势,并集中分布于台湾海峡两岸,与两岸的经济布局成东西呼应格局。
根据海峡两岸占主导的地貌特征,福建的闽西大山带、闽中大山带以及台湾的中央山脉大致均呈南北走向纵贯省境,地势总体上向台湾海峡倾斜,为数不多的平原也大多分布于海峡两岸的滨海地带,这里是闽台人口、经济发展的精华地带。
专家指出,闽台具有地缘(地理位置)、物缘(自然条件)、亲缘(社会文化)等诸多相似性,同时又存在经济发展时序递差、政策法规权属相异的特点,成为对比研究的最合适区域之一。近年来闽台经济交流与合作稳步发展,1996~2002年台湾在福建的直接投资额达81.52亿美元,闽台贸易总额达178.36亿美元,其分别占台对大陆投资的25.21%以及台湾与大陆贸易总额的8.04%。随着闽台投资、贸易以及产业转型升级对接交流的扩大,对福建建设用地变化无疑产生重要影响。
资料显示,闽台的土地开发利用历史都晚于中原地区,并且均较早地与海外经济贸易相联系。闽台还具有相似的文化背景,同根同源,均具有多元化和海洋性特征。现阶段福建经济发展水平以及所面临的产业结构向重化方向转型,与台湾20世纪80年代初类似。今后福建随着重工业的发展以及相应的能源、交通设施的发展,需要占用更多的耕地,因此福建在进一步提高工业资本有机构成中,提高土地集约利用率,建立资源利用高效、节约型的经济体系显得尤为重要。
专家建议,福建今后在有计划扩大建设用地规模的同时,应结合产业升级,走合理集中布局、加强内涵挖潜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借鉴台湾在实施较为严格的区域计划法和都市计划法之下,引导工业布局逐步趋于集中,以获得土地产出率的快速提高。
(消息来源:科学时报2008-1-21 编发:朱玉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