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今天(7月3日)上午,我校召开“广州十三行研究专题学术报告暨工作研究会”。
市社科联顾涧清主席、我校副校长徐俊忠在会上做了讲话。中山大学章文钦教授和我校杨宏烈教授分别作了题为“广州十三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广州十三行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主题报告。暨南大学副校长纪宗安教授、中山大学蔡鸿生教授等相关领导和专家参加会议。人文学院副院长冷东教授主持了本次会议。
徐俊忠副校长代表学校,对广州大学“广州十三行研究中心”的工作表示肯定。他指出,十三行是广州乃至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现象,它不仅具有历史标本的研究意义,还有现实的各种影响。开展这一研究,不仅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也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广州大学背靠广州,理所当然应该在广州十三行研究中尽心尽力。他强调,学校对“中心”的功能地位是希望能将其发展成为十三行的学术研究中心、资料与信息中心、人脉联络中心。他希望中心通过创新机制和持续的规范建设,努力做实做强基地的各项事业,对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开发做出贡献。(讲话全文链接)
顾涧清主席则提出了开门研究和创新研究的重要性,分析了三百多年前的十三行和现在的广交会的关系和契合,并表示对广州大学“广东十三行研究中心”的前景充满希望。
随后,中山大学章文钦教授重点介绍了广东十三行的历史,在早期中西贸易中的影响和在世界文化遗产中的地位,并提出要对十三行历史文献加以重视,呼吁各有关方面保护十三行这一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并加强对这一学术领域的研究,使之能与国际学术界的研究接轨。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建立十三行研究的相关资料库和十三行历史博物馆。这对于创建广州国际化大都市和建设广东文化大省都有不容忽视的意义。章文钦在我国十三行历史文化领域中有着深入的研究,他曾发表了《清代广州十三行与澳门》、《广东十三行与早期中西关系》等一系列论著。会上,章教授将其关于十三行的著作赠送给我校“广东十三行研究中心”。
我校杨宏烈教授在随后的专题报告中对广州十三行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方面做了详细的阐述,提出建立十三行主题公园的设想。同时展示出十三行旅游规划的结构图,分析南海神庙、天字码头、三元里和海山仙境这些重要景点在十三行旅游规划中的作用,并在会上示出大量精彩的十三行遗址图片。杨教授是我国关于十三行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积极的研究者和实践者,杨教授曾多次带领建筑学院的学生对十三行资源进行考察研究,并著有《广州泛十三行商埠文化遗址开发研究》、《广州工业文化遗产值得保护利用》等论作。
据了解,广州大学“广东十三行研究中心”是以开展十三行研究目的而设立的研究机构,目前为广州市社科研究基地,今后争取成为广东省社科研究基地。“中心”旨在为岭南文化研究和文化大省建设做出贡献,充分利用广州大学文理兼备、多学科综合、科研力量雄厚、智力资源丰富的优势,整合、协调本校科研力量,组织跨学科的研究,以推动我校的学科建设。在人员配置方面,赵春晨教授担任主任,冷东教授、谭元亨教授、杨鸿烈教授担任副主任。此外,设有顾问委员会和学术委员会。
(供稿:人文学院 梁家璇 李春佳 编辑:肖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