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我校与台湾淡江大学合作成立“工程结构灾害与控制联合研究中心”,开创两岸高校科研合作的新模式。昨天(17日)上午,我校与淡江大学校际合作签字暨联合研究中心成立揭牌仪式在我校举行,我校校长庾建设和淡江大学校长张家宜代表双方签字,并为联合研究中心揭牌。
我校副校长陈永亨主持仪式,中国工程院院士容柏生,国家基金委土木与环境学科主任茹继平,广州市教育局局长华同旭、市台办主任周才玉、市科技局副局长王桂林,及两岸科技界知名专家学者和我校近两百名学生出席仪式。

庾建设与张家宜交换签约文本 文娟、刘涛摄影
仪式上,庾建设和张家宜共同签署了《广州大学与台湾淡江大学校际交流合作协议》。牌匾上红绸布的揭掀标志着工程结构灾害与控制联合研究中心正式成立。
广州地区高楼林立,高架桥纵横交错,此类建筑物在强台风、地震、冰雪等外荷载作用下的结构安全性一直是土木工程领域的研究热点,而作为台风多发地的台湾,台风对地区的大型建筑的影响很大,“因此成立中心对两岸科技交流和工程建筑都具有重大意义”,庾建设校长在致辞中表示,该联合研究中心将充分发挥合作双方的研究资源和人才队伍优势,以大型工程的实际应用为载体,发展和完善工程结构灾害与控制的理论体系和技术手段,最终建成集基础理论研究、大型工程项目承接和面向两岸三地土木工程技术人员的教育培训为一体的国家或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或重点实验室。
台湾淡江大学校长张家宜坦言,这是第一次与大陆高等院校进行学术科研交流合作,学校非常重视且珍惜这个机遇。作为台湾最大的私立学校,淡江大学已有50多年办学历史,学校与近20所大学建立学术合作关系,但与大陆确定长期科技流合作则尚是第一次,“贵校是我校与广东高校合作的第一所大学”,她相信通过彼此的努力,必可造福两岸三地的防灾减灾事业。
“两岸合作,科技先行,是一种值得研究的新模式。”广州市台办主任周才玉说,此时恰逢两岸大交流的大好时机,当前两岸关系的态势为开展与台湾的交流合作提供了很好机遇,两所院校建立学术科研合作关系对对加强两岸往来,开创和平发展新局面,推动教育界和科技界发展都具有积极意义。她介绍,从2005年至今的5年间,两岸院校十多所大学多次举办穗台交流会,通过互派师生学习等多种形式开拓交流合作新路。
该联合研究中心是由我校与台湾淡江大学成立的联合研究机构,也是大陆与台湾高校联合成立的首家具有实质性科研合作的研究机构。联合研究中心主任傅继阳介绍,中心主要针对高层建筑、大跨空间结构、桥梁、隧道等建筑结构开展健康检测研究,研究建筑物在强台风、地震、冰雪等外荷载作用下的结构安全性以及材料老化、腐蚀和疲劳损伤灾害作用下的灾变行为特征和后果,创新建筑结构健康监测的理论体系,发展实时同步监测的协同试验技术和方法。据出席的专家所言,这既是国际国内土木工程领域的研究热点,又在社会经济建设中有着实际需求。
记者了解到,联合研究中心在两校都设有基地,其研究人员皆具有丰富经验,承担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等在内的多项纵向科研课题和包括珠江新城西塔结构工程健康监测等在内的具有重大影响力的横向科研课题。
张家宜校长率领的代表团是于本月15日--两岸“大三通”正式实施的第一天,搭乘直航班机飞抵广州的,在出席签字仪式前参观访问了广州市区及大学城。15日晚上,我校党委书记易佐永会见了张家宜校长一行。
(供稿:新闻中心记者朱玉尊 学生记者 曾繁莹 编辑:高良铨)
|